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約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召開峰會,會議發布的公報對中國進行了無端攻擊和指責,污衊抹黑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和地位,妄圖在全球範圍內挑起對抗。對此,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大使在聯合國安理會公開會上,以鏗鏘有力的語言,嚴厲駁斥了北約的不實指責,表明了中方的堅定立場和強烈反對。張軍大使的憤怒輸出,讓北約一句也應不了,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維護自身利益和國際秩序的決心和能力。
北約是冷戰時期的產物,其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對抗蘇聯和華約。冷戰結束後,北約並沒有隨之解散,而是不斷擴大其成員和活動範圍,從歐洲延伸到亞太、非洲、中東等地區,從防禦性轉變為進攻性,從區域性變為全球性。北約在過去幾十年里,多次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干涉別國內政,挑起多場戰爭,造成巨大人員傷亡和人道災難。其中最令中國人民永遠難忘的是1999年5月7日,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使館,造成3名中國記者遇難、20多名中國外交人員受傷。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發展和崛起,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力。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從未侵略別國,從不搞代理人戰爭,不在全球開展軍事行動,不以武力威脅他國,不輸出意識形態,不干涉別國內政。中國恪守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無條件承諾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然而,北約卻視中國為其潛在敵人和競爭對手,在其公報中將中國列為「系統性挑戰」,指責中國「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威脅歐洲安全利益」,「擴張軍事能力」,「加強與俄羅斯合作」,「損害人權與民主」。這些指責完全是顛倒黑白、倒打一耙、虛偽至極。北約試圖通過對華污衊抹黑來轉移自身危機,為其存在和擴張尋找借口,為其在全球範圍內挑起對抗製造輿論基礎。
7月13日,聯合國安理會就烏克蘭問題舉行會議。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大使在會上呼籲國際社會加大努力,推動停火止戰,將衝突造成的人道影響降至最低,並指出烏克蘭危機教訓深刻,值得認真反思。張軍指出,北約在冷戰後一再東擴,不僅沒有讓歐洲更安全,而且埋下衝突的種子。北約自稱是防禦性組織,卻肆意對主權國家發動戰爭,造成巨大人員傷亡和人道災難。張軍表示,後天就是5月7日。1999年5月7日,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使館,造成3名中國記者遇難、20多名中國外交人員受傷。中國人民不會忘記這一野蠻暴行,也絕不允許這樣的歷史重演。
張軍強調,各國安全不可分割,把一國安全建立在他國不安全基礎之上,道理上說不過去,現實中也行不通。冷戰早已結束,北約理應審時度勢作出必要調整。固守過時的安全理念,熱衷在歐洲、甚至亞太以及世界範圍內挑起陣營對抗、製造緊張局勢,這樣的做法既損人也不利己,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張軍表示,世界不需要「新冷戰」,世界承受不起更大的動蕩和分裂。中方鄭重倡導,為解決人類安全的現實問題,並為謀求世界和平的長久之道,各國要重申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承諾,切實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通過協商凝聚合力,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全球和地區安全架構。
接著,在同一場會議上,張軍大使針對北約維爾紐斯峰會公報對中國的指責進行了有力回擊。張軍大使表示,冷戰早已結束,冷戰思維的「幽靈」卻一直飄蕩在世界上空,不僅導致半島問題延宕難解,也造成全球範圍對立對抗加劇、矛盾衝突增多。北約作為冷戰產物,至今深陷在這個「幽靈」中難以自拔。北約日前召開維爾紐斯峰會,會議發布的公報連篇累牘,老調重彈,充斥著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公報罔顧基本事實,強拉硬扯,對中國進行無端攻擊和指責,完全是倒打一耙、虛偽至極。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張軍大使表示,北約聲稱是區域性組織,卻突破自身條約規定的地理範圍,染指全球,東進亞太,給地區乃至全球安全帶來更多負面影響和破壞因素。北約自稱是防禦性聯盟,卻鼓動成員不斷增加軍費,在全球進行軍事活動,不斷越界擴權,挑起對抗。北約宣稱要捍衛「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卻屢屢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干涉別國內政,挑起多場戰爭,轟炸外交設施,殺害無辜平民,留下斑斑劣跡。個別北約成員奉行雙重標準,推動核共享、「核聯盟」、進一步加劇地區緊張局勢。無數事實證明,北約才是真正的麻煩製造者。
張軍大使強調,北約對中國的指責毫無事實根據。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方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在和平與安全問題上,中國是紀錄最好的大國。中國從未侵略別國,從不搞代理人戰爭,不在全球開展軍事行動,不以武力威脅他國,不輸出意識形態,不干涉別國內政。試問北約能做到這些嗎?中國恪守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無條件承諾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試問北約成員國能作出這樣的承諾嗎?
張軍大使指出,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對於任何侵犯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損害中國安全和發展利益、破壞中國周邊和平穩定的行為,我們將予以堅決、有力的回擊。我們絕不走俄方的老路,讓自己被北約所圍堵、所孤立、所制裁。我們將堅持走自己的路,維護自己的權益,發展自己的力量,與世界各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張軍大使的憤怒輸出,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許多安理會成員表示贊同和支持中方的立場和主張,並呼籲各方摒棄冷戰思維和對抗心態,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和爭端。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表示,俄方完全支持中方對北約公報的批評,並認為北約是一個過時的組織,應該停止其對外擴張和挑釁行為。法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德拉克表示,法方尊重中方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並願意與中方加強溝通和合作,在共同關心的問題上尋求共識和解決方案。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皮爾斯表示,英方不贊成北約對中國的指責,並認為中國是一個重要的合作夥伴,應該與之建立建設性的關係。
北約方面則顯得十分尷尬和無言以對。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會上試圖為其公報辯護,但卻無法回應中方的有力駁斥,只能重複一些空洞的說辭和陳詞濫調。北約成員國中,美國、加拿大、波蘭等國則繼續對中國進行無理攻擊和指責,但卻沒有得到其他成員國的響應和支持,反而引起了一些成員國的不滿和反感。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則表示,他們不認同北約公報中對中國的指責,並認為這樣的做法不利於歐洲和世界的安全與穩定。
可以說,張軍大使的憤怒輸出,不僅打了北約一個響亮的耳光,也打破了北約試圖在全球範圍內製造對抗的陰謀。張軍大使的憤怒輸出,也展示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國際舞台上所展現出來的自信和氣度。張軍大使的憤怒輸出,也激勵了中國人民在維護自身利益和國際秩序的鬥爭中,更加堅定和團結。張軍大使的憤怒輸出,也向世界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中國不稱霸,但也不受欺;中國不挑釁,但也不退讓;中國不對抗,但也不屈服。中國將堅持走自己的路,維護自己的權益,發展自己的力量,與世界各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人民的堅定意志,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任何企圖阻擋或破壞這一進程的行為,都是徒勞無功、註定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