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一個特殊的班級,每個國家都是這個班級里的同學。
最近這段時間,印度同學針對韓國三星和德國大眾兩家外企開出巨額罰單的問題,在地球班引起了熱議。同學們一邊感慨「印度掙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另一邊也想弄明白,印度開罰單的理由是什麼?如此針對外企,難道不怕沒人來投資嗎?
馬斯克與莫迪會晤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經由文藝委員阿法提議,地球班召開了一次特殊的班會。
阿法:同學們好,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投資印度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印度同學向來把外企當成肥羊「宰」,最近又針對韓國三星和德國大眾開出了巨額罰單。但我想不通的是,他一個發展中同學,這麼肆無忌憚,就不怕以後沒人去印度投資嗎?
阿法剛說完,印度同學已經迫不及待的站起來反駁了。
印度:我反對!我從來沒有針對外企,那些被我懲罰的企業,都是違背了我家法律的。你們不能這麼空口白牙的污衊人。
韓國:你可閉嘴吧,我家三星電子違背你什麼法律了,你就處罰人家幾億美元?
印度:呵呵,你家三星電子,把通訊設備零件,當成電子元件進口到我們印度,藉此偷稅偷稅,這不是違背法律是什麼?
韓國:阿西吧!阿……三哥你還講不講理,通訊設備很多本身就是電子元件,你家電子元件的稅低,通訊設備的稅高,三星作為一家企業,合法的選擇稅率更低的進口方式,有什麼錯?你要是說人家違背法律,你至少在法律里明確的寫明,不能這麼做啊!所謂「法無禁止皆可行」,你法律里沒有明文條款禁止,那人家就是合法的,你憑什麼處罰,還罰那麼多錢?
三國三星電子掌門人
印度:就演算法律上三星沒有違背我們印度的法律,難道道德上三星也不會受到良心的譴責嗎?明知道我家法律有漏洞,卻不提醒我,光想著賺我家的錢,這種企業,我罰它幾億已經算少的了!
韓國同學一向善於強詞奪理,這會兒竟然被印度整無語了。一時不知如何開口。
德國:阿印,你說韓國三星違背了你家商業道德,那我們大眾犯了什麼錯,你要開那麼高的罰單?
印度:呵呵,你們歐洲人更姦猾。大眾是個造汽車的企業,說好了來幫我建設汽車產業,結果呢?什麼零部件都從外國進口,只在我家組裝一下,錢都被別人賺了,我罰他怎麼了?
德國:阿印,你是不是還生活在上世紀?我怎麼感覺咱們之間有代溝呢?現在全球產業鏈互相補充,一個小小的手機,可能用了幾十個國家生產的部件,有哪個同學能從無到有,完完全全的把持一個產業?
大眾汽車集團標誌
印度:阿中就能!
學習委員阿中本來正在一邊沉默,聽到這裡連忙解釋。
阿中:別瞎說啊,我只是大部分能,還有一些產業,是必須要依賴外部供應的。再者全球產業鏈的高度聯繫,也不是誰能不能的問題,而是那種方式更賺錢的問題。說白了,就算我能生產大部分工業產品,我也不可能把什麼都放在國內的,從非洲、拉美進口礦產,從中東進口石油,再到東南亞連上我的產業鏈,這樣才是成本最小,盈利最大的製造方式。簡言之,能生產大部分商品,跟要不要生產,不是一回事。
印度:那我不管,反正就是德國大眾為了避稅,以零件的方式,把汽車出口到我們印度,歸根到底這是出口了一輛汽車,而不是一批汽車零件。既然出口的是「汽車」,那我自然要按照汽車整車的稅率收稅,
德國:你的意思,我吃了個蘋果,在肚子里消化了一圈,最後變成翔了,這翔看著是翔,實際上還是蘋果?
莫迪和德國前總理朔爾茲
印度:當然不是,翔就是翔,怎麼會是梨呢?
德國:對啊,所以汽車零件就是汽車零件,不能說因為汽車零件能組裝成汽車,就對它徵收汽車的稅吧?再說了,當年你們 印度忽悠我們投資的時候,可不是這麼說的,當時我們為啥就沒有違背印度法律,現在就違背了呢?
印度:我……
阿英:那還不簡單,因為當時印度需要外企扶持自家產業啊,現如今印度一些本土產業發展起來了,不需要該領域外企投資了,自然就違背印度法律了!
德國:敢情印度開罰單,看的不是違不違法,而是對自己還有沒有用?
阿英:那也不,因為他總能給你找到違法的證據的,實在找不到,印度同學還會現場編法律,讓自己「有法可依」!
德國:反正我是服了,我要是在動員我家企業去印度投資,我就是小汪汪。
阿法幽幽嘆口氣。
阿法:阿德啊,你話先別說那麼滿,畢竟印度14億人的市場在那兒擺著,你不投資,他會讓你分享他家市場嗎?
阿德:我知道,問題是我家大眾公司好幾年在印度才賺了幾億美元,它一口氣罰了十幾億,我倖幸苦苦近十年,最後一算賬虧本的,這誰敢投資呢?
印度有點急了,連忙解釋。
印度:大家別誤會,也不是所有企業來投資我家,我都會罰。選擇肥羊……不對,選擇處罰對象的時候,我也是有選擇地。簡單來講,只有那些在我家賺了錢,想要匯到自己老家去地公司,我才會罰他。
阿法:為啥?
印度:因為我家本來就沒錢,這些企業來賺了錢,不在我家花,都匯到老家去了,那我不是更窮了?
阿德:問題是人家大老遠地跑來,幫你建設企業,培育市場,賺的錢要是帶不回去,圖什麼呢?再說你家有啥可消費的啊,我們總不能一人進口幾萬噸恆河水吧?
印度:我家也不是只有恆河水,還有牛糞做的晶元,胳肢窩夾出來的飛餅,都是好東西啊,買點回去絕對不吃虧。
阿法:……
阿德:算了,跟他說不清的,反正我是不敢鼓勵我家企業去印度投資了,你們自己體會吧。就這樣,散了吧。
阿德說著,氣呼呼的離開,今天的故事也就這麼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