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一支紅軍游擊隊在深山中進發,前往既定地點參加作戰會議。而讓紅軍戰士們沒有想到,安全的作戰會議居然會變成戰鬥現場,擁有60餘名戰士的游擊隊,最終僅僅只有八九人成功突圍。每一名倖存戰士都在念叨著:該死,老首長這個叛徒該死。
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紅軍游擊隊為何傷亡如此慘重?這名老首長又是何人?事後調查,紅軍游擊隊遇伏事件,與前幾日送到中央軍區的內部密信有關。叛徒的首要目標不是紅軍游擊隊,而是中央軍區的司令員項英和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陳毅。
1935年10月,中央軍區通過內部聯絡密線,收到了來自北山地區的密信。密信中指出,大部分土匪和國民黨軍隊已經被反清剿,湘南地區急需項英和陳毅坐鎮,加強領導防止湘南失守。當時看到這份密信,項英當場就要拉著陳毅出發。
密信究竟是誰發出的,為何能讓中央軍區如此信任?這還要提到一個人,那就是龔楚。龔楚在大革命時期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更加直接參加了相當多的重要軍事活動。
白色起義後,龔楚、張雲逸和鄧小平創建紅七軍。1931年,整編後的紅七軍進入湘南地區,打通與江西中央蘇區的最後障礙。進入中央蘇區後,紅七軍參謀長龔楚,也得到了黨的重用。
1934年,由於在第五次反圍剿行動的失利,中共蘇區的紅軍主力不得不立即戰略性轉移,避免主力部隊承受不必要的損失。而在轉移前夕,中共中央成立中共中央分局,任命項英為書記,陳毅也被任命為中華蘇維埃中央辦事處主任。
隨後,中央軍委成立中央軍區,項英任司令員和政治委員,而龔楚被任命為軍區參謀長,可以說是中央軍區的二把手。
1935年,龔楚率兵出征,前往湘南地區收容潰散的紅三十四師戰士。當年10月,龔楚突然向中央軍區送出了密信。這就是前面提到的,邀請項英和陳毅前往湘南「加強領導」的密信。
也正是因為龔楚的親筆信,再加上中共特委機關後方主任的親筆簽名,項英才對密信深信不疑,所以才會直接拉著陳毅就要前往湘南坐鎮。萬幸的是,陳毅堅決不肯動身,指出龔楚此人驕傲自大,一貫目中無人,不可能如此謙虛,其中必然有詐,建議項英等待幾日再出發。
萬幸的是,項英也沒有衝動,而是聽從了陳毅的建議。而龔楚已經叛變,收不到項英和陳毅回信後唯恐暴露,遂決定對自己的老部下賀敏領導的北山游擊隊下手,打著開會的名義,給北山游擊隊設下埋伏。
事實上,早在湘南地區征戰的過程中,龔楚就已經叛變投敵。經不起失敗、對革命沒有信心的龔楚,在國民黨的利誘下叛變。而龔楚當時擔任中央軍區參謀長,也被稱作紅軍第一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