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議會議長斯克維爾內利斯公開表示,與台灣地區的經濟合作不符合預期,並批評政府在涉台政策上的"過度樂觀"且過於"冒險"。在立中兩國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立陶宛政府似乎也在悄然謀求對華關係正常化。
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公司(RLT)報道,立陶宛議會議長索尤斯·斯克維爾內利斯表示,他同總理金陶塔斯·帕盧茨卡斯的看法一致,都認為立陶宛與台灣地區之間的合作預期並未實現。
斯克維爾內利斯近日在接受當地電台(Žinių Radijas)採訪時說:"當初的宣傳很大,預期也很高。按照那些新聞標題、一些同僚和政界人士的表態,以及充滿樂觀的氛圍來看,現在我們本應該在立陶宛有五家晶元工廠,享有特殊條件,在經濟合作上實現巨大突破。… 但我們什麼都沒看到"。
不過他強調,他"不想對台灣感到失望",但對台灣關係的"過度樂觀"是一種"試圖掩蓋外交政策上的冒險行為,比如設立台灣代表處,並以"不應出現的名稱"命名。
台灣中央社報道指出,台灣工研院與立陶宛企業 Teltonika 於 2023 年簽署半導體合作協議,但去年底因立陶宛電力供應及土地變更問題,導致容納半導體廠房的新園區建設計劃一度中斷。儘管立陶宛政府後續積極協調並解決問題,園區建設計劃仍預計延後 2 到 3 年,目前預期最晚於 2032 年竣工。
設代表處引發外交風波,中立關係降至代辦級
2021 年 11 月 18 日,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正式成立並掛牌運作。這是台灣繼 2003 年在斯洛伐克設立代表處後,相隔 18 年再次於歐洲國家設立代表處。
三天後,中國外交部發布聲明宣布,將與立陶宛之間的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作為對立陶宛允許台灣在該國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的回應。
立陶宛外交部發表聲明,對中國的相關決定感到"遺憾",並且表示"接受台灣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是基於經濟利益做出的決定"。
2024 年 1 月 24 日起,中國又全面停止向立陶宛公民發放入境簽證。中國駐立陶宛臨時代辦處 1 月 14 日在官網發表的一份聲明中寫道:"中方再次嚴肅敦促立陶宛方面認清時代潮流和國際大勢,停止在台灣問題上搞政治操弄,停止充當'台獨'和反華勢力的棋子。中立關係因立方在涉台問題上的錯誤言行已降為代辦級,中方督促立方不要錯上加錯,給本已異常困難的雙邊關係雪上加霜,否則必將遭到歷史的懲罰"。
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公司報道,現任議長斯克維爾內利斯表示,與中國實現關係正常化已被納入政府議程。他說:"這一進程當然不會公開討論,但某種形式的接觸很可能已經在進行"。
來源: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