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經典隱身戰機F-22遭遇了俄羅斯最新研發的蘇-57會發生什麼?對於這種第五代戰機的「內鬥」,有專家認為,戰鬥過程大概率不是多數人想像的雙雄對決,而是一面倒的屠殺。
F-22:寶刀未老
從研發年代上看,蘇-57仍顯「青澀」,是近十年研發的新機型,而F-22已經是研發於40年前的機型了。
20世紀80年代,美國空軍對未來戰機提出了超機動、超視距、低反射的三大目標,最終洛克希德公司的YF-22方案獲得了美國空軍的青睞,最終成為了量產版的F-22。
在外殼設計上,F-22幾乎做到了氣動布局和隱身效果的完美平衡,研發人員事先用超級計算機模擬計算了2000多個布局方案,最終才讓F-22確定了現在的樣子。而且F-22的掛載設計也十分合理,在全部使用隱藏式內部彈倉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攜帶8枚空空導彈,以及一個20毫米機炮。
F-22的最大速度可達2.25馬赫,這個數字比美國後來更新研發的F-35還要優秀得多,F-35也不過只有2馬赫的速度。而且F-35的機身過於肥大,空中機動性根本無法和線條優美的F-22相比。因此F-22雖然機型較老,但卻是美國迄今為止性能最強的戰鬥機。
在戰機領域,F-22對其他機型的碾壓性優勢是無可置疑的。2006年,美軍內部在阿拉斯加舉行了名為「Northern Edge 2006」的軍演,讓F-22與美軍自己的F-15「鷹」式重型戰鬥機進行模擬作戰。
最終,F-22贏得了144:0的戰損比,從頭到尾都沒有被擊落的記錄。在當時,F-15已經是世界戰機里名列前茅的存在了,可見F-22對世界各國戰機的壓制力到了何種恐怖的地步。即使它放在今天,也是「寶刀未老」的存在。
蘇-57:後起之秀
在美國憑藉隱身戰機F-22佔盡上風的時候,俄羅斯戰機正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從蘇-27再到蘇-35,俄羅斯戰機都是四代機里的佼佼者,然而在隱身戰機的隔代打擊下,即使是巔峰級別的四代機也同樣不堪一擊。
因此俄羅斯在二十多年裡始終憋著一口氣,勢要拿出自己的五代機。終於,在2007年,蘇-57項目完成,俄羅斯獲得了自己的五代機。
蘇-57繼承了蘇式戰機精通空中格鬥的血統,它搭配了兩台AL-41 F大功率矢量發動機,每台推力在15噸以上,因此它不僅可以輕鬆完成各種高難度機動動作,如「空中眼鏡蛇」,還可以超短距離的跑道上完成起飛,部署相當靈活。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短距離起降能力在各國五代機里尚屬獨家技術。
大載彈量也是俄羅斯戰機的特有風格。蘇-57共有兩個彈倉,而且這兩個彈倉幾乎占飛機容量的1/3,可以裝載8枚俄制K-77M空空導彈。另外它的機翼下方還別具一格地配備了6個導彈掛點,據說是俄羅斯工程師為了戰機在「不必要執行隱形任務」的時候加裝彈藥所用的。
這種思路有沒有道理暫且不論,但至少可以看出,俄羅斯在研發蘇-57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把隱身性放在首位,而是更加側重於戰機本身的火力強度。那麼,秉承「火力至上主義」的蘇-57若是與號稱空中幽靈的F-22遭遇,兩者究竟誰會更勝一籌?
一邊倒的結果
對於這個問題,美國軍事專家約翰·布洛克表示,雖然它們同樣是第五代戰機,但並不意味著二者的空戰實力位於一個水平線上。若是二者交鋒,很可能是F-22對蘇-57進行一面倒的屠殺。
蘇-57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它隱身性能的短板。暫且不提它巨大到凸出的「內置彈倉」,單是那機翼自帶的導彈掛點,就會讓蘇-57的雷達反射面積陡然升高。對於蘇-57,該專家表示,它似乎更像是「經過隱身改良的蘇-27」,而不是一款經過顛覆性設計的真正第五代戰鬥機。
放在實戰里,蘇-57隱身弱的短板就會讓它成為一個「欺軟怕硬」的五代機。若是面對一些普通的四代機,蘇-57可以用遠超四代機的隱身性戲耍它們,保持優秀的交換比,甚至也有可能做到F-22那樣懸殊的交換比。
但若是到了五代機之間的內戰,兩者就猶如在一間暗室中交鋒的武者,誰先探聽出對方的方位,誰就更容易取勝。在這樣的情況下,蘇-57超標的雷達反射面積就像在身上系了一束鈴鐺,羸弱的隱身性會讓它總是先一步暴露出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F-22總是可以先發制人,把控戰場的主動權,可謂佔盡先機。因此,二者交鋒的結果很可能是F-22單方面的壓制,蘇-57很難在五代機內戰中戰勝F-22。
但這也折射出俄羅斯軍工界的無奈。在俄羅斯經濟疲軟的情況下,他們的研發經費僅僅相當於美國科研經費的十分之一,預算緊缺,因此只能選擇更保守的技術路線,最終的產品自然也很難佔據技術優勢。有多大投入,才有多大收穫,這是軍工界的一條鐵律,即使是有蘇聯技術的俄羅斯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