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新黨前主席郁慕明點評「坐高鐵跨過台灣海峽之夢」

參考消息網9月27日報道台灣「中時新聞網」9月24日刊發新黨前主席郁慕明的文章《閩台融合規劃隱含的兩岸新路》。文章稱,大陸此前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簡稱《意見》)。由於台灣忙於選戰,對《意見》的討論並不太多,但這絲毫不影響大陸根據台海情勢變化,已不斷調整兩岸政策的方向,並在現實條件的需求下,推進國家統一的進程。

這份《意見》的要點包括暢通台胞往來通道、促進台生來閩求學研習、鼓勵台胞來閩就業、擴大台胞社會參與、便利台胞在閩生活、完善涉台司法服務等。當中較受兩岸媒體及民眾注意的部分,則落在聯結閩台交通建設,以及台胞在閩定居落戶實現「願落盡落」。

文章指出,關於交通建設,許多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大陸關於京台高鐵的規劃。要完成這個夢想,大陸在工程技術上完全沒有問題,唯一的障礙就是兩岸尚未統一。2020年,福州平潭的跨海工程完工。從平潭島台灣島,只剩短短68海里,正好就是大陸高鐵到台灣的最後一段,也是海峽兩岸之間最短的距離。如今大陸有關部門在《意見》的發布會上,重申爭取早日實現兩岸民眾坐著高鐵輕鬆跨過台灣海峽的夢想,背後當然帶有推進統一的意涵。

文章還說,自2018年起,大陸開始發放港澳台居民居住證,和大陸居民的公民身份號碼標準聯通,比台胞證更接近大陸身份證的位階。這次再宣示閩台融合,福建成為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未來台胞在福建申請就學、就業及加入各種醫療、社會保險,只要願意都能享受和當地人一樣的待遇。急需發展空間的台灣,若能與福建深化融合,自然也為將來台灣青年帶來更多機會。

文章進一步說,事實上,台灣作為出口導向的經濟體,通過兩岸經貿整合機制,當然能獲得進入全球市場最近的通路。如今大陸已宣布啟動對台貿易壁壘調查,這應是自《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簽訂以來對台經貿讓利的重大轉折點。

文章最後說,無論如何,大陸推進與台灣民間融合的目標不變,打擊台獨勢力與外部干預的決心也沒有改變。或者更精準地說,那就是「硬的更硬、軟的更軟」。未來大陸惠台舉措更加轉向吸引台灣資金人才融入全國發展的棋局,已是可以預見的趨勢。

與此同時,台灣「獨家報道」網站9月22日刊登題為《閩台融合發展21條 金馬戰爭前線變融合前沿》的文章,作者為台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何溢誠。

文章說,福建一直以來都是對台工作先行先試示範點,日前大陸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21項措施可謂巨細靡遺、覆蓋全面,乃是大陸近年來標舉兩岸融合發展,總結經驗、統一認識的智慧結晶。

該文件為具體落實兩岸「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優化升級過往的「小三通」模式,進一步強調以廈門及福州為基地,分別與金門馬祖接軌,還特別提到「支持廈門與金門加快融合發展」,打造廈金「同城生活圈」,探索「廈金合作」共建基礎設施模式等。文件更強調支持馬祖居民在福州同等享受當地居民待遇,並支持福州新區平潭綜合實驗區建立對台融合協同機制。

文章更指出,金馬的人口並不多,但其特殊的政治地理角色一直是重中之重,此次又再度成為焦點。大陸方面有意將金馬打造成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樣板,即所謂的共同市場、同城生活圈,進而從實驗區變成示範區,來吸引台灣人民。金馬已從當年的戰爭前線變成如今的融合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