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12月的一天,在華中解放區南部的江蘇高郵上空,幾個「土飛機」搖搖晃晃地飛了起來,緊接著撒下了無數白色傳單,很快便鋪滿了整座城樓。傳單上用日語和漢語寫著「日本天皇已經宣布無條件投降了!放下武器,保證你們生命安全!」

日本宣布投降報紙
距離日本宣布投降已經過去了4個月,然而,高郵城裡早該繳械投降的日軍依舊負隅抵抗,不僅拒不向「新四軍」投降,反而揚言要配合國民黨軍向「新四軍」「收復失地」。「新四軍」是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的簡稱,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
當時,蔣介石還妄圖用高郵這塊要地鎖住我華中解放區,甚至還與日本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達成協議,妄想由國民黨第25軍前來接收盤踞於此的日軍。

高郵形勢圖
高郵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南臨揚州,北靠兩淮,西倚運河、邵伯湖,東接水網田疇,城牆高聳,護城河環繞,是古運河畔的一個重鎮,也是國民黨軍向華中解放區領導機關所在地——淮安、淮陰地區進攻的必經之路。
1945年12月19日,我「新四軍」向高郵城拒不投降的日偽軍發起進攻。到20日中午,高郵城已處於「新四軍」的包圍之中。此時的「新四軍」並沒有立刻發起總攻,為了減少傷亡,「新四軍」在做好攻城的同時,大力開展政治攻勢,要攻心為上。

日軍走出碉堡向「新四軍」繳械投降
我敵工部和「日本反戰同盟」「朝鮮獨立同盟」的幾十位同志來到前線協助,用日語朝敵方陣營大聲喊話,希望對方投降。最初,敵軍聽不進去,喊話一響,就招來一陣機槍掃射和炮彈襲擊,期間還夾雜著日軍的野蠻叫罵。敵工部幹部於是放出大招,他們用大喇叭對守城日本士兵宣讀天皇的投降詔書,用留聲機播放《思鄉曲》等日本音樂和歌曲,勾起日本士兵的思鄉之情。
除此以外,我軍政治部印發了大批傳單,有中文的、日文的;有文字的,也有圖畫的。戰士們將這些傳單用弓箭和迫擊炮射進城裡。這其中最成功就是文中開頭所表述的片段,我軍發明的「土飛機」成功送達了大批傳單。而這些「土飛機」實際是用厚牛皮紙紮成的兩米寬、四米長的瓦式大風箏,大風箏上綁著一包包傳單,每一包傳單的旁邊都點著長短不一的線香,它們先後燒斷捆傳單的繩子,傳單就這樣一包一包地散落下來,像雪花飛舞般飄進敵軍陣營。

日軍向「新四軍」繳械
面對四面楚歌,底層日本士兵開始動搖,日軍內部出現混亂,一些日軍甚至出城投降,攻心戰收到成效。但就在這時,國民黨派遣第25軍108師數千人,配備先進裝備企圖增援高郵。
12月25日夜晚,我軍總指揮部下達了總攻的命令。到26日下午4時,日軍司令部已在我方包圍之中。眼看大勢已去,日軍不得不放棄抵抗,繳械投降。整個高郵戰役,我軍僅僅用了一周的時間。

「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
高郵戰役是我黨抗戰史上濃墨重彩的經典戰役,作戰時間之短、戰果之豐,在抗戰史上罕見。
★來源:廈門衛視《兩岸秘密檔案》欄目
編輯:葉瑋泓
責編:楊青
編審:房慧萍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如涉侵權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