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生涯是人生中難以磨滅的一段回憶,其中的一些經歷,可能是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永遠難以經歷,而在和平年代,就有那麼一群人做到了在炮火硝煙中生存,他們就是靶場里的「廢鋼老鐵」
隨著現代化各種火炮口徑以及射程的增大,一般靶場在選址建設上,基本不會考慮設在城市周圍,像炮兵靶場往往都設在偏遠的無人區,比如那些深山老林中。這些地方往往經濟發展比較差,當地的老鄉經濟來源主要就是種地或者外出打工。而每次打靶演習後,在靶場中會留下的炮彈皮,這些炮彈皮,就成了老鄉眼中的「香餑餑」。
就一塊炮彈皮值幾塊錢?可能也就能當做廢鐵賣或者打打菜刀
普通人會覺得生活在靶場附近會很危險,恨不得離炮彈越遠越好,但在靶場周圍老鄉的眼裡,這可就成了發財致富的一條康庄大道。
那時候廢鐵的市場價格大概在每公斤0.35元錢左右,「效益」好時,老鄉們一天能撿近15公斤,最多時能撿到25至路50公斤,要是全家齊上陣,收入更高。
當地人比當兵還專業,普通炮兵可能只了解自己使用的火炮,而老鄉聽見火炮的轟鳴聲就知道打的什麼型號火炮,用的什麼類型的炮彈。而且論專業化,秒殺非洲黑叔叔,會隨著炮彈的彈幕徐徐前進,男人騎著摩托的偵查開路,歲數大的步行手持工具掃蕩收尾,「步坦協同」戰術運用的極其嫻熟。
具體就是,只要一發炮彈一落地,有時候甚至不管馬上會不會繼續打炮,當地老鄉的摩托車大軍就加速開進落彈區,在摩托車上安裝有一塊大磁鐵吸附炮彈碎片,深一點的就會拿著鍬鎬去刨廢鋼。
後面由於撿炮彈皮的老百姓太多,競爭壓力大,有的甚至於全家老小齊上陣,只要炮聲一響,他們便往落彈區里沖,與死亡賽跑。因怕傷了群眾,部隊只好不時地暫停本該連續進行的實彈射擊,撿炮彈皮,不僅時刻威脅著百姓的生命安全,也直接影響著部隊訓練的開展。
很多人會覺得,你們打炮難道不會不讓他們進去嗎?
雖然是專門設置的靶場,各個邊界上都有警示碑,而且在裡面被打死純屬活該。但考慮擔心誤傷群眾,每次打炮前都會派出人力去進行搜索勸返,搜索完事以後在外圍設置警戒,但是由於射擊區太大,也不可能實現幾米一個警戒,通常是他們趁警戒哨的空隙騎摩托車飆進去,警戒哨兩條腿追都追不上。甚至有的老鄉可以提前幾天潛伏進去,靶場裡面太大了,到處都是坑包坎地貌,藏幾個人太容易了,等搜索的人一走就出來撿炮彈皮。
不管是未爆彈還是炮彈皮都具有高危性,未爆彈就是一顆不確定的定時炸彈,可能碰一下就會爆炸,可能幾十年都不會爆炸而部分爆炸過後的炮彈皮同樣具有危險,這個就不詳細描述了每年都有因為撿炮彈皮造成地方群眾傷亡,被炸死以後還要來單位鬧事要錢,不給個幾十百來萬都不行,嗨,沒辦法,人家根本不跟你講道理,誰讓我們是人民子弟兵...
世人忙碌奔波,不過是圖碎銀幾兩,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萬種惆悵,保老人萬年安康,兒女入得學堂,柴米油鹽五穀糧。這麼多年過去了,不知道那些廢鋼老鐵是否還從事著這麼危險的收廢活動,不過他們確實用自己的雙手,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勞動人民最光榮!值此國慶佳節之際,祝各位辛勤的廢鋼老鐵身體健康,國家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