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他是朝鮮戰場上壯烈犧牲的英雄,他是被編進語文教科書的英烈,他的故鄉以他命名,彭德懷老總為他欽定特等功......
就是這樣一個人民英雄,在他犧牲後的許多年,竟被後輩質疑:事迹存在真實性。
很難想像,究竟是怎樣的人,懷著怎樣的心情,才會懷疑先烈。但為了給英雄正名,也為了讓大家銘記歷史,今天就讓我們再一次走近英雄——邱少雲。
「軍人」
提起邱少雲,大家能夠聯想到的都是他的英雄事迹——烈火焚身,直至犧牲。但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經竟然是國民黨中的一員,這是怎麼回事呢?
圖1
1926年出生的邱少雲,生在一個美麗的川渝鄉村,那裡的稻花香、漿果甜、農民都樸實。本應在一片歲月靜好中長大的邱少雲,卻在九歲那年遭遇了不幸。
邱少雲的家中有四個孩子,他排行老二,為了負擔起一大家子的生活,邱少雲的父親常常需要外出幹活。但當國家戰火四起,百姓又何來安穩生活呢?
邱父在戰火中失去了工作,只好跑到碼頭給人推船。就這樣,邱父在一聲聲「一二三、嘿喲」中成為了一名縴夫。他的雙腳每天都泡在水裡,烈日高照時也只能掄開了膀子干。
可惜,農民雖樸實,地主卻殘忍。為了少付些工錢,碼頭老闆讓家丁打死了好些縴夫,而邱少雲的父親,也在其中。
那年,邱少雲才九歲,看到父親的屍體抬回家中的時候,他還不明白何為「死亡」。只是看到母親一個踉蹌撲倒在了被白布掩蓋的父親身上,撕心裂肺地哭了好久,一年後,母親的哭聲也消失了。
她隨父親去了,只留下了邱少雲和兩個年幼的弟弟。(大哥過繼給了別人)
圖2
為了活下去,邱少雲帶著弟弟們四處乞討,村裡的鄉親們看他們可憐,總會施捨他們一口飯吃。長到十四歲時,邱少雲終於找到了一份工作——幫地主推磨。
雖然每天依舊吃不飽,但總歸生活有著落了,弟弟們不用再挨餓了。這樣的信念支撐著邱少雲長大,但這樣窘迫的日子每過去一天,邱少雲內心的仇恨便多了一分。
他恨那些地主,恨那些官官相護,恨這不公的世界。
但幸好,有不公就有鬥爭。隨著共產黨領導的軍隊逐漸壯大,日本鬼子也都被趕出了中國,窮苦百姓就要翻身做主人了!
可邱少雲還未等到這一天,就又被國民黨拉去做了壯丁,成了國民黨軍隊中打雜的伙夫。他深知國民黨軍隊的所作所為從不是為了老百姓,但他卻無法逃脫國民黨的掌控。
當了伙夫後,邱少雲變得更加勞累了,每日天不亮就要起來燒火做飯,凌晨還要隨時起身應對長官們的一應需求。
圖3
據了解,在國民黨軍中的時日,邱少雲曾挨過不少次鞭子,還一度被關入禁閉室不給吃喝。
這段暗無天日的時光,讓邱少雲沒有了求生的意志,但解放軍的步伐也加快了進度,就像是趕著來挽救這條鮮活的生命一般。
1949年,解放軍挺進了大西南,川軍也被打得潰不成軍,蔣介石在敵我懸殊的情況下選擇落荒而逃,邱少雲卻比任何一個人都高興,因為他終於可以摘掉「國民黨軍」的帽子,成為他心目中的軍人了!
12月,邱少雲如願以償得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這期間,他奮勇當先,凡是有匪寇作惡的地方,都有邱少雲的身影。彷彿他只要奮勇殺敵,那麼過往的「國民黨軍」的歷史,就能成為泡影。
圖4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年輕的邱少雲又一次投入了戰鬥。他想,當年打日寇時沒能參與,如今美軍叫囂,自己又豈能坐視不理?
隨後他請戰友代筆寫下家書一封,最後留下八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烈火焚身」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在美軍的幫助下,朝鮮被打得節節敗退。為了不讓「三把刀子」遏制我們的國家,毛主席一錘定音: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就這樣,中國人民志願軍軍隊浩浩蕩蕩地出發了!邱少雲跟著隊伍開拔,心中的責任感也油然而生。
圖5
然而,戰爭不是兒戲,志願軍隊伍每天面對的不止槍林彈雨,還有美軍先進的坦克飛機。在奔赴前線的途中,邱少雲就曾親眼見證一個村莊在美軍飛機的掃射轟炸下,變成人間地獄。
房屋頃刻間倒塌,門前收割的稻草還在持續燃燒,遍地都是屍體.....突然,邱少雲聽到火場中還有聲音,斷斷續續的,邱少雲再聽,竟然是孩子的哭聲!
頓時,邱少雲不再猶豫,或許是他童年的經歷讓他感同身受,也或許是他心中的正義讓他片刻難留。邱少雲以光的速度衝進了火場,救出了火場中唯一倖存的朝鮮兒童。
這名兒童就像是他對過往的救贖,也點燃了他對敵人的仇恨。
圖6
在朝鮮戰場上,邱少雲見到了美帝國主義和李承晚集團的無惡不作,每每衝鋒,他總是將心中對帝國主義反動派的仇恨匯聚於胸,發誓就算付出一切也要打敗侵略者,而他也在最後踐行了自己的誓言。
1952年10月,邱少雲的九連接到了一項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彼時的朝鮮戰事正在關鍵時刻,上級組織希望大家在這一次衝鋒後將主動權掌握到自己手中,因此這項任務也變得格外重要。
隨著著名的上甘嶺戰役打響,391高地也成為了志願軍必不可少的戰略制高點,可這重要的制高點,如果不能拿下,那也將成為志願軍的致命點。
此時391高地仍在美軍手中,而391高地距離上甘嶺主峰約3公里,這3公里的路程卻全是平地,沒有任何遮擋物可作掩蓋。
圖7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直接對391高地發起衝鋒,那麼戰士們將疾速奔跑3公里後再投入戰鬥。且不說到了那時戰士們的體力將無法支撐,也許從戰士們發起衝鋒後的奔跑途中,就已經被美軍的火力掃射而亡了。
為了減少傷亡,也為了一舉拿下391高地,上級指揮部最終決定由九連提前埋伏到391高地附近的草叢裡,等我軍其他戰士發起衝鋒時,九連再給敵人來個出其不意,合作打贏戰鬥。
接到命令後,邱少雲所在的九連馬不停蹄地整軍,準備與當晚19時悄悄潛入高地。
臨出發前,邱少雲做了一件他一直想做的事情——向黨支部提交了入黨申請書。他在其中寫道:「寧願自己犧牲,決不暴露目標,為了整體,為了勝利,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願獻出自己的一切。」
他本想著戰鬥結束後,自己就能成為一名黨員了,卻沒想到,一語成讖,他再也沒能回來。
圖8
當天晚上,九連成功潛伏到了高地附近隱藏,從那一刻開始,他們必須紋絲不動地在原地靜候,直至戰鬥打響。
那時的九連,沒有一個人敢亂動,因為他們知道,此刻自己的身上不僅背負著個人的生命,更關係到集體的存亡。
太陽慢慢升了起來,直到正午時分,兩名美軍卻突然朝草叢走了過來。眼看他們就要走到邱少雲的跟前,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
就在那千鈞一髮之際,指揮部的炮兵連對他們實施了打擊,嚇得他們落荒而逃。但這也引起了美軍的注意,隨後一架偵察機就飛到了九連的上空。
圖9
所有人都不敢動,但飛機卻開始盲目發射燃燒彈,一顆顆「火球」在九連戰士們眼前燃燒,但邱少雲卻沒有這麼幸運。
燃燒彈的火星濺落在他的衣服上,瞬間燃燒了起來,從他外表的棉衣、到他的頭髮、再到他的皮肉......
旁邊的戰士咬著牙親眼目睹了這一切,隨著火勢的蔓延,他們甚至還聽到了邱少雲的身體被燒得「嘎吱嘎吱」的聲音。
圖10
可這全程近半個小時的時間,邱少雲愣是跨越了生死的意志,紋絲不動,直到戰鬥勝利。等到戰士們回頭來「接」邱少雲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了僅有70厘米的焦屍。
可他仍然以最初匍匐著的姿勢,保持到了死亡的那一刻。
那一瞬間,所有人淚如雨下,有的人捶胸頓足,有的人脫下了軍帽致哀,但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邱少雲同志的壯烈犧牲,最終只被評定了三等功,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軍魂」
391高地奪取戰結束後,九連連長和戰士們還在為一件事疲於奔波,那就是為邱少雲「正名」。他們認為,戰友邱少雲同志的犧牲是壯烈而又轟動的,很難接受只有三等功這樣的評定。
他們不斷地寫申請材料,每一個戰士也都在材料中寫下請求,希望組織上能看到邱少雲這位英雄的名字。
圖11
最後,彭老總看到了這份材料,他很震驚,並親手寫下:請追封特等功,彭德懷!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彭老總都為之動容,又是什麼原因讓邱少雲破格獲得了特等功勛呢?
原來,九連提交的材料中曾有這樣一段關於邱少雲的描述:
為了不暴露潛伏部隊,他嚴守紀律、咬緊牙關,他犧牲的那一刻,雙手還深深地插在泥土之中。他以驚人的毅力忍受著劇痛,一聲不吭、一動不動,直至壯烈犧牲,年僅26歲!
當彭老總看到邱少雲至死都沒有暴露,甚至將雙手插進泥土之中以控制自己忍受劇痛,彭老總這樣一位鐵血男兒都不禁濕潤了眼眶。
他說,這樣的人是我們的英雄,這樣的魂,是我們共產黨的軍魂!所以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為他頒發特等功勛呢?
至於為什麼邱少雲當初只被評定了三等功,組織上解釋說,因為組織對於未放一槍一彈,沒打死一個敵人,沒炸掉一個碉堡的烈士,最多也只能評為三等功。
好在最後,有九連全體同志的不懈努力,有彭老總的睿智英明,邱少雲英雄終於得到了該有的評定。
圖13
然而,在享受了英雄們靠血肉打下的和平社會後,一些質疑的聲音竟然出現了:火燒邱少雲的事迹是否違背生理學?如果當時真的火燒全身,那為何身上的彈藥沒有被引爆?
從前文的故事來看不難看出,當火星濺落在邱少雲身上的那一刻,他就從未想過因自己一人而有害集體存亡。
作為一名軍人,他的心中有信仰,有戰友,有家國,也有著對過往種種的憤恨。而那句化悲憤為力量,也就讓他跨域了生理和心理的恐懼,直面了死亡。
如果要問他身上的彈藥為何沒被引爆,從他匍匐著的姿勢、和唯一未被燒損的腹部來看,邱少雲當時早已將彈藥全部死死護在身下。
圖14
因為他知道,不止自己不能動,彈藥也不能炸,否則九連的所有戰士都將面臨危險。
很難想像,邱少雲烈士的英勇事迹,在他犧牲後的和平年代會被惡意揣度。雖然時代在進步,可許多人的心性卻不似以往般質樸。
那時候的國民,他們的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理想,有成為進步青年的覺悟,有願為黨為人民付出一切的品質。
圖15
如今的我們,又有什麼呢?我們又能用怎樣的自己回饋他們的付出呢?
有一位明代詩人于謙,曾寫下一首《石灰吟》,他借石灰以明志,比喻自己就像那石灰一般,經歷千錘萬鑿出了深山後,再經歷烈火焚燒也一如往常,即使需要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在人間。
這與邱少雲的經歷又有何不同呢?他年幼失雙親、長大受苦楚,終於迎來美好時刻的時候,卻經歷了烈火焚燒的周身之痛,壯烈犧牲!
可如今,他若知道自己曾被質疑,那即使再來一次粉身碎骨,他也定要以證清白吧?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謹以此詩結尾,惟願烈士之名不污,英雄事迹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