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高峰村的晨霧裡,成都鐵路運輸第一法院司法警察李碩的駐村故事,藏在沾滿牛糞的皮鞋裡,飄在《歸雁》曲調的山風裡。這位從城市法院走進彝鄉的年輕人,用三百多個日夜的堅守,寫下了鄉村振興最生動的註腳。
2024年8月,初到高峰村的李碩,在雨後的山路上遇到了「下馬威」。駐村第20天,李碩跟著本地幹部威子惹去四組核驗脫貧戶。雨後的山路混合著泥漿與牛糞,每走幾步就得找石頭蹭掉鞋底的泥塊。威子惹趿拉著塑料拖鞋健步如飛,李碩的制式皮鞋卻早已裹滿泥坨,像綁了兩個沉重的泥球。在火補大叔家驗收時,威子惹蹲在牛欄前捏起糞餅觀察:「看這發酵程度,他家飼料配比肯定改良過。」23頭黃牛的數據還未核對完畢,空氣中濃郁的氨氣味已無聲印證了主人家的養殖成果。返程時,兩人踩著來時的泥腳印下山,陡坡被雨水衝出道道糞水溝,李碩不得不抓著野棗樹橫向挪步。走在前頭的威子惹忽然笑出聲:「小李,皮鞋泡軟了吧?上個月,縣法院的人也在這兒摔了一跤,資料袋上都沾了『糞星子』。」回宿舍刷鞋時,他忽然有所感悟:下鄉就像走這泥糞路,既要守住皮鞋象徵的規矩體面,也要學會威子惹「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生存智慧——在鄉土實踐中靈活變通。

圖為成都鐵路運輸第一法院司法警察李碩(右)到村民家中了解情況。 鍾俊 攝
4月16日,成都鐵路運輸第一法院的部分幹警去村裡慰問時,同事們再次見到李碩時,感到非常震驚,震驚於他在短短三個月駐村生活里發生的巨大變化。原本不善言辭的李碩在談起村裡工作的思路和路徑時非常清晰,侃侃而談,自信從容,同事們也震驚於他工作環境的惡劣和艱苦。
當暮色浸染村委會屋檐時,晚風卷著炭火餘溫掠過曬穀場,法警隊的同事們圍坐在一起聊天。李隊長拍著李碩肩膀笑稱「像當了20年彝家女婿」,彼時他只是咧嘴而笑。直到18日,楊書記帶隊返程,梅姐一句「別哭哦」的玩笑話,忽然讓《歸雁》曲調里「離家的雁」有了酸澀實感。李隊長那句「過去一半了」,像給駐村時光的沙漏繫上繩結——這位曾在雲南工作的前輩,或許也曾在火塘邊數算歸期,把離別釀成鄉愁。
當曬穀場上的苦蕎種子悄然發芽,李碩的駐村日記又翻過新篇。或許對他而言,鄉村振興最深的烙印不是走過的那些曲曲折折的小路,不是檔案櫃里的那些數據報表,而是連自己都未察覺的轉變——比如煮茶時會不自覺加把野花椒,調解糾紛時脫口而出的彝語諺語。晨霧中傳來背簍與山徑的窸窣聲,這位自稱「彝家女婿」的司法警察鄭重在筆記本上寫下「鄉村振興不是數據報表的堆砌,而是心與心的交融」。
放下筆記本,李碩迎向背著種苗走來的老鄉——山間盤旋的鷹隼掠過火塘升起的炊煙,將火塘邊的敬酒歌釀成新耕耘的晨曲,在層疊的梯田間盪開生生不息的迴響。
來源:人民法院報·2版
作者:宋佳麗
見習編輯:閆 鈺|聯繫電話:(010)67550827|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