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003航母建設進入下水前的最後準備階段,美軍軍機也明顯強化了對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襲擾偵察力度。根據觀察者網援引「南海戰略態勢感知」智庫的消息,在6月15日上午,美軍便派出了一架RC-135V偵察機在長三角外海空域進行高強度折返作業,疑似搜集我國003航母的建設情報。
而我國外交部也第一時間做出了回應。在6月15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就對美軍派遣艦機對我國進行抵近偵察的行為提出了抗議。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挑釁行為,強調若是美方一意孤行,中方也將採取必要措施維護自身主權安全利益。
實際上這不是美軍軍機第一次抵近我國東南沿海進行偵察活動了。早在今年6月3日,美軍就曾派遣一架RC-135U電子偵察機沿著我國東部海岸線進行了偵察挑釁活動,並在我國長江口海域上空持續盤旋。而將時間線進一步拉長,根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統計的數據顯示,在2021年,美軍共派出了約1200架次的大型偵察機對我國進行抵近偵察活動,其中數次偵查活動距離我國領海基線已經不足20海里。
也就是說,美軍軍機對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襲擾偵查活動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實際上隨著衛星技術的發展,美軍對我國的情報偵搜途徑已經有了很大的拓展,但美方一直沒有摒棄派遣偵察機沿著我國領空外沿飛行搜集情報的偵查方式。
除了渲染所謂的「飛行自由」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種偵搜方式確實能夠產生一定的效果。這些電子偵察機監聽搜集到的電磁情報一方面能夠幫助美軍分析我國的兵力部署等涉密信息,另一方面也能夠測試我國防空力量的反應能力,從而尋找機會對我國防空體系實施「軟打擊」。畢竟對於美國軍方來說,對華情報偵搜活動實際上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體系,有很多衛星與間諜無法完成的任務仍需要依靠傳統的軍事信息搜集手段進行整理,畢竟設備收集到的數據不會「騙人」。
但由於美軍軍機的偵察活動大多數都是在我國東南沿海打「擦邊球」,只是進入了我國專屬經濟區而沒有進入我國領空,因而中方所能夠採取的反制措施實際上也非常有限。
當然,解放軍戰機也不是「吃素的」,戰機升空執行監視、攔截與伴飛任務,更是「基本操作」。雖然解放軍很少對這些攔截任務進行宣傳,但從美國軍方接受的採訪中我們卻也能夠窺見一些細節。此前美國空軍亞泰司令部的一名將軍在接受採訪的過程中就透露稱,殲-20戰機與美國的F-35此前已經在東海上空有過「接觸」,同時美軍空軍司令也毫不吝惜誇讚之言,表示中方飛行員把殲-20飛得「非常專業」。足見我國近些年來在遏制美軍戰機偵查活動上已經花了不少力氣。
而此次外交部的警告實際上也是一個明確的信號,若是美方繼續挑釁,中方定然有更「強硬的手段」遏制美軍機的偵查活動。在20年前解放軍與美軍整體實力相差較大時,中方面對前來偵查的EP-3偵察機就敢直接「亮劍」,相信在20年後我國空軍實力已經實現大幅躍升的今天,中方定然有更為強硬的措施制止美方的挑釁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