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這幾天正因為特朗普的無差別關稅焦頭爛額,儘管事前做了種種準備,可當關稅真的到來,還是顯得應對不足。
他們目前的想法是,向中國看齊,團結內部成員,對美國關稅重拳反制。此舉看似終於開了竅,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歐盟正在商量對策,打算向中國看齊,對美國重拳反制】
畢竟美國無差別關稅正式生效之後,中國反制的速度不可謂不快,顯然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應對方案。更何況我們早早就表示,要和特朗普「奉陪到底」了。
相比之下,歐盟就暫時沒有這樣的決心和覺悟了。歸根結底,由於對美歐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形成了路徑依賴,歐盟對地緣政治風向的感知變得愈發遲鈍。
這不,特朗普關稅政策出台後過了3天,歐盟這才決定,召集各國貿易部長在盧森堡開會,互相交換意見,準備將效仿中國的想法轉化為行動。
眼下時間很緊迫,再過幾天,歐盟就要進行集體表決,正式決定是否要對美國關稅進行反制,通過應該是大概率的事情,除非有15個成員國投票反對,且這些國家在歐盟的人口佔比超過65%。
通過歸通過,歐盟能不能在關稅問題上團結一致,而不是各懷心思,才能讓反制政策真正生效。即便要對美國進行反制,歐盟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報復特朗普,而是希望對方被打疼以後,能夠坐上談判桌,理性開展對話。
【中國已經為美國關稅做好充足預案,歐盟還在瞻前顧後】
要想讓美國感到疼,歐盟就必須握緊拳頭,要是有成員國三心二意,效果勢必大打折扣。但話又說回來了,涉及美歐關係,歐盟瞻前顧後是難免的。
目前的情況是,有些成員國想和中國一樣對美國來硬的,比如說法國和德國這兩駕「火車頭」;有的則對特朗普還抱有幻想,希望避免事情鬧大,不要傷到美歐關係的「和氣」,比如說西班牙和義大利。
這兩個國家先後發出警告,要是美歐關稅戰升級,只會出現「雙輸」局面,歐洲經濟會遭到巨大損失,歐盟應該繼續與美國談判,而不是強硬報復。而其他經濟上依賴對美出口的成員國,也希望歐盟能三思而後行。
其中,酒業的分歧是最大的,歐盟委員會本來打算將此作為對美反制的重點領域,特朗普直接威脅說,要是歐盟不改變想法,他將反手徵收200%的超高額關稅。如此激進的姿態,倒是嚇住了不少人,特別是酒業出口頗具規模的那幾個成員國,像是法國和義大利。
【馬克龍低估了特朗普對無差別關稅的決心】
所以法國現在的姿態很矛盾,一會生怕美歐貿易戰鬧大,重創自己的出口經濟,一會又與德國異口同聲,希望歐盟對美國關稅作出強硬還擊,報復措施可以不僅限於關稅層面。
法國總統馬克龍更是親自建議歐洲企業,目前可以先暫停對美國的投資,直到局面明朗化。
說得更直白點,馬克龍想讓歐企等到美歐談出結果再行動。只是這種表態意義不大,之前歐洲沒少跟美國接觸,馬克龍自己都親自跑了趟白宮,回來後說自己如何有信心避免美歐經貿爭端,結果時間一到,特朗普對等關稅照加不誤。
很顯然,馬克龍高估了自己對特朗普的影響力,更低估了美國總統對關稅政策的痴迷程度,這種情況在歐盟領導人之間相當普遍。摸不清特朗普的底,歐盟就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該對美強硬,還是繼續妥協下去。
【特朗普來勢洶洶,留給歐盟的時間不多了】
在貿易問題上,歐盟面臨的困境,就和它們當年炒作「去風險化」概念差不多,只有一個模糊的方向,卻沒有一個系統性的方案,更把握不好其中的尺度。
種種跡象表明,歐盟現在很傷腦筋,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到有禮有節地對美反制,不能太軟弱,否則特朗普肯定會得寸進尺,不會輕易坐上談判桌,也不能太強硬,讓局面全線升級,斷送美歐談判的可能性。
畢竟歐盟不能真的像中國那樣,全面反制美國,即便想向中國看齊,卻也不具備這麼做的本錢與底氣。
歐盟如今三天兩頭就圍繞關稅問題開會,按照他們自己的說法,主要是對外傳達一個「集體態度」,那就是寄希望通過美歐磋商尋找解決方案,如果談判破裂,也會採取反制措施。
【馮德萊恩等歐盟高層,還是希望給美歐關係留下一點餘地】
可見在經貿問題上,歐盟還是想給自己和美歐關係留下一點餘地。
歐盟貿易主管就說,關稅生效以來,他一直在與美國那邊的同行交流,希望解決矛盾,還抱怨說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毫無道理」「具有破壞性」。
發牢騷不會改善歐盟現在的困境,美國的關稅政策已經懸在頭頂,究竟是走出美歐關係的舒適區,向中國看齊,團結一致對特朗普發起反制,還是說對美國「打不還手」,歐盟需要早下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