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就任國務卿一職的盧比奧,對華最新表態完全變了

據觀察者網援引美媒18號發布的消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當天會見了由特朗普提名的下一任國務卿,曾因涉港問題而被我國制裁的臭名昭著的美國極端反華政客盧比奧。報道稱,雙方進行了一場實質性的面對面會談,為風波四起的美國最高層權力過渡帶來了一絲可確定性。只不過,相較於布林肯、盧比奧二人看似一團和氣,實則尷尬的面談,外界更加關注的是,即將在1月20號走馬上任的盧比奧,將如何應對中國對他下達的制裁令。

面對媒體的這一疑問,即便囂張如盧比奧也不得不謹慎對待,盧比奧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有信心找到某種解決方案同中方接觸」。雖然盧比奧的回應很短,但這其中釋放出來的信息量卻一點不小。首先可以明確的是,我國對盧比奧下達的制裁令,不會因為對方躍居高位之後就不清不楚的「自動消失」,況且當初對盧比奧發起的制裁是合法、合規、合情、合理,中國沒有理由主動讓步,即使盧比奧上任後解除了,美國也必須為此付出同等代價。

其次,已經進入了白宮權力中樞的盧比奧,在知曉自己不會得到「特殊優待」後,就開始用更加現實的眼光去審視即將開始的新工作,這說明盧比奧並不是完全的意識形態入腦。還有一個更加深層的原因是,盧比奧作為特朗普親自挑選的國務卿,有一個非常搶眼的「標籤」,那就是:忠誠。事實上,在18號的採訪中,盧比奧被問到是否會在外交政策上維持過去的立場,這位「反華魔怔人」竟稱「總統制定政策,我的工作就是執行」。

由此可見,盧比奧對於自己為何會獲得國務卿的工作,以及就任之後要如何履職,其實是心知肚明的。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特朗普2.0」會比過去更加友好,表面上看,特朗普一手組建的這支內閣班底極具服從性,儼然一副「特朗普指東,內閣絕不往西」的架勢。但現實情況是,特朗普招攬的這些人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被認為懷揣著政治野心的對華政策激進者。

而特朗普又不能真正做到獨斷專行,當特朗普身邊圍繞著這樣一群人時,中美關係很難不走向新低點。不過從積極的角度去看,美國兩黨之間的惡鬥,其實是變相地為中美關係緩和創造了一定的條件。由於拜登給特朗普挖的「暗坑」越來越多,使得特朗普想要以「世界之王」的身份重回白宮的願望變得愈發艱難,即便特朗普的任期只有一屆,但他也不希望自己的「三把火」還沒有開始燃燒就被掐滅,而當今世界能夠協助特朗普處理重大問題的國家只有中國。

這意味著,我們在與特朗普政府接觸時,是有一定的籌碼。但運用這些籌碼的前提,是確保特朗普不會心存幻想,認為自己可以靠極限施壓和「虛空造牌」,繼續從我們手中撈取好處。

換言之,我們在與「特朗普2.0」打交道的初期,勢必會面臨一場比拜登執政時更加嚴峻和狂亂的外部衝擊。好在經過過去六年的磨礪,我們不僅有了極其充分的心理預期,「工具箱」里的反制方案也早已經準備就緒,即使對方有再多的「盧比奧」,也無法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