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年,解放軍洲際導彈監測船隊全面南下太平洋,火箭軍準備第二次核洲際彈道導彈試射?DF-41或首次試射太平洋
01.不到半年,又試射核導彈?
自2023年以來,美國多次透過輿論、條約企圖繼續維繫其全球核優勢。針對中國正常的核力量發展,華盛頓反覆渲染「中國核力量正在無限擴張,急需『納入管控』」的論調,而且其積極推動與日韓等亞洲盟友深化核合作,如與韓國簽署允許「隨時隨地部署核彈頭到朝鮮半島」的新協議。此舉不僅意在威懾朝鮮,也把核陰影直接壓向中國周邊。
無論是拜登後期還是新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圍繞中國的遏制戰略有幾個關鍵要點:一是軍事威懾與挑釁升級,包括加大印太地區軍事基地、艦機巡航頻率,二是核武庫與盟友合作升級,「隨時在周邊部署核武」警告姿態明顯;三是政治操作,將台灣問題極限炒作,甚至將其列為美國軍方「首要防範」的軍事衝突情景。
對中國而言,美方無論換哪屆政府,「保住核優勢」這條對華政策並無根本轉向。而且,美方自己退群廢止了一系列軍控協議,卻一口咬定「中國必須加入他們的軍控條約」,充分暴露了其「雙標」姿態。
面對這一系列威脅,解放軍火箭軍在2024年9月進行了東風-31AG的全射程測試,向外界展示了中國核武器的真實可靠度與成熟度,也證明中國並不懼怕任何核訛詐。
然而新一屆特朗普政府依舊我行我素,繼續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並在南海、台海問題上不斷突破底線。台媒表示,為了進一步打破外界對中國「尚未具備可靠洲際投送能力」「核實力尚未完善」的誤判,解放軍有理由繼續在較短時間內實施新的全射程試射,以「實際行動」證明核打擊能力的對美威懾分量。
望遠艦隊4艘艦艇已經南下南太平洋
台媒之所以認為解放軍或將在不到半年第二次試射導彈,是因為根據開源消息,中國的遠望3號,6號,5號船隊組團去南太平洋,遠望7號已經在東南太平洋待命,這已經說明了第二次導彈試射箭在弦上。
02.DF41或首次試射太平洋
要實現全射程洲際彈道導彈試射,關鍵在於精準追蹤和測量彈頭落點、飛行軌跡參數以及再入速度等數據。我國使用的「遠望」系列航天測量船就是負責導彈全程軌跡跟蹤等重要任務的。
回顧歷史,1980年的580任務中,就是中國出動了遠望1號、2號和海軍、國家海洋局的16艘艦船、4架直升機組成海上測量船編隊,為解放軍首次向太平洋試射東風5洲際導彈的行動,做好了一切的提前準備。
因此這次望遠艦隊已南下,大概率表明火箭軍即將向南太平洋試射第二枚洲際彈道導彈了,不過對此做個猜測,這次試射的可能是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
因為此前東風31AG已經進行過試射,而從整體技術水平和威懾能力上看,東風-41才是我國火箭軍洲際導彈序列中的「新一代尖刀」,也是全世界最強大的洲際彈道導彈之一,全面碾壓領先美國現役的任何一款核導彈。相較於東風31AG,東風41是能夠覆蓋美國本土全境的。
東風41在射程上普遍被認為可超過15000公里,覆蓋美國全境,並能攜帶多枚分導彈頭。與老一代洲際導彈相比,其不僅在射程上有大幅提升,也更注重突防技術。
例如,彈道機動以及誘餌分離等多重手段,使美國現有及規劃中的反導系統在攔截這類導彈時難度驟增。若DF-41通過實際全射程試射展現出高度穩定性、精準度和突防成功率,就等於告訴美國,任何單方面的核打擊企圖,或「首擊摧毀」的企圖,都已成為不可能。
對於美國近年一直宣揚的「要贏得中美有限核衝突」的思路,無疑是一記沉重巴掌。
而且自該彈公開亮相以來,外界對其真實實戰部署能力一直爭論不休。種種傳聞多集中於,該導彈是否已完成戰備值班、能否同時攜帶多枚分導彈頭、是否具備先進突防技術等等。
如今若DF-41真要在南太平洋再做首次全射程實彈發射,無疑會明確回復以上疑問,讓國際社會看到中國火箭軍在核打擊能力上的質與量的重大飛躍。
而且,只要這次試射成功,其帶來的政治與軍事信號都將比東風-31AG更為強烈,對於冥頑不靈的特朗普政府無疑更具震懾力。唯有展示出足夠成熟的二次核反擊能力和靈活多樣的高端武器,才能把美國極端主義者的「核戰爭」幻想擊碎在萌芽階段。
03.對中國「核訛詐」?美軍早已力不從心
可以說,過去幾十年里,我國對核力量實際上是一直保持「最低限度威懾」與「有限透明度」的。然而在面對新形勢下美方咄咄逼人的核施壓,中方也開始採取更為積極地公開戰略,除了官宣中國方面加快擴核外。東風-31AG的全射程試射,已經向世界清晰傳遞了中國的核實力不再只是「隱而不發」。
俗話說得好,「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大國之間博弈的一個核心規律便是,如果你的力量足以讓對方誤判的代價極其高昂,那麼對方往往就會變得相對謹慎。
東風-41一旦完成此次太平洋「首秀」,恐怕將更大程度上迫使美國那些「核冒險主義者」重新審視中美之間真正的核戰略平衡。「核訛詐」這一美方常用手段便不再能左右中美關係的走向,亦無法動搖中國在核心利益上的堅定立場。
文章中部分內容來源出處:1.培訓升級,為戰鬥力生成注入「心」動能 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