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烏礦產協議正式簽署,特朗普和澤連斯的「魷魚遊戲」血腥開殺

2025年05月05日22:52:09 國際 1491

美烏礦產協議正式簽署,特朗普和澤連斯的「魷魚遊戲」血腥開殺 - 天天要聞

烏克蘭第一副總理兼經濟部長斯維里堅科(中)

美烏礦產協議正式簽署,特朗普和澤連斯的「魷魚遊戲」血腥開殺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和澤連斯基在羅馬的15分鐘短暫會晤或對美烏礦產協議起到決定作用

2025年5月1日,烏克蘭第一副總理兼經濟部長斯維里堅科在社交媒體上高調宣布,烏美雙方已正式簽署《美烏重建投資基金成立協議》(即「礦產協議」)。這一消息迅速引發了國際社會震動——協議不僅涉及烏克蘭戰後重建的核心資金安排,更因其被冠以「礦產」之名,暴露出美烏之間圍繞戰略資源的深度利益捆綁。

俄烏衝突進入第三個年頭、烏克蘭財政瀕臨崩潰的背景下,澤連斯基政府選擇以礦產開發權換取美國主導的重建資金,本質上是一場高風險的地緣政治豪賭。而特朗普「強勢回歸」國際舞台,更讓這份協議蒙上「美國優先」的鮮明色彩。

本文將從協議內容、戰略動機、國際反應及潛在風險4個維度,深度解析這場牽動全球格局的「礦產協議」。

A、協議核心內容:資源抵押、資本滲透與主權讓渡

儘管協議全文尚未公開,但從斯維里堅科的聲明、美烏官方表態及國際政治經濟邏輯推斷,協議的核心條款可能包含以下三大支柱

1、以礦產為抵押的「資源換重建」模式

戰略礦產清單:烏克蘭將鋰、稀土、鈦、錳等關鍵礦產(主要分布在扎波羅熱頓巴斯及西部喀爾巴阡山脈)列為抵押資產。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烏克蘭鋰儲量約50萬噸(全球第五),稀土氧化物儲量達50萬噸,且多為未開發狀態。

融資機制設計:

美國國會撥款:首期資金或來自美國國會2024年通過的《烏克蘭戰略資源安全法案》,預計規模達300億美元。

私營資本參與:貝萊德黑石華爾街巨頭已與烏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設立「烏克蘭戰略礦產開發基金」,吸引全球投資者注資

俄資產挪用爭議:協議可能授權將歐盟凍結的約3000億美元俄羅斯央行資產收益轉入基金池,儘管此舉面臨國際法爭議。

開發權分配:

美企優先權:協議或規定美國企業(如特斯拉洛克希德·馬丁、自由港麥克莫蘭)享有礦產勘探和開採的優先競標權。

利潤分成機制:消息人士稱,美企將獲得礦產銷售利潤的60-70%,剩餘部分用於償還重建貸款,烏方僅保留稅收和就業崗位等間接收益。

2、地緣政治捆綁條款

軍事基建優先:基金將重點投資烏西部利沃夫州交通樞紐、多瑙河港口升級等項目,實質是為北約東翼構建戰略投送通道。

對俄制裁加碼:協議可能要求烏克蘭承諾永久禁止與俄羅斯進行礦產貿易,並協助美國追蹤俄方「規避制裁」的礦產走私網路。

3、烏克蘭國內改革「美國化」

寡頭化加速:協議或要求烏克蘭立法削弱本土寡頭(如能源大亨科洛莫伊斯基)對礦產資源的控制權,為美資進入掃清障礙。

司法管轄權讓渡:設立「美烏聯合仲裁法庭」,專門審理外資礦產投資糾紛,變相架空烏克蘭司法主權。

勞工與環保標準:強制採用美國礦山安全標準,但可能豁免《巴黎氣候協定》對碳排放的限制,引發環保組織抗議。

美烏礦產協議正式簽署,特朗普和澤連斯的「魷魚遊戲」血腥開殺 - 天天要聞

烏克蘭稀土礦藏

B、戰略動機解析:大國博弈與產業鏈重構

1、美國:資源霸權與全球產業鏈卡位

打破中國稀土壟斷:中國目前控制全球60%的稀土開採和85%以上的加工產能。烏克蘭稀土資源(尤其是釹、鐠等永磁材料)若被美企掌控,將直接衝擊中國在電動車、風電等領域的供應鏈優勢。

軍工複合體擴張:洛克希德·馬丁、雷神等軍火商可通過獲取烏克蘭鈦合金(航空發動機關鍵材料),降低對俄羅斯VSMPO-AVISMA公司的依賴,同時為F-35生產線開闢新原料基地。

「特朗普經濟學」再臨:特朗普藉此協議兌現「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承諾,一方面通過資源控制提振國內製造業,另一方面以「成功斡旋俄烏衝突」為競選連任造勢。

2、烏克蘭:財政續命與主權流失的兩難

財政黑洞倒逼:2024年烏克蘭政府預算赤字高達430億美元,外匯儲備僅剩180億美元。若不接受美方條件,烏國家財政恐在3個月內崩潰。

「加入歐盟」籌碼:澤連斯基試圖以「對美妥協」倒逼歐盟加速烏克蘭入盟進程,但歐盟已明確表示「資源主權讓渡」可能違反入盟標準。

民意撕裂風險:民調顯示,62%的烏民眾反對「以資源換援助」,東部居民更擔憂協議將激化俄軍對礦產區的攻勢。

3、俄羅斯與歐盟:被迫捲入的博弈方

俄羅斯:資源爭奪與反制升級。俄軍或加強對頓巴斯鋰礦帶的控制,甚至策動烏東部「資源獨立公投」。

經濟反制:俄央行已威脅將拋售全部歐元資產,並凍結西方企業在俄礦產項目。

歐盟:戰略自主權受挫。美烏協議架空歐盟主導的「烏克蘭復甦平台」(已承諾350億歐元),法德提議建立「歐洲戰略礦產聯盟」加以對沖

內部矛盾激化:波蘭波羅的海國家支持美國主導,而法德擔憂美資壟斷將阻礙歐洲工業復興。

C、國際反應:多維度的利益重組

1、全球南方國家的警惕

「新殖民主義」批評:非洲聯盟發言人公開指責協議是「21世紀資源掠奪的教科書案例」,奈及利亞學者將其類比19世紀剛果自由邦的橡膠剝削。

經濟主權意識覺醒:印尼阿根廷等國加速推進礦產國有化立法,防止重蹈烏克蘭覆轍。

2、中國的戰略應對

供應鏈多元化:中國五礦集團已與巴西、阿富汗簽署稀土合作備忘錄,減少對單一地區的依賴。

國際輿論博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呼籲「重建不應成為大國地緣政治工具」,在聯合國發起「資源主權原則」倡議。

美烏礦產協議正式簽署,特朗普和澤連斯的「魷魚遊戲」血腥開殺 - 天天要聞

貝萊德集團CEO拉里·芬克(Larry Fink)

3、跨國資本的狂歡與分化

華爾街的盛宴:高盛預測烏克蘭礦產開發將帶來年均120億美元利潤,貝萊德計劃發行首支「烏克蘭稀土ETF」。

歐洲資本的失落:大眾西門子等企業抱怨被排除在協議外,正遊說歐盟委員會對美髮起「公平競爭審查」。

D、潛在風險:從經濟協議到衝突導火索

1、烏克蘭國內的「火藥桶」

寡頭反撲:被觸及利益的烏本土寡頭可能煽動街頭抗議,甚至與親俄勢力合流製造政局動蕩。

東部分裂加劇:頓涅茨克民間武裝宣稱「將用武力保衛礦產區」,俄烏前線衝突或向礦區蔓延。

2、美歐聯盟的裂痕

跨大西洋貿易戰預演:若歐盟對美國鋰產品加征關稅,特斯拉德國工廠可能面臨20億歐元損失,迫使拜登政府介入調停。

北約內部分歧:匈牙利土耳其等國反對「將北約拖入資源戰爭」,威脅否決烏克蘭入約申請。

3、全球產業鏈的「斷鏈」危機

稀土價格波動:協議引發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反制,2024年6月釹價飆升300%,全球電動車產業陷入減產潮。

綠色轉型受阻:歐洲風電項目因無法獲得烏克蘭鈦部件而停工,碳中和目標恐推遲十年。

一場沒有贏家的「魷魚遊戲」

美烏「礦產協議」遠非簡單的經濟合作,而是大國在資源、產業鏈、地緣政治三重維度上的血腥博弈。短期內,美國看似通過「資源殖民」鞏固霸權,烏克蘭獲得財政喘息,但長期看,這場交易將引發不可逆的全球性危機:

對烏克蘭:國家經濟主權被掏空,淪為「資源附庸國」,東西部裂痕加深可能導致二次分裂。

對美國:資源壟斷引發中俄歐聯合反制,美元霸權遭遇多極化貨幣體系的挑戰。

對全球:資源民族主義抬頭,WTO多邊貿易體系崩潰,世界走向「區塊化」對抗。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19世紀的非洲瓜分、20世紀的中東石油戰爭,如今在21世紀的烏克蘭重演。當大國以「重建」之名行「掠奪」之實時,和平與發展的願景恐將成為泡影。或許唯一確定的未來是:這場「魷魚遊戲」的參賽者,終將付出比收益更慘痛的代價。


(作者:司馬平邦,系崑崙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來源:崑崙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克里姆林宮談特朗普與普京的潛在會面 - 天天要聞

克里姆林宮談特朗普與普京的潛在會面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5月5日表示,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和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之間的會晤在許多方面都是必要的,但尚未安排。
延斯·施潘當選德國聯盟黨新任主席 - 天天要聞

延斯·施潘當選德國聯盟黨新任主席

當地時間5月5日,德國聯邦議院聯盟黨議會黨團選舉延斯·施潘接替弗里德里希·默茨擔任新任主席。延斯·施潘已在德國聯邦議院任職20多年,2021年大選失敗後,在聯盟黨作為反對黨時期,延斯·施潘擔任議會黨團副領袖之一。施潘主要參與經濟政策制定。此前,他還曾擔任衛生部長、財政部議會國務秘書。 (總台記者 康玉斌) ...
美民眾日常生活遭關稅無差別衝擊 特朗普:不擔心經濟衰退 - 天天要聞

美民眾日常生活遭關稅無差別衝擊 特朗普:不擔心經濟衰退

美國政府濫施關稅,從護膚品到服裝,從傢具用品到藥品,美國民眾日常生活各個方面遭受無差別打擊。近日,美國媒體就分析了關稅政策是如何影響美國普通民眾生活的。美國媒體主持人:《紐約時報》近日分析了如果沒有中國製造的產品,美國家庭會是什麼樣。報道指出哪些日常用品可能面臨價格飆升或短缺,簡而言之,那太多了。事...
法國宣布投資1億歐元吸引外國科研人員 - 天天要聞

法國宣布投資1億歐元吸引外國科研人員

新華社巴黎5月5日電法國總統馬克龍5日宣布,在美國減少對科學的資助之際,法國政府將通過「法國2030」國家投資計劃額外提供1億歐元來吸引外國的科研人員,特別是來自美國的科研人員。當天「選擇歐洲科研」大會在巴黎索邦大學舉行,旨在鼓勵全球的科研人員選擇歐洲和法國作為工作地點。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以及歐...
特朗普:不排除動武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不排除動武

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5月4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播出的一檔節目中,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就其「奪取格陵蘭島」提議進行說明。針對「使用軍事力量吞併格陵蘭島」的說法,特朗普表示「不排除」這種可能。他在採訪中表示,他對武裝奪取格陵蘭島這件事情的發生仍持「懷疑態度」,但他表示這種可能性「肯定」存在。「我們非常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