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鄉鎮「法官聯絡站」引領新「楓」尚

「原來解決糾紛不一定要去法院打官司的。」「在鎮上就解決了我們整條村那麼多村民的勞務費,這個『法官聯絡站』可真是太好了!」……清遠陽山嶺背鎮司法所里約3個平方的法官聯絡站里站滿了大洞村的數十位村民,簽下和解協議後開心地圍在法官身邊說個不停。

2022年3月,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者李先生返鄉在嶺背鎮建設了一個較大規模的農場,雇請大量的當地村民幫忙進行種植。村民在忙完自家農活之外,還能夠有額外的收入,非常開心。

2022年6月,粵北遭受了特大洪水災害,陽山縣經濟受到較大衝擊,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也大為受挫,資金鏈逐漸開始斷裂,再也無法繼續支付村民的勞務費用。經營者李先生因債務纏身,更無暇顧及農場事務。

由於涉及人數比較多且總金額較大,在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指引下,當事人來到嶺背鎮法官聯絡站請求法院幫助處理村民勞務問題。法庭的工作人員梳理法律關係後,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聯繫上了公司經營者。

初始相見,村民們情緒激動,雙方各執一詞,互不退讓。「現在我們就是來給大家解決這個事情的,大家先不要激動,大家既然已經見面了,心平氣和好好商量呀!」法官和調解員一邊安撫好雙方情緒,一邊仔細查看相關佐證材料,組織雙方調解。

經法官聯絡站的工作人員釋法明理和人民調解員的耐心調解後,公司經營者表示欠薪實屬無奈,願意儘力支付相應薪酬,希望村民能夠理解。村民在了解到公司的難處後也願意給予公司寬限期限。最終雙方就勞務費的支付方案達成一致共識。嶺背法庭的法官審核有關資料後,對調解協議進行了司法確認。近三十名村民的勞務糾紛在政府、法官聯絡站及人民調解員的合力下得以順利化解。

調解結束後,經營者李先生在與法官聊天的過程中也透露出,經濟正在慢慢復甦回暖,困難只是暫時的,等企業重整後,他會考慮重新規劃建設種植產業。

嶺背法庭庭長黃萍

矛盾源頭治理、就地解決,是我們基層人民法庭努力創新和發展新時代 「楓橋經驗」的集中體現。訴前調解後進行司法確認,對調解書賦予強制執行效力,有利於實質性化解社會矛盾。

2022年,陽山法院在13個鄉鎮建成基層「法官聯絡站」,依託陽山縣委政法委統籌建立的社會「共治平台」,為各鄉鎮訴前調解糾紛626件,成功557件,成功率88.98%,為推動陽山縣高質量發展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經濟社會環境,取得良好成效。

來源:清遠市中級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