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期間,許多軍事創作領域帶V的創作者,似乎都在不約而同發推文,對於殲-11BG戰鬥機,各種的讚譽和吹噓,這架早就過氣的戰鬥機,突然就成為眾星捧月的「明星」戰鬥機。
以至於某些軍事領域帶V的創作者,在其推文中得出結論:「無需殲11D,升級300架殲11B,殲11BG是目前最好的四代半戰機」。對此,確實有許多網友和軍迷感到不解。
殲-11BG,是在原殲-11B基礎上改造而來,換裝了WS-10C大推力發動機,裝備了機載主動相控陣雷達,將原本的純黑色雷達罩換成了透波性能更好的白色雷達罩。
空空導彈由原來的「霹靂」-8/12換成了「霹靂」-10/15,這兩款中國空軍現役最強的近距格鬥導彈和遠程空空導彈。
從國防部網公開的殲-11BG戰鬥機機翼下,攜帶了一個新型的電子戰吊艙,證明殲-11BG正在嘗試拓展自身的多用途作戰能力。
殲-11BG,裝備了與殲-16相同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和航電系統,並且可以攜帶殲-16同款對空彈藥「霹靂」-10/15,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被中國軍迷視作「4+」戰鬥機。
對於殲-11BG而言,仍然是一架以制空作戰為主,沈飛正在將其打造成一架兼具一定對地打擊能力,這從網路上出現殲-11BG攜帶電子戰吊艙,網友和軍迷即可判斷。
但就整體作戰性能來說,在對地打擊能力上,殲-11BG仍然遠遜於殲-16戰鬥機。殲-16裝備有機載主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具備遠距離超視距空戰能力和強大的對地(艦)打擊能力,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多用途戰鬥機。
殲-16,能執行制空作戰和對地(艦)攻擊任務,最大航程、作戰半徑、載彈量等指標,都超過了被命名為殲轟-7A「飛豹」,這款戰鬥轟炸機。
在執行制空作戰時,殲-16能外掛「霹靂」-10/15近距格鬥導彈/遠程空空導彈,是中國空軍現役最性能的空空導彈。遂行對地(海)攻擊時,殲-16能攜帶鷹擊」-83/91反艦/反輻射導彈、KD-88空地導彈和「雷霆」系列精確制導炸彈等。
中國空軍裝備的殲-16戰鬥機,除了沒有隱身作戰性能和超音速巡航性能外,與殲-20這架第五代隱形戰鬥機之間的性能差距並不算大,就是一款「4++」戰鬥機,綜合作戰性能是中國空軍現役非隱形戰鬥機中是最為強悍的。
與殲-16這款「4++」戰鬥機相比較,殲-11BG是「4+」戰鬥機,說明綜合作戰性能特別是對地打擊能力,殲-11BG無法與擁有「炸彈卡車」美譽最大載彈量12噸的殲-16相媲美。
殲-11BG的最大載彈量,本文作者認為不可能超過殲-16。現在,沒有殲-11BG最大載彈量的數據,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殲-11系列戰鬥機,最大的載彈量約6噸,這是比較公正客觀的數據。
在執行制空作戰中,特別是在近距離格鬥中,殲-11BG也難以戰勝殲-10C戰鬥機。參考本文作者此前撰寫的「殲-10C:再摘比武『金頭盔』桂冠,空中『格鬥王』果然名不虛傳」,推文中已經寫得明明白白,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搜索之。
據本文作者瀏覽雜誌和軍網上的文章,依稀記得大概在中國空軍歷屆「金頭盔」比武中,也未見有殲-11BG勇奪「金頭盔」的記錄。
或許這和殲-11BG剛入列不久,加之機群規模不大,只有北部戰區空軍才裝備,未參與中國空軍組織的比賽。
據悉,目前,只有北部戰區空軍的部分殲-11B戰鬥機,已由沈飛升級到殲-11BG戰鬥機;其他的海軍航空兵的部分殲-11BH戰鬥機,也經由沈飛已升級到了殲-11BGH的水平。
殲-10C戰鬥機,只要參與中國空軍組織的「金頭盔」比武,在近距離空中格鬥中,中國空軍的現役蘇霍伊系列戰鬥機,包括蘇-27SK、蘇-30MKK、蘇-35SK、殲-11A/B/BS、殲-16等,在碰到殲-10C時,都是遠遠地發射空空導彈,然後,調轉機頭高速脫離與殲-10C的近距離空中纏鬥。
所有駕駛蘇系列戰鬥機的中國空軍飛行員都清楚,與在軍方內部擁有「格鬥王」美譽的殲-10C進行近距離作戰,一旦雙方進入「狗斗」狀態,對於飛不出9G的所有蘇系列戰鬥機飛行員來說,就是找死的節奏。
在規避蘇霍伊系列發射的中遠距空空導彈的打擊下,將對手逼入近距格鬥模式,憑藉殲-10C能輕易拉出9G的高難度動作,在近距離「狗斗」中能完勝了所有蘇霍伊系列戰鬥機。
包括殲-16在內的蘇霍伊系列戰鬥機,機體上存在有蘇霍伊設計局蘇系列戰鬥機母版蘇-27一直懸而未決的一個結構性缺陷,導致機動性能嚴重下降,格鬥狀態時很難拉出7G的動作,而殲-10C卻能輕鬆自如地飛出9G的盤旋和翻滾。
近期,中文網路上突然炒作殲-11BG是中國空軍目前最好的四代半戰機,源頭應該來自國外著名的「1945」軍事網站,認為殲-11BG是中國空軍最好的非隱形戰鬥機,比-殲16更強,性能更在蘇-35SK之上。
據此,國內軍事領域的創作者跟風炒作,裝備數量並不多,絕對不是中國空軍主力戰鬥機的殲-11BG,竟然成了「中國空軍常規戰機部隊的中堅力量」,打死俺也要指出,這是不實之言。
中國軍方內部和軍迷對於中國空軍現役戰鬥機,有「空中三劍客」之說,稍微有些軍事常識的讀者都知道,是殲-20隱形戰鬥機、殲-16多用途戰鬥機和殲-10C戰鬥機,殲-11BG在哪裡?
以上本文作者啰里啰嗦地寫了那麼多,就是要指出殲-11BH戰鬥機,絕非「中國空軍常規戰機部隊的中堅力量」,也絕非「目前最好的四代半戰機」,那都是跟風炒作,不顧事實的「蝦扯蛋」。
最簡單的理由,就是採用比對法,相信讀者就會清楚,論戰鬥機的隱形性能,殲-11BG肯定不如殲-20。當然,隱形戰機和非隱形戰機,不在一個檔次上。其實兩者不能比較,如同隱形戰機與非隱形戰機比武一樣,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在此提出來只是僅供參考,說明一個問題。
論對地(艦)攻擊能力,殲-11BH難以撼動殲-16的地位,火力輸出強度和攻擊效果都不如殲-16;論制空作戰特別是近距離空中格鬥能力,殲-11BG將被空中「格鬥王」殲-10C完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