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我不是美國,我是我自己。
加州州長加文·紐森接受採訪時,公開表示:「加州不是美利堅合眾國。」
這不是紐森第一次表達對聯邦政策的公開不滿。
他2023年就曾率團訪問中國,並在多個層級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他的邏輯很清晰:全球化格局下,加州必須保持開放的經濟姿態,而不是被聯邦政府的單邊主義綁架。
尤其是在貿易政策上,加州與特朗普政府的分歧正不斷擴大。
2025年4月初,特朗普政府正式啟動「對等關稅」機制,擴大對中國、墨西哥、加拿大等主要貿易夥伴的加征關稅項目,宣稱要通過關稅制衡來重建美國製造。
在經濟依賴全球市場的加州,這一政策所引發的負面連鎖反應已經無法忽視。
據加州州政府2024年數據顯示,該州的進出口總額接近6750億美元,其中與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貿易往來佔據了超過40%的比重。
僅中國一國,便是加州農產品、高科技產品和製造設備的重要出口市場。
紐森表示,加州農業正在遭遇「結構性衝擊」。
加州作為全美最大的農業出口州之一,其杏仁、葡萄、柑橘等產品均對亞洲市場有高度依賴。
中國在反制中針對農產品加征關稅,使這些行業雪上加霜。
2025年4月下旬,包括沃爾瑪、家得寶、塔吉特在內的美國零售業龍頭企業負責人齊聚華盛頓,與聯邦官員閉門會談,內容直指當前的關稅政策給供應鏈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據多家媒體披露,多位CEO在會上明確警告,如果關稅政策持續推進,可能導致大規模商品短缺,零售終端將出現「貨架空置」的現象。
美國鞋類分銷商和零售商協會(FDRA)在4月29日致信白宮,請求豁免中國產鞋類產品的「對等關稅」政策。
該請願函由76家企業簽署,包括耐克、阿迪達斯、斯凱奇等行業巨頭。
於是,在4月中旬的政策調整中,白宮宣布將對部分汽車零部件實行關稅暫緩措施,並推出針對中小企業的退稅機制。
一次政策微調,暴露出白宮試圖「維穩市場情緒」的戰略考量。
美國商會5月1日也發出公開聲明,呼籲政府為中小企業設立更多關稅豁免條款,以避免「無法彌補的傷害」。
紐森強調,「我們與華盛頓之間,不只是2000英里的地理距離,更是觀念上的鴻溝。」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2日表示,中方注意到美方高層多次表示願與中方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中方正在進行評估。
中美貿易談判如何發展誰也不知道。
只能說美國的算盤打得響,加州卻早就換了算盤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