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剛談完特朗普施壓歐盟,幾乎同一時間,董軍防長應邀訪問法國

2025年05月15日09:20:22 國際 2160

中美之間剛剛談出結果,美總統特朗普立刻「調轉矛頭」對準歐盟,稱他們對美國非常「不公」,似乎想把丟掉的「面子」重新找回來。

但出乎美方的預料的是,中方突然公布消息:中國防長董軍應邀前往法國,受到了法方熱烈的歡迎,並與法國防長舉行會談,傳遞出非同一般的信號。

中美剛談完特朗普施壓歐盟,幾乎同一時間,董軍防長應邀訪問法國 - 天天要聞【中國國防部長應邀訪問法國】

多個熱點問題懸而未決,中法高層會晤意義深遠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此次會晤前,巴基斯坦空軍剛剛使用來自中國的殲-10ce戰機,擊落了印軍手中的法制「陣風」戰機,不知收到消息法方對此作何感想。

當然,這兩件事情接連發生大概率只是巧合,畢竟近年來中法兩軍之間的交流互動已經常態化,尤其是對於共同應對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來說,有著深遠的意義

特別是此次訪問是時隔多年後,中國防長首次受邀訪問西方大國,正值多重關鍵節點疊加的特殊時刻:

比如俄烏衝突已持續三年以上,雙方邊談邊打,最近又傳出了要進行談判的消息,而美國與歐洲在資源投入和戰略目標上存在顯著分歧,為達成可靠的停火框架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再比如,今年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這一時間節點賦予中法合作更深的政治象徵意義,法國作為歐洲大國、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國家,以及聯合國五常之一,在強調歷史合作傳統,維護二戰後國際秩序等方面,與中方有著共同的責任認知。

中美剛談完特朗普施壓歐盟,幾乎同一時間,董軍防長應邀訪問法國 - 天天要聞【俄烏問題上美歐立場不同】

最後,正如開篇提到的中美關稅戰中美國「顏面盡失」,想在歐盟身上「找回場子」那樣,特朗普政府對歐盟施加高額關稅並挑起貿易爭端,歐洲則以反制清單回應,美歐「盟友裂痕」從經濟領域向安全領域蔓延,促使歐洲轉向多邊合作以分散風險。

可以看到,在當今越發動蕩的國際局勢下,中法有很多共同話題可以展開討論,尤其是對於正在不斷遭受美國「霸凌」的歐洲國家來說,可以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中美剛談完特朗普施壓歐盟,幾乎同一時間,董軍防長應邀訪問法國 - 天天要聞【中法友好互動已成為常態】

美歐分歧日趨明顯,歐洲亟須擺脫美國「實現獨立」

有人可能會好奇,美國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逐漸從歐洲的「盟友」,變成了歐洲的「對手」了呢?

其實美歐之間的分歧早已存在,當前俄烏衝突中美歐不同的立場只不過是一個導火索,美國政府長期以來試圖從歐洲脫離,才是問題的關鍵。

當然,美方所謂的「脫離」只是單方面的,簡單來說就是美方拒絕在北約框架下,繼續在歐洲消耗更多的軍事資源,但該索要的利益,美方一分都不會放棄。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美方不斷以「國家安全」為名,對歐盟鋼鋁產品加征關稅,並威脅擴大至汽車領域,試圖通過貿易壁壘迫使歐洲讓步。

而歐盟這次也表現得頗為團結,通過反制清單(涵蓋美國農產品、醫療器械等)表明決心,其行動背後是維護產業自主權與全球供應鏈穩定性的深層訴求。

與此同時,美方還要求歐洲增加軍費,以分擔北約負擔,還在能源安全、導彈防禦等領域對歐洲實施更深程度的綁定。

不難看出,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歐洲國家的前景可想而知,在這個背景下,對於美國安全承諾可靠性高度質疑的歐方,顯然會自尋出路,比如通過中歐安全對話,以及未來在反恐、維和、領域探索合作,都是十分有效的嘗試

中美剛談完特朗普施壓歐盟,幾乎同一時間,董軍防長應邀訪問法國 - 天天要聞【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給歐洲帶來危機感】

中歐步調統一後,美國霸權更加支離破碎

2025年恰逢中歐建交50周年,在這個關鍵的節點上,中歐展開更進一步的合作,似乎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這並非「盲目樂觀」,首先中國是歐盟最大商品貿易夥伴,歐盟則是中國技術合作與高端製造業的重要夥伴,儘管存在競爭,但雙方在新能源、數字經濟、第三方市場合作等領域存在顯著互補空間。

在此基礎上,中方可以和更多歐洲國家展開更多進一步的合作,既符合中國和平發展外交原則,也契合歐洲「選擇性合作」的謹慎立場,還有助於形成一套新的安全協調機制。

中美剛談完特朗普施壓歐盟,幾乎同一時間,董軍防長應邀訪問法國 - 天天要聞【中歐合作的前景十分可觀】

與此同時,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將不斷迫使歐洲重新評估對美依賴模式,成為中歐關係不斷發展的穩定推動力。

事實上,在美國給全球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下,中歐有著相似的處境,都需要應對美國的「遏制和打壓」,都需要面臨美國軍事擴張帶來的威脅等等。

在此背景下,通過中法軍事對話、中德工業合作、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等渠道,推動歐洲從「被動追隨美國」轉向「主動平衡中美」,這同樣符合歐洲在大國博弈中爭取戰略自主權的核心訴求。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方高層訪法的深層意義,在於揭示了全球權力結構的再平衡趨勢:美國的單邊主義加速了盟友體系的鬆動,而中歐合作則為多極化提供了制度性支點。

當然,國際局勢變化無常,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也可能通過施壓或離間手段,阻撓中歐合作(如渲染「中國威脅論」)。

但毫無疑問,若中歐能在安全、經貿、技術領域構建穩定合作框架,將為世界提供「去霸權化」的替代路徑,助力全球供應鏈、金融體系與安全機制的韌性重建,進而轉化為更廣泛的全球治理共識,從而在全球動蕩中爭取戰略主動權。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相知相交 天涯比鄰——非洲中青年軍官代表團來華訪問側記 - 天天要聞

相知相交 天涯比鄰——非洲中青年軍官代表團來華訪問側記

來源:解放軍報·中國軍號相知相交 天涯比鄰——非洲中青年軍官代表團來華訪問側記■李明富 本報記者 孫 琦代表團成員觀看中方科技創新成果展示。李明富攝近日,由40多個非洲國家近百名軍官組成的非洲中青年軍官代表團受邀來華訪問。代表團成員赴北京、長沙、韶山、廣州等地參觀訪問,共敘中非傳統友誼、共話未來交往新篇。...
申震群:美國的這三個誤判,將為中日韓帶來新機遇 - 天天要聞

申震群:美國的這三個誤判,將為中日韓帶來新機遇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申震群】2025年5月12日,中美經貿談判取得突破性進展。根據《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美方承諾取消91%的對華加征關稅,暫停24%的「對等關稅」90天;中方則對等取消91%的反制關稅並暫停24%的關稅措施。這一結果標誌著特朗普政府「以戰逼談」策略的徹底破產。中方通過精準反制迫使美方讓步,既...
印度又贏麻了,向70國外交官通報「硃砂行動」成功,舉國歡慶10天 - 天天要聞

印度又贏麻了,向70國外交官通報「硃砂行動」成功,舉國歡慶10天

莫迪高調宣布印度大獲全勝之後,就前往空軍基地慶祝勝利,聲稱「印度碾壓了巴基斯坦」,取得了全面的戰果。然後就在全印度範圍內舉行勝利宣講活動,以及各種儀式,以表彰印度軍隊的英勇表現,並激發民眾的民族自豪感和團結感。可能覺得14億人的狂歡還不夠,印度還向來自70個國家的外交官通報了「硃砂行動」的成功實施,強調...
杜特爾特翻盤成功,莎拉集中力量應對彈劾,小馬科斯正在尋求合作 - 天天要聞

杜特爾特翻盤成功,莎拉集中力量應對彈劾,小馬科斯正在尋求合作

眼看著自己在中期選舉中失利,小馬科斯立即發布聲明,呼籲建立更為廣泛的聯盟來解決菲律賓的通脹、就業、食品等問題,他希望新當選的所有候選人,可以以大局為重,為人民進行工作。其實,分析人士指出,由於小馬科斯陣營的核心候選人全都競選失敗,那些被小馬科斯聲稱支持的候選人雖然進入了參議院名單,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們...
普京:想回俄羅斯,光道歉可不夠! - 天天要聞

普京:想回俄羅斯,光道歉可不夠!

據央視新聞援引俄羅斯媒體13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當天表示,只要符合俄羅斯的經濟利益,俄羅斯準備歡迎在俄烏衝突升級後離開俄市場的一些西方公司回歸。 普京指出,俄羅斯將採取務實行動,首先評估不同的西方公司回歸俄羅斯市場的利弊。 另外,據參考消息援引俄羅斯生活網5月13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13日在會見全俄社會...
特朗普促卡達說服伊朗放棄核計劃,伊朗總統:你來嚇唬我們?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促卡達說服伊朗放棄核計劃,伊朗總統:你來嚇唬我們?

當地時間2025年5月14日,卡達多哈,美國總統特朗普參加卡達埃米爾塔米姆為他舉行的國宴。視覺中國 圖據《環球時報》報道,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為期3天的中東之行中抨擊伊朗的有關言論,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當地時間14日回應稱,伊朗不會「向任何霸凌者低頭」。據卡達半島電視台報道,佩澤希齊揚當天在伊朗國家電視台...
韓國總統選舉趨近 候選人安保「與總理同級別」 - 天天要聞

韓國總統選舉趨近 候選人安保「與總理同級別」

新華社 韓國還有大約三周迎來新一屆總統選舉,在日益緊張的政治氛圍中,7名總統候選人的人身安全問題受到高度關注。韓國警方14日說,為防止候選人遭遇安全威脅,已配備多套反狙擊探測設備,並計劃加大安保力度。4月3日,在韓國首爾,警察在韓國憲法法院
中國海警救助韓國濟州漁船 濟州道知事向中方致謝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警救助韓國濟州漁船 濟州道知事向中方致謝

中國新聞網 據中國駐濟州總領事館官方公眾號消息,5月14日,韓國濟州道知事吳憐勛專程到訪中國總領館,就13日中國海警救援濟州漁船事向陳建軍總領事致謝,道國際關係大使林起模、海洋水產局局長吳尚必、慕瑟浦水協組合長文大俊等參加。
印度20歲男子上廁所時馬桶爆炸已毀容,家屬稱他當時沒玩手機 - 天天要聞

印度20歲男子上廁所時馬桶爆炸已毀容,家屬稱他當時沒玩手機

△示意圖印度北方邦大諾伊達日前發生一起離奇事故。20歲男子阿蘇·納加爾,在家中上廁所時,馬桶在沖水瞬間突然發生爆炸,導致其臉部嚴重燒傷,全身燒傷面積約有35%,目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事發現場阿蘇的父親蘇尼爾·普拉丹描述,事發時他沒玩手機,沒有使用任何電子產品,住宅內電路管線也未見異常。家屬懷疑,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