記者觀察丨從埃拉特港看以色列為戰爭付出的經濟代價

2025年05月13日14:00:27 軍事 5718

埃拉特港是以色列連接紅海的唯一港口,具有重要的貿易和戰略意義。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地區局勢迅速升級。

數據顯示,2023年共有14.9萬輛車經由埃拉特港進口,而整個2024年,這個數字為0。埃拉特港空蕩蕩的碼頭,折射出了這場複雜地區衝突所帶來的經濟代價。

記者觀察丨從埃拉特港看以色列為戰爭付出的經濟代價 - 天天要聞
記者觀察丨從埃拉特港看以色列為戰爭付出的經濟代價 - 天天要聞

記者:馮國芮 王卓倫 陳君清

報道員:尼克·柯留辛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如果中國稀土斷供48小時:美國導彈變煙花、蘋果手機變磚頭,多國連夜求饒 - 天天要聞

如果中國稀土斷供48小時:美國導彈變煙花、蘋果手機變磚頭,多國連夜求饒

1992年春天,鄧公在南巡途中突然拐進廣東一家稀土冶煉廠,盯著車間里堆積的礦石問:"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為什麼我們還在賣原料?"這句話像一記重鎚,敲醒了中國稀土產業混沌三十年的困局。全球每十部智能手機中,有九部的震動馬達依賴中國稀土;每架F-35戰鬥機需要消耗400公斤稀土材料;特斯拉Model Y的永磁電機每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