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四大糧商妄圖做空中國,中方一招使其血本無歸,美大使高興早了

中國部門發布消息,計劃在2025年將飼料用豆粕減少到13%以下,以減少對進口大豆的依賴,確保糧食和農產品的安全。

據參考消息報道,近年來全球極端環境問題頻發,再加上俄烏衝突的爆發,這嚴重影響了兩個主要產糧國的糧食出口,威脅全球糧食安全。據聯合國數據,目前全球有4300萬人距離饑荒已經很近。

中國一般會從俄烏兩國進口小麥、玉米以及葵花籽油等產品。對中國來說,這些事件有一定影響,但影響並不算太大。

儘管如此,糧食安全仍然是重中之重,特別是對中國這樣的大國而言,絕對不能重蹈日韓的覆轍,喪失現代化的主動權。

因此,中國曆來對糧食安全極為重視,通過一系列措施,將飯碗牢牢掌握在中國人的手中。

據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政府將繼續加大力度,加強糧食安全措施,全力將自給率保持在70%以上,以應對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

近年來,中國對糧食的需求不斷增加,自給率有所下滑。然而,中國政府表示,紅線要始終保持,不能任其持續下滑,更不能受制於人。尤其是對美國這樣的國家過度依賴,是非常危險的。

美國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大幅補貼國內的大豆生產,再加上高科技和先進生產模式加成,使得美國大豆的成本極低,迅速佔領市場。

2004年,美國還一手製造了大豆危機,四大糧商聯合做空,導致國內大量油企破產。最後「國家隊」下場,挫敗了他們控制市場的野心,並在2008年的世界糧食危機中,完全吸取了大豆危機的教訓,但時至今日創傷仍在,目前中國仍需要大量從國外進口大豆。

大豆並不是中國的主糧,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作飼料的。雖然中國進口了最多的大豆,但定價權卻不在我們手裡,在全球大豆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而且在目前大國博弈加劇的大背景下,未來的糧食結構轉型也可能會遭遇困難。

為了應對這一問題,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中國政府將擴大大豆的種植面積,提高國內大豆的產量,同時扶植一大批企業建立全產業鏈的模式。另一方面,中國政府還通過減少豆粕的使用量,來減少進口大豆。

據了解,中國政府在2018年就開始推出新的飼料配方標準,減少大豆粕的使用,同時增加其他植物蛋白的使用,如玉米蛋白、小麥蛋白等。這項新政策的目標是減少豆粕的使用量,並最終降低對進口大豆的依賴。

中國已經開始從巴西進口大豆,並採用人民幣支付。然後,巴西再用人民幣購買中國手中的美債,抵消了美國的債務。如果此事被證實,將是巴西還清了美債,中國買到了大豆,並拋出了美債的多贏結果。

此前,中國一直是從美國進口大豆的主要國家之一。然而,中美貿易戰的爆發讓中國不得不尋找其他來源。

中國政府已經開始推出一系列措施,擴大大豆的種植面積,提高國內大豆的產量,同時減少進口大豆,以保障糧食安全。

對於美國來說,中國停止或減少從美國進口大豆的量,將讓美國農場面臨破產風險。據美國駐華大使透露,去年美國對華出口大豆的總額約為180億美元。因此,中巴美之間的「去美元化」交易,將讓美國的農業生產面臨更大的壓力。

中國政府一直強調糧食安全的重要性。近年來,中國一直在推出措施,以減少對進口大豆的依賴。

此次中巴美之間的大豆交易,為中國擺脫美國的大豆,將糧食安全的潛在風險完全消除提供了重要的機會。隨著越來越多的新措施的推出,中國擺脫美國的大豆,將變得越來越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