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當地時間9月20日,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稱,最新報告顯示,在科羅拉多州的丹佛等城市,由於吸毒過量的人數持續攀升,有時甚至一些路人都被迫扮演急救人員這種不同尋常的角色。
9月14日,美國國土安全部在其《2024年度威脅研究報告》中指出,過去一年中,有超過10萬美國人因藥物過量死亡,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市,輕軌電車都已經成了吸毒者的「大煙館」。
乘客:一開始我聞到燒東西的味道,我轉過身來看到了煙霧。我認為公共交通需要加強安保。
乘客:到處都是吸毒的,這不安全,很危險。但這幫人不管誰在車上,就算旁邊是個嬰兒、是位女士,他們也照吸不誤。
據丹佛公交公司統計,過去一年接到了超過16000起關於車內吸毒的投訴。很多乘客表示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時沒有安全感。甚至有公交車司機表示,由於車廂內吸毒的人太多,毒品味道太大,不得不取消行程,停車通風。
福克斯新聞報道稱,人們死在酒吧、公交車站和公園裡,在酒類商店、教堂、停車場和街頭小巷裡也會發現吸毒者死亡。越來越多的路人不得不承擔起急救人員的角色。
半島電視台主播 克萊蒙斯:毒品是美國的頭號殺手之一,比槍支、車禍、自殺死的人還要多。從富裕的郊區到農場鄉村,毒品造成的死亡隨處可見。
根據國際禁毒公約的標準,毒品主要分為以嗎啡、海洛因、芬太尼等為主的合成阿片類毒品;以快克可卡因、克拉克可卡因等為主的可卡因類毒品;以大麻、甲丙胺脂等為主的軟性毒品。
據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在1999至2022年間,以芬太尼為主的阿片類毒品所導致的死亡人數急劇上升。2022年,美國有約11萬人死於藥物過量,相比1999年增長了5倍,其中約70%的死亡涉及芬太尼。
本周,9月15日,紐約市布朗克斯區的一家託兒所,多名兒童因吸入芬太尼而被緊急送往醫院。
當天午後,幼兒園的經營者撥打911報警電話,稱四名兒童在午睡後無法被喚醒。雖然急救人員很快趕到並對這些兒童進行急救,仍沒能從死神手中救回一歲半的男孩多米尼奇。警方在託兒所內發現了一個裝有一公斤芬太尼的袋子以及兩台毒品分裝設備。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主播 穆爾:透過窗戶可以看到的託兒所內的圖像,嬰兒床、孩子們玩耍和休息的墊子。現場調查人員用防護服保護自己,因為接觸芬太尼非常危險。檢方稱,一公斤的芬太尼就被放置在這些遊戲墊上,裡面的芬太尼足以殺死50萬人。
目前執法人員懷疑幾名幼兒是在玩耍時不慎接觸到了散落的芬太尼。託兒所的經營者以及相關涉案人員已經被檢方以謀殺、販毒等多項罪名起訴。而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該託兒所在上個月剛剛接受並通過了資質審核。
死亡兒童的父親:我愛他,我很想念他,我想要他活過來,但沒有什麼能讓我的兒子回來了。
紐約警方表示,該案件並非近期唯一一起託兒所和幼兒園藏毒事件。在紐約市,每三個小時就有一人因吸毒過量死亡。而據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在全美,平均每小時就有5名美國人因藥物過量死去。半島電視台稱,美國的藥物濫用問題已經失控。
芬太尼,1960年由比利時化學家保羅·楊森博士設計合成,1963年引入臨床實踐,作為鎮痛劑使用。芬太尼無色無味,其鎮痛效力為嗎啡的100倍,海洛因的50倍,由於刺激性強且極易上癮,被很多毒販摻入各類毒品中。僅兩毫克、也就是幾顆食鹽粒大小的芬太尼便可致命。
本月,美國緝毒局對美國廣播公司表示,僅該機構去年在全美各地繳獲的芬太尼就足夠殺死所有美國人。目前美國境內的阿片類毒品約70%來自墨西哥。
福克斯新聞網報道,隨著拜登上台,美國開始執行寬鬆的邊境移民政策,同時削減了邊境執法部門的撥款,這導致了更多的毒品輕易地流入美國國境。
面對國內更加嚴重的毒品問題,拜登採取了與前任一樣的策略:內病外治,抹黑他國。
今年三月,當拜登要求墨西哥政府加強對境內製毒運毒的打擊力度時,奧夫拉多爾就對拜登直言,「濫用芬太尼是你們的問題」。
9月14日,當美國國土安全部在《2024年度威脅研究報告》中指出:非法藥物將成為2024年美國國家安全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
在美國公共廣播公司看來,美國的毒品問題由來已久。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半個多世紀以來,沒有一屆美國政府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這場「毒禍」,美國市場上的毒品反而在不斷「升級」。
有人蹣跚而行,有人失去知覺趴在地上,還有些人做出類似自殘的舉動。這並不是殭屍電影的片場,而是真實發生在一些美國一線城市的恐怖場景。
據美聯社報道,今年8月,費城衛生部發布的報告稱,一種名為「甲苯噻嗪」的藥物出現在了費城約90%的吸毒者體內。
吸毒者 丹妮爾:我用頭撞牆,我希望把自己撞暈過去,真的糟透了,我處於人生最糟糕的時刻。
生活在費城的丹妮爾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僅使用過幾次甲苯噻嗪的她,已經遍體鱗傷。
吸毒者 丹妮爾:我在這裡注射毒品,它好像把我胳膊的皮膚穿了個洞。
記者:就是你從一面注射,但是另一面反而出現了傷口。
吸毒者 丹妮爾:這是藥品甲苯噻嗪造成的。我每天都在哭泣,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真的束手無策。
醫生 伊娃奧夫:芬太尼會產生非常強烈的快感,但它的快感非常非常短暫,那麼甲苯噻嗪的作用則是延長快感,所以它是一種更有市場的產品。
但這種「殭屍葯」的副作用十分驚人,使用者會出現呼吸困難、意識喪失、皮膚潰爛等一系列突發癥狀。很多人身體注射處會出現巨大的開放性傷口,最終甚至導致截肢。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本應用於大型牲畜的動物鎮靜藥物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批准後上市,卻未被政府列入人體管製藥物及醫院常規毒物檢測項目名錄,因此落入了「灰色地帶」。
美國衛生官員指出,2022年,甲苯噻嗪就已在全美36個州的吸毒者體內被檢出。僅在紐約市,2021年就有2668人因使用甲苯噻嗪死亡。
「殭屍來襲」可以說是美國毒品泛濫現狀的縮影。美國的總人口雖然只佔世界人口的5%,但卻使用了全球80%的阿片類毒品。
《今日美國》指出,對於阿片類藥物在美國的泛濫,作為美國聯邦最大的藥品監管部門——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難辭其咎。
1995年,美國普渡製藥公司為推廣其研發的止痛藥物——奧施康定,率先打響了「阿片類藥物無害論」宣傳攻勢。
1996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在普渡公司的遊說下,認可了該公司關於奧施康定的上癮比率不足1%的欺詐性描述,並允許其在藥品包裝上列舉誤導性信息。
美國阿片處方醫師協會執行理事長 克洛尼:奧施康定上市後的6年時間裡,普渡公司在全美贊助了2萬個宣傳教育項目,他們向專業協會提供資金,以倡導更多地使用阿片類藥物。監管醫院的組織從他們那裡拿錢,監管不同州的醫生的組織從他們那裡拿錢。從所有這些不同的方向,我們醫生都被告知要多開處方,阿片類藥物的製造商和經銷商在10年內花費8.8億美元,目的便是阻止更謹慎的處方,他們的花費比美國的槍支遊說集團還要高8倍。
美國阿片處方醫師協會執行理事長克洛尼直言:「美國的製藥巨頭利用了美國醫療保健監管體系中存在的弱點。如果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履行了他們應盡的職責,我相信我們根本不會經歷阿片藥物的這場危機。」
據美國《紐約客》雜誌報道,從1999年到2017年,超過700萬美國人曾濫用該葯,共有20萬美國人死於過量服用奧施康定或同類阿片類藥物。在此期間,奧施康定為普渡製藥獲利高達350億美元。持有該藥廠的薩克勒家族在這20多年的時間裡累積了數百億美元的資產,躋身全美最富有家族之列。
美國聯邦法院調查報告披露,普渡公司的高層在1996年奧施康定問世後的頭幾年就已知曉該藥物被大量濫用。2001年檢方建議以包括密謀欺騙公眾在內的重罪,起訴普渡製藥的三名高管,如果罪名成立三人都將獲刑。然而,時任總統小布希的司法部刑事助理檢察官費什爾在與普渡的律師團隊會面後,與對方達成和解協議。最終,普渡的行政總裁弗里德曼、最高醫療官員戈登海姆和總顧問尤德爾在支付了總共6.3億美元的罰款後,訴訟就此了結。
前緝毒局官員伍德沃茨表示,這本可以是一個轉折點,它本可以向整個美國醫藥行業發出警告,甚至阻止這場阿片藥物大流行。但不幸的是,司法部的和解讓美國錯失了這次關鍵機會。
進入21世紀,在經歷了「9·11」事件、伊戰泥潭、金融危機、新冠疫情等內憂外患後,美國經濟開始走下坡路,一系列社會問題日益凸顯。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人被捲入了「毒禍」漩渦。
西弗吉尼亞州,處於美國境內經濟低迷的鐵鏽地帶,人口貧困率高達38%。在這裡,藥物過量導致的死亡人數高於全美平均值約7倍。據美國公共廣播電視公司報道,過去6年間,這個僅有170萬人口的州消耗掉了約7.8億顆阿片類止疼片。
西弗吉尼亞州居民 瑪麗:我一生都看著我爸毆打我媽,我的父親是個酒鬼,他們最終離婚了。我和媽媽搬到了這裡,我媽媽有點崩潰了,從那時起我的生活脫離了正軌。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在18歲以前經歷的各類心理和身體創傷,往往會導致大腦發生長期變化,而同時經歷五種不良事件會使毒品上癮的風險增加十倍。
美國精神病學家 科爾克:童年時你有一些令人心碎的感覺,比如「我一無是處」「世界是一個可怕的地方」。而有人會對你說「毒品可以讓你擺脫這些感覺」,人們吸毒是因為無法忍受自己的負面感受。
瑪麗的經歷正是如此。
在她生下第一個孩子後,丈夫失去了工作,沉重的家庭負擔之下,瑪麗開始對阿片類藥物上癮。在懷第二個孩子期間,瑪麗接受了政府免費的美沙酮戒斷治療,但在孩子生下來之後,這項治療不再免費,由於沒錢繼續治療,瑪麗毒癮複發。在未能通過藥物測試後,兒童保護服務局拿走了瑪麗兩個孩子的監護權。
西弗吉尼亞州居民 瑪麗:那時我欠美沙酮診所600多美元,當你回去想治療時,他們不會再給你治了,因為我欠他們太多錢了。我不能再服藥,所以我又回來複吸了。我一生中永遠不會忘記那個景象,警察包圍了我們,這是沒有必要的。我三歲的孩子對我說:「媽媽,我走之後,你拿著我的帽子感覺會好一點。」他們就這樣把他帶走了。
瑪麗的困境恰恰是許多缺乏資源的美國母親所面臨的問題。
據美國公共廣播電視公司報道,在美國,平均每25分鐘就有一個帶著毒癮的嬰兒出生,這些剛剛出生的小生命來到這個世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接受戒毒治療。
西弗吉尼亞州兒科醫生 麥克斯韋爾:這是一種戒斷綜合征,他們會嘔吐、腹瀉、行為紊亂,還可能會抓傷自己。這些嬰兒可能會連續很多天不吃不睡,這個過程可能持續長達三個月。
美國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2022年曾發表報告指出,藥物濫用已經給美國造成近1.5萬億美元損失,約佔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7%,與2017年的經濟損失相比增長約三分之一。2022年,與新冠疫情暴發前相比,美國損失了約630萬勞動力,其中約20%是藥物濫用所致。
美國國家禁毒政策辦公室負責人 古普塔:我不認為這是單一的毒品「大流行」,這是多種「大流行」同時發生並實時演變的過程。藥物成癮是當今美國的頭號國內問題,我們的醫院擠滿了需要幫助的人,我們的監獄系統里擠滿了需要治療的人,我們的法官每天接觸的精神疾病患者數量往往比精神科醫生還多。由於藥物成癮,美國社會的整個結構正在遭到破壞。
醫學雜誌《柳葉刀》預計,從2020年到2029年將有約122萬美國人死於阿片類毒品濫用,位列世界第一。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的毒品問題愈演愈烈,總統拜登卻忙著推進大麻合法化。
美國總統 拜登:任何人都不應該僅因吸食和持有大麻就被送進監獄。
2022年10月6日,拜登宣布對涉大麻罪犯進行大赦。
大麻被公認為是一種「入門毒品」,也是聯合國禁毒公約中被管制的麻醉藥品。美國藥物濫用和心理健康服務管理局的數據顯示,約85%的硬性毒品使用者早前都曾吸食過大麻。
目前,「娛樂目的」使用大麻已在美國23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獲得批准,其中絕大多數是民主黨人控制的州。
至於拜登為何會忙著給大麻開綠燈?在澳大利亞天空衛視看來,答案很簡單:拉選票。
2024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當民主和共和兩黨勢均力敵之際,誰能爭取到全美12%的吸毒選民的支持,誰就能在政治鬥爭中取得更大勝算。對於政客來說,爭取選票、獲得權力比保障公民健康重要得多。
據美國政府調研機構「公開的秘密」統計數據顯示,從2018年到2022年,與大麻產品相關的美國企業和行業協會在政治遊說上累計花費超過2240萬美元,平均年花費是2016年的10倍,是2012年的近百倍。
北卡羅來納州司法部長 史泰恩:我們必須打擊毒品供應,但我們也必須減少對毒品的需求,毒癮是問題所在。
美國國家禁毒政策辦公室負責人 古普塔:我們正在與時間賽跑,毒品造成的死亡相當於每天有一架波音737墜毀。
2024年共和黨總統參選者 特朗普:如果我們不立即採取行動,我們的國家就滅國了。
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政府就開始對毒品高調「宣戰」,時至今日,美國的「毒病」反而病入膏肓,成了根深蒂固的「毒禍」。美國的「反毒戰爭」屢屢失敗,關鍵在於美國政客優先考慮的是如何利用這一問題來為自身獲取政治和經濟利益,而非民眾的生命健康。
正如美國智庫曼哈頓政策研究所指出,在美國政府發布的毒品管制戰略中,幾乎看不到政府本應發揮的重要作用。毒品的泛濫與美國的政治體制、經濟利益、遊說制度、社會文化等多重因素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