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這幾年因為外部形勢緊張,很多大廠,特別是一些美國的供應鏈大廠,逐步將原本位於中國的產能,往越南、泰國、印度等地方遷移。
特別是一些紡織,服裝代工等,從中國遷往越南、泰國。還有一些電子產品的代工,PCB板等供應鏈,也有很多遷往越南去了。

而通過外遷,一方面分散了供應鏈風險,另外似乎勞動力成本,也稍有降低。此外,之前大家擔心美國會對中國加稅,覺得到越南,可以逃過稅。
不過,隨著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一出,這些跑到越南、泰國建廠的美國企業,就真的要哭了,因為越南、泰國的關稅實在是太高了。
按照白宮公布的數據,越南的關稅為46%、泰國為36%,都是高於中國的34%,這還怎麼避稅?越避越貴?

目前在越南建廠的美國企業真不少,台灣省方面有鴻海、廣達、和碩、英業達、仁寶、緯創等頭部台系電子代工大廠都已經在越南投資建廠,數據顯示,目前至少已經有14家台系PCB板廠在泰國有投資,還有眾多的PC產業供應鏈和代工廠。
而中國大陸也有龍旗、舜宇、光弘科技、立訊精密、藍思科技,領益智造、歌爾股份、碩貝德等,還有像京東方、歌爾、舜宇和伯恩光學等企業也在越南拿了地,打算建廠的。
如今,真的是左右為難,這個工廠建還是不建呢?

供應鏈人士稱,他們主要的上游廠商,以美國為主,比如蘋果、DELL、HP這些,目前他們還在等一個消息,看看這些美國企業能不能有豁免,另外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後續可能會有反覆,看看會不會有改變。
如果該稅率持續維持的話,沒有豁免的話,那就不得不另謀對策了,反正至少在越南的廠是沒法生產和擴建了。
至於搬到美國去,他們認為這也基本不太可能,因為這些元件大部分亞洲生產為主,其他零組件也多在亞洲,移動整個供應鏈是非常困難的,沒辦法整體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