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報告坐實管道被蓄意破壞,但小國沒能力,俄羅斯又沒有動機

自從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迅速針對俄羅斯展開了集體制裁,尤其是歐盟在本身能源就相當依賴俄羅斯的情況下,依然針對俄國採取了多輪制裁措施,而且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打擊俄羅斯的能源產業。

舉個例子來說,歐盟的領頭羊德國已經明確表示,從今年12月31號開始不再進口俄羅斯的石油。除此之外他們對俄羅斯的煤炭進口也早已經停掉,不過即使做到了這個份上,美國人依然想要進一步離間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的關係,因此他們就必須要對北溪天然氣管道動手。

前不久,北溪天然氣管道在短時間之內連續發生了三起爆炸事故,此事讓整個歐洲極為震動,可謂是從根本上掐斷了俄羅斯和歐洲國家之間的能源關係。事情發生之後,很多西方媒體明明知道最大的嫌疑犯是美國,但是他們為了所謂的政治正確,依然要把鍋甩給俄羅斯,尤其是德國媒體幾乎清一色指責是俄羅斯策划了此次事件。

不過此後,瑞典檢察院宣布封鎖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點的附近海域,並且展開刑事調查。近日,瑞典檢察院再次表示通過對案發現場的調查,此次泄露事件屬於「蓄意破壞」的嫌疑增加。

瑞典的此次調查並沒有給出任何實質性的結論,這就意味著接下來西方媒體大概率會繼續和稀泥,然後把鍋甩給俄羅斯了。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調查有一個細節需要注意,那就是俄羅斯根本沒有被邀請參與此次調查,要知道俄羅斯可是北溪天然氣管道天然氣的直接供應商,因此這種調查無疑是相當荒謬的。

怎麼調查以及查出什麼結果得出什麼結論,俄羅斯根本都無法干預。西方國家說什麼就是什麼。對於西方國家來說,最有利的結果顯然是進一步抹黑俄羅斯的形象,聲稱是俄羅斯破壞了北溪天然氣管道。

由於俄羅斯媒體的公信力本來就不高,再加上自從戰爭爆發之後,俄羅斯官方以及大型媒體都釋放出了大量的虛假消息。當下在西方媒體的集體攻擊之下,俄羅斯似乎是百口莫辯了,對於俄羅斯歐洲甚至是世界來說,調查結果影響的只是輿論場上的攻防形勢,而北溪天然氣管道遭到破壞,在短時間之內又根本不可能被修復,就意味著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的能源聯繫,甚至是經濟聯繫都被強行腰斬,對兩大經濟體來說負面影響都十分巨大。

我們不妨回頭來看看圍繞此次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的真實信息。比如說北溪天然氣管道的深度超過了100米,而且自身厚度達到了40毫米,外面還有80毫米的鋼筋水泥包裹,如果要對其進行爆破的話,必須需要先潛入海底清理泥沙,然後再綁定爆破。這種事情顯然只有訓練有素的專業軍事部隊才能夠做到。除此之外,想要找到北溪天然氣管道的準確位置也不容易,需要利用無人潛航器進行地毯式搜索,小國家根本沒有這個能力。

結合此前美軍在爆破地點周圍的一系列活動,幾乎可以肯定此次爆炸就是美國人乾的,而且美國有充足的動機去做此事。如果俄羅斯想要通過斷氣的方式來威懾歐洲的話,他們只需要關閉自家的閥門就可以了,根本沒必要多此一舉。如果強行指責俄羅斯是此次北溪管道爆炸的幕後真兇,從邏輯上根本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