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拉黑」55國,烏克蘭革命即將爆發?美國要烏軍「悠著點打」

「拉黑」55國,普京要對抗到底

當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美國不負責任地推動陣營對抗,整個世界就面臨嚴重的分裂,所謂的全球化在歷史中如同曇花一現,已經不見了蹤影。

美國在2022年初成功策划了俄烏衝突,並且聯合西方數十個國家,對俄羅斯施加前所未有的嚴密制裁,涉及經濟、金融、政治等等各個層面,幾乎把俄羅斯踢出了國際體系。

在美國的帶頭下,許多國家與地區聯手對俄羅斯發起了制裁與打壓,但普京顯然是一位足夠堅定的領導人,目前已經有55個國家與地區上了俄羅斯「黑名單」,被列為「不友好名單」。其中包括所有七國集團成員國和整個歐盟,以及除土耳其以外的所有北約成員國。

據塔斯社消息,當地時間3月1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出席工業家和企業家聯盟年度會議,並發表講話,對俄羅斯將一些西方國家列為「不友好國家」的做法進行了解釋。

普京認為,這些國家本身並沒有錯,但他們的政府中,有些身居高位的人,「教育水平和文化意識都很低」。所以,俄羅斯才迫不得已把這些國家列入「不友好國家名單」。

除了簽證制裁、允許俄企收購、限制與俄能源公司業務往來等反制措施,還有涉及到專利賠償金的法律措施也被更改,這些制裁項目意味著普京不再認同由美國所主導的國際秩序中的任何規則,美俄之間,無異於又一場冷戰

美國、德國、日本這些國家還好,家大業大,就算被俄羅斯制裁,最多也就是經濟下行,但對於其他小規模經濟體來說,俄羅斯能源制裁所引發的工業衰退,就是對經濟致命的打擊。尤其在能源短缺的同時,美聯儲還在加息,世界經濟毫無意外地出現大範圍的危機。

在俄烏衝突以後,歐洲許多被制裁的國家,出現了去工業化的趨勢,連作為歐洲經濟的支柱的德國,都難以倖免,化工巨頭巴斯夫的路德維希港基地去年就因為天然氣短缺而停工,而這只是歐洲工業衰退的一個縮影。

烏克蘭正處於革命爆發的邊緣

被經濟衰退的大潮淹沒固然是不幸,但在俄烏衝突當中受創最深的國家還是烏克蘭,烏克蘭的經濟規模在2022年衰退了40%,真實數據恐怕更加嚴重。經濟的崩潰,就必然引發社會的動蕩。

烏克蘭前總統庫奇馬的顧問奧列格·索斯金3月16日在網路媒體上表示,烏克蘭的局勢正處於革命爆發的邊緣。

奧列格·索斯金表示,烏克蘭的政治體制已經崩解,作為最高立法機構的最高委員會不再公開運作,出現了高層篡奪權力的情況,權力被從人民手中奪走,司法機構和憲法被壓制。索斯金指出,所有這些事實表明,烏克蘭的革命崩潰和爆炸正在接近,情況正在變得無法控制。

實際上,烏克蘭能堅持到現在已經是一個奇蹟,畢竟在衝突爆發以後,有接近兩千萬烏克蘭人逃往他國,其中大多是青壯年勞動力、科技或者技術工作者等優質人口。對於此前總人口四千五百萬左右的烏克蘭而言,在戰爭中不幸喪生的人,加上避難流出的人口,讓國家總人口銳減了接近一半,也許澤連斯基多年以後終會發現,俄烏衝突的代價,幾乎是整個國家的未來。

烏克蘭因為這場衝突已經面臨人口凋零的困境,基輔政權把徵兵年齡上限提高到60歲,而美國卻向澤連斯基發出警告,要求烏軍節省彈藥。

美國警告烏克蘭:彈藥省著點用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3月16日報道,《紐約時報》援引美國官員的話報道,前不久,美國曾警告烏克蘭不要濫用彈藥,因為這會危及發動反攻作戰。

《紐約時報》在報道中指出,炮擊是如此激烈,烏克蘭軍隊每天消耗掉數千發炮彈,歐洲和美國官員認為這不可接受,美國也向基輔表達擔憂,五角大樓警告這樣做可能會危及到春季戰役的計劃。

按理說,烏克蘭背靠美國以及北約數十個國家,就算衝突持續一年,西方提供的彈藥量也應該充足。畢竟,北約是世界上最大的軍事聯盟,而美國也擁有最發達的軍工體,怎會出現彈藥不足的情況?

實際上,背後的原因,除了近期的巴赫穆特戰役非常慘烈以外,就是因為美國援烏的真正目的,並不是為了幫助基輔擊退俄軍,而是要烏克蘭持續為俄羅斯放血。所以,美國必須控制戰爭烈度,既要戰鬥至最後一個烏克蘭人,也要防止莫斯科的壓力過大,導致事態升級。

此外,待烏克蘭的軍人們死傷殆盡以後,美軍就能趁勢接管烏克蘭,與俄羅斯接著打,並且在俄歐之間立起一道牆,使兩邊永遠隔著美國。3月14日,美國著名記者西摩•赫什在華盛頓出席一場晚宴時就作出預測,他說如果烏克蘭軍隊戰敗,美國就會直接介入俄烏衝突。

美國會接管烏克蘭的另一個徵召,是最近的mq-9無人機被撞毀事件,美國派遣軍用無人機窺探克里米亞半島和黑海,實際上是在試探俄方的底線,看看俄羅斯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容忍美軍介入烏克蘭。俄空軍將其撞毀,也是一種無聲的回應,這就是美俄兩個大國在暗處的交鋒。

所以,當烏克蘭遇到人口凋零的問題,美國並不關心,只是一味地要求繼續戰鬥。可當武器彈藥見底的時候,美國就發出警告,提醒澤連斯基省著點用,別大手大腳用完了又去美國演講,向美國輸出「普世價值」。

總之,可以確定的是,當俄烏衝突結束的時候,烏克蘭這個國家很可能將不復存在,基輔當局把國家的希望寄托在西方的承諾上,這是對美國的幻想,也是對西方「價值聯盟」最大的誤解。

很快,對於美西方來說,烏克蘭即將失去利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