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克里姆林宮遭遇襲擊,是俄自導自演嗎?同時,俄羅斯又表態,是要斬首澤連斯基,話音剛落烏克蘭首都就被炸。
5月3日晚,兩架無人機試圖襲擊克里姆林宮,隨後俄羅斯方面表示,這是烏克蘭實施的一次針對總統普京的斬首行動。目前,各方對此都有回應,烏總統澤連斯基表態,烏克蘭只是在自己的領土上戰鬥,並沒有足夠的武器來做這件事。
白宮方面更是直接的指出,這就是俄羅斯實施的「假旗行動」,因為之前就有過類似情況。同時白宮新聞秘書皮埃爾還表示,美國政府目前正在確認這次襲擊到底是基輔的命令、或者俄境內的「親烏團體」發動的。顯然在美國眼中,這極有可能是俄羅斯自導自演的「自我襲擊」。
畢竟從現實角度來分析,這樣做也會給俄羅斯帶來以下三點好處,首先,會轉變俄烏之間所處的道義位置,在這之前,烏克蘭在西方的幫助下竭力將自己塑造為「被入侵者」,因此獲得了國際社會的一些同情。當然這樣的身份也就意味著烏克蘭能進行的只是國土防衛作戰,而不能突破俄烏邊境在俄羅斯領土之上實行軍事行動。不過隨著衝突的進行,烏克蘭也對俄邊境地區的居民點進行炮擊,卻也沒有到深入俄內地作戰的地步。而這一次,若是被坐實是烏克蘭發動了這次襲擊,那麼雙方的身份就有可能發生互換,烏克蘭同樣變成了一個「入侵者」,而俄羅斯則有可能得到一部分國際輿論的支持。
其次,這樣做可能會激起俄羅斯民眾對烏克蘭更大的仇恨,使得前線軍隊擁有更大的動力,畢竟連總統都差點被「斬首」,這對俄羅斯這樣的戰鬥民族而言是絕對不能忍受的。最重要的是,這樣才能更加有利於俄羅斯調動國內的資源支援前線戰場,簡而言之,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凝聚民心,一致對外。
最後,這樣一來還可以為俄軍接下來更大的行動尋找借口,現在的俄烏兩軍,俄軍處在了應對烏軍反攻的防守位置,源源不斷的西方援助和接受西方訓練的烏克蘭士兵正在趕來,這讓俄軍極為被動。而要改變這樣的局面,就只能主動出擊,對烏軍的一些戰略要地進行毀滅性打擊,其中就包括對基輔的更大規模轟炸。
而後面發生的事情似乎也在印證這一點,當地時間5月3日,俄羅斯已經就「克里姆林宮遇襲」一事立案調查,而俄前總統梅德韋傑夫更是放言,要「從物理上消滅烏總統澤連斯基及其集團」。這邊話音剛落,烏克蘭首都基輔和其他地區就遭遇了俄軍導彈襲擊。
那麼現在來看,梅德韋傑夫表示要「武力消滅澤連斯基」可能性又有多大呢?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也有一定的概率,現在前線的俄烏兩軍正在激烈戰鬥,既然烏克蘭能「斬首普京」,那俄羅斯也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而且,就前幾天俄軍對基輔進行的遠程導彈打擊的情況來看,或許就是為了摸清烏軍的防空導彈位置和力量薄弱點。先不提當時俄軍是不是真的有這個目的,但是通過遠程打擊的方式,俄軍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探查到烏軍防空系統方面的情報,也消耗掉了一些烏軍的防空導彈。現在將這些聯繫在一起來看,俄羅斯為了更快的解決這場衝突,並贏得最終的勝利,極有可能對澤連斯基及烏高層官員進行斬首行動。
在克里姆林宮遇襲這件事上,美國率先撇開的就是自己的嫌疑,白宮的表述是,「美國不會鼓勵或允許烏克蘭在其邊界之外進行攻擊。」簡單來說,就是美國不會指使這件事,但烏克蘭會不會這樣做就不歸美國管了。當然,不管這次襲擊到底是發動的,但它現在已經發生了,那麼後面也就會產生一系列嚴重後果。
其一,俄烏之間互相襲擊轟炸首都,勢必會讓局勢更加難以控制,前文提到在克里姆林宮遇襲之後,烏克蘭各地的防空警報接連響起,意味著俄軍更為猛烈的反擊就要到來,特別是針對烏克蘭腹地的打擊將會變得尋常起來,就更不用說前線烏軍還在集結兵力,準備發動反攻以奪回頓巴斯和克里米亞等地區,前線的戰鬥將會更加慘烈。
其二,俄烏衝突的緩和將極難實現,因為俄烏雙方已經發展到了使用無人機、導彈互相攻擊首都,想要直接「斬首」對方的領導人,只會讓局勢更加激烈。而且,美國也在不斷拱火,就在同一天,美國白宮還宣布會繼續為烏軍提供價值3億美元的軍事援助。照這樣下去,只會讓俄烏之間和談的可能性變得更加微小,甚至於趨近於零。
總結來看,克里姆林宮遇襲背後真相撲朔迷離,短時間內還很難確定誰才是幕後兇手,俄羅斯的確有可能自導自演了這樣一場「戲劇」,但這種可能性並不大,因為這意味著俄羅斯將付出更大的代價,比如俄防空系統可能會因此遭到軍火市場的「嫌棄」。所以這更多的或許還是西方國家為了阻止俄烏和談而使用的小伎倆,目的就是讓俄烏之間出現更大的矛盾,徹底的關上和談的大門。
天有不測風雲,俄烏之間的局勢將會因為這一場襲擊變得更加危險,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就只能看俄烏雙方的下一步動作,只希望雙方都能有所控制,否則只能讓展示規模更加擴大,難以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