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極限施壓下,各國能否保持定力?

2025年07月09日14:20:15 國際 3807

美方將「對等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接下來的關稅談判有哪些看點?專家解讀。

綜合新華社和央視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7日表示,將從8月1日起分別對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徵收25%至40%不等的關稅。美國的單邊主義做法引發世界多國反對。

專家認為,此舉既暴露特朗普政府當下的談判困境,也延續其極限施壓的博弈邏輯。在未來20天里,美方會不會實質啟動差別化關稅懲罰,相關國家如何應對,已達成原則性框架協議的國家後續談判走向如何,都值得關注。

多國「硬剛」表達強烈反對

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南非、德國、巴西等多國稱,美方關稅做法「令人遺憾」「不合理」「不負責」。

日本首相石破茂8日稱,美方再度提高關稅令人遺憾,已指示相關閣僚在8月1日之前繼續談判。他表示,日本政府在未來的談判中捍衛國家利益的立場不會動搖,力求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探索達成互利協議的可能性。

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國8日表示,將以各自國家利益為中心與美國磋商。

南非總統拉馬福薩表示,77%的美國商品免稅進入南非,因此美國設定的30%關稅稅率不合理。其發言人表示,南非政府將繼續與美國接觸。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美洲研究室副主任柯靜表示,這些國家的表態在國際和國內同時傳遞一個信號:本國並未接受美方的施壓框架,也並不認同其合法性。這種表態具有一定的政治克制與現實考量,在表達不滿的同時,為繼續談判保留空間,避免激化矛盾。

「回顧此前談判進程可以看出,各國在核心利益議題上保持了較強的戰略定力,並未因威脅而輕易讓步。」柯靜表示,日本堅持其農業保護紅線,印度在轉基因作物進口、農產品市場准入等問題上也沒有明顯讓步。「所謂『繼續談判』,更多是為了贏得時間、維持局面,而非對美方條件的實質接納。」

巴西和德國不在特朗普14封「徵稅信」的「收件人」名單上。巴西總統盧拉表示,美國威脅加征關稅的相關做法「錯誤且不負責任」。德國工商界人士則指出,美國單邊主義做法破壞國際信任,不利於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和創新發展。

此外,歐盟知情人士7日披露,歐美已接近達成協議,歐盟方面可能對美方針對飛機及其零部件、部分醫療器械和烈酒產品所征「基準關稅」作「有限讓步」。

特朗普關稅極限施壓下,各國能否保持定力? - 天天要聞

7月7日,白宮新聞發言人卡羅琳·萊維特在記者會上展示美國總統特朗普致日本首相的信函。圖源:新華社

「不確定性」危害國際體系

美方將「對等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接下來的關稅談判有哪些看點?柯靜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

第一,看特朗普政府如何實施差異化關稅。美方的威脅究竟停留在口頭還是有實質行動?相關國家如何反制?這些將直接影響談判走勢與市場情緒。

第二,各國如何在避免正面衝突的同時,穩住本國產業利益、爭取緩衝空間,或藉助區域合作與多邊機制形成外部支撐,將成為關鍵議題。

第三,當延長的暫緩期再度到期,如果依然沒有取得突破,特朗普會繼續延期還是關稅加碼以強化施壓姿態?這將對市場與外交局勢造成突發衝擊,值得各方高度警惕與預判應對。

第四,此前已達成原則性框架協議的國家,後續談判走向如何,同樣需要關注。

當被問及致各國信函是否為「最終報價」時,特朗普說:「我會說是最終(報價),但如果他們提出其他報價,而且我喜歡,我們就會接受。」

事實上,貿易談判至今,美方的「對等關稅」政策多次生變,充滿不確定性。柯靜指出,所謂「最終報價」並非建立在穩定規則或談判程序基礎之上,而是一種隨意的臨時性喊價策略。

「面對這樣的特朗普政府,以及他『規則由我定』的交易邏輯,溝通成本顯著上升,協商空間愈發模糊,不僅難以建立起穩定的政策預期,也難以展開基於規則的理性決策與制度性談判,使得當前國際經貿體系本就岌岌可危的基本信任與秩序更加脆弱。」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王佳燁

編輯 深海貝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海外智庫觀察-美國】中美與國際組織的AI治理標準之爭 - 天天要聞

【海外智庫觀察-美國】中美與國際組織的AI治理標準之爭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海外智庫觀察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在全球範圍的迅猛發展,圍繞其治理的國際競爭也愈發激烈。AI治理不再僅僅是技術管理問題,更成為國家軟實力輸出、規則制定權爭奪以及地緣政治博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過程中,中美兩國以不同的治理路徑和制度邏輯,試圖在聯合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國際電信聯盟...
文化強市再添新平台!東莞黨史學習教育基地正式試運行 - 天天要聞

文化強市再添新平台!東莞黨史學習教育基地正式試運行

近日,東莞黨史學習教育基地正式試運行。作為東莞文化強市建設十大文體設施之一,基地是文化強市建設和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平台,對傳承紅色基因、打造文化品牌、擦亮城市名片具有重要意義,將進一步增強市民對城市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成為全市學習傳承東莞
魯比奧很尷尬,專機飛繞亞洲國家轉了一大圈,就是進不來中國 - 天天要聞

魯比奧很尷尬,專機飛繞亞洲國家轉了一大圈,就是進不來中國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的亞洲行程成了個大新聞。這哥們兒坐著專機跑了一圈,去了日本、韓國、馬來西亞,還參加了東盟外長會議,可就是沒來中國。咋回事兒呢?這背後有啥故事?先說說這人吧。魯比奧,1971年5月28日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家裡是古巴移民
俄烏打了三年,打窮了三個國家,富了三個國家,中國也在其中 - 天天要聞

俄烏打了三年,打窮了三個國家,富了三個國家,中國也在其中

俄烏戰爭打到今天,已經整整三年了。從2022年開打到現在,這場仗不僅把烏克蘭和俄羅斯自己搞得焦頭爛額,還把全球經濟和政治格局攪得天翻地覆。有的國家被打得喘不過氣,有的卻趁亂賺得盆滿缽滿。中國呢,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沒閑著,在這場亂局裡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