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盯著俄烏了,「下一個烏」浮出水面?中越火速敲定一件大事

國際輿論場頻頻出現「越南或將成為下一個烏克蘭」的猜測,主要原因在於越南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在中美博弈與南海問題中的特殊角色。

然而中越跨境鐵路加速落地的消息似乎在暗示,與其熱炒「越南或成下一個烏克蘭」,倒不如看看中越如何在經貿和基建領域提升聯通?

一、中越鐵路加速落地

近年來,中越在跨境鐵路上的合作由來已久,但一直受限於不同軌距、投資規模和勞動力市場等因素,進展並不如人所願。

滇越鐵路、南憑—憑河鐵路等老線路曾因中國採用標準軌、越南採用米軌或寬軌,導致運輸效率偏低,換軌成本居高不下。

但是在「一帶一路」倡議與越南《2021—2030鐵路網規劃》的共同推動下,兩個相鄰且經濟互補性強的國家於2024年底至2025年初,正式簽署了跨境標軌鐵路政府間協議。

其內容主要涵蓋了老街—河內—海防、諒山—河內等關鍵線路,總里程超過千公里。

越南方面高度重視項目進度,甚至將開工時間提前到2025年底,以期更快實現與中國鐵路的「無縫對接」。

這一跨境鐵路一旦建成,將成為「黃金通道」,不僅大幅提升中越之間貨物與人員往來的效率,也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為沿線產業升級及跨境旅遊提供更便利的交通保障。

二、越南的靈活平衡術

俄烏衝突所帶來的不確定性,讓一些人擔心越南在大國博弈中會選邊站隊。

但越南官方多次強調不會與任何大國結盟,也不會將南海問題引向對抗。

越南在外交上一直秉持著「竹子外交」原則:靈活、有韌性,既維護自身主張,又善於通過經濟合作尋求內在發展動力。

從跨境鐵路項目上看,越南更傾向於兼顧對華合作與自身經濟利益,中越鐵路的推進有助於越南在基建資金上減少對其他國家的過度依賴。

以中方在標準軌技術和項目融資上的經驗,越南得以在經濟布局上逐步實現自主與多元化。

三、難成「下一個烏」?

有分析聲音認為,越南與烏克蘭在地緣政治環境上有類似之處,但事實證明,深層次貿易紐帶和命運共同體意識才能真正降低衝突風險。

中越跨境鐵路不僅是簡單的工程項目,更意味著兩國在農產品、能源、跨境旅遊等領域的雙向融合。

越南出口的蔬果、海鮮等可借道廣西北部灣港直抵中國腹地,中國的先進企業和項目也能為越南帶來持續的產業支持。

利益捆綁之下,所謂「下一個烏克蘭」並不具備現實基礎。

同時越南在處理中美關係的同時,也不會放棄與中國的合作,更不願陷入大國對抗。

對於中方而言,支持越南的經濟發展並不與南海問題上的態度相衝突,雙方在南海問題上各有立場,但仍在把握合作空間。

結語

換軌的技術難題可以攻克,地緣政治的疑慮亦可在經貿融合中化解。

中越鐵路的推進,讓兩個相鄰的發展中國家有機會在當前波譎雲詭的國際局勢中穩住腳跟。

正如越南政府強調的「經濟優先」,也如中國不斷倡導的「命運共同體」理念,只有合作才能贏得更大的安全與可持續發展

未來,當火車從河內一路駛向海防,再踏入中國境內,或許大家記住的不僅是聯通的里程數,更是中越攜手走過的曲折與共贏的果實。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