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被捕並被送往荷蘭海牙接受國際刑事法院(ICC)所謂「反人類罪指控」審判,這一事件在菲律賓國內乃至國際上都引起了軒然大波。
然而,這或許只是一場大棋局的開端,背後隱藏著複雜的政治博弈和外部勢力的干預。
逮捕杜特爾特是馬科斯做局的結果
當地時間3月11日晚,杜特爾特被包機帶往荷蘭海牙。
當天深夜,菲律賓現總統馬科斯舉行新聞發布會,確認飛機正在飛往海牙,還為菲政府在逮捕杜特爾特一事中所扮演的角色做辯護,稱此次逮捕符合菲律賓對「國際刑警組織」的承諾,堅稱「沒有以任何方式幫助ICC」。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早在2016 - 2022年杜特爾特擔任總統期間,開展了全國反毒品行動。統計數據顯示約6000人死於「禁毒戰爭」,但一些人權組織宣稱死亡人數可能達到30000人。
ICC以此為由指控杜特爾特涉嫌犯下「危害人類罪」。在ICC對杜特爾特展開調查後,菲律賓於2019年正式退出該組織。
馬科斯上任之初也曾表示,不會協助ICC對杜特爾特進行調查。
但從2023年11月起,他的態度發生轉變,稱正在重新考慮加入ICC。
這一轉變並非偶然。
有分析認為,美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馬科斯被美國深度控制
美國手中握有馬科斯家族的把柄,同時也在為馬科斯扳倒杜特爾特家族政治勢力提供幕後支持,ICC對調查杜特爾特一事背後的實際操盤手就是美國。
現在,馬科斯政府試圖「賭一把」,期待實現重振馬科斯家族在菲律賓政壇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杜特爾特被捕後,他的女兒、菲副總統莎拉·杜特爾特發表聲明,譴責菲律賓政府「向外國勢力投降」,「背叛了菲律賓主權和國家尊嚴」,稱此事件「是對菲律賓主權的公然侮辱」。
此次逮捕在菲律賓國內引起巨大爭議,激起了杜特爾特家人和支持者的憤怒。
然而,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據菲律賓當地媒體Inquirer3月16日報道,菲律賓國家警察局公開表示,已經做好了根據ICC要求逮捕杜特爾特其它盟友的準備。
國家警察局發言人讓·法哈爾多准將稱,除了前總統,杜特爾特的其他盟友也受到了指控,由於已經逮捕過前總統,有了執行逮捕的「模板」,如果ICC再次向菲律賓國家警察局發出請求,將根據現有法律執行逮捕令。
目前雖還未收到有關ICC是否會對杜特爾特的其他盟友發出逮捕令的信息,但這無疑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菲律賓兩大家族內鬥背後的美國身影
表面上看,這起事件像是菲律賓馬科斯家族和杜特爾特家族之間的內鬥。但實際上,美國的影子無處不在。
美國為何要插手菲律賓的內政,推動馬科斯打壓杜特爾特家族呢?這就得從美國的「印太戰略」說起。
美國一直試圖在印太地區維持其霸權地位,遏制中國的發展。而菲律賓地理位置重要,是美國「印太戰略」中的一顆重要棋子。
杜特爾特執政時期,堅持對華友好政策,積極推動中菲合作,這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杜特爾特家族成為了美國推行「印太戰略」的絆腳石,所以美國想借馬科斯之手清除杜特爾特家族的政治勢力。
馬科斯自上任以來,全面調整外交政策,積極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成為攪局南海局勢的關鍵角色。在政治上,他進行了一系列清洗行動,系統性打壓親華派勢力。
2024年4月,馬科斯政府以「非法使用公共資金」為由,撤銷卡加延省省長曼巴的職務。
曼巴是菲國內務實親華派代表,曾多次率團訪華,強調中菲合作對地方發展的意義,並公開反對菲政府「倒向美國」的外交政策。選舉委員會兩次翻舊賬的操作,明顯是馬科斯對親華勢力的針對性打擊。
馬科斯與杜特爾特家族的政治鬥爭也愈發白熱化。
2024年11月,菲政府宣布將配合國際刑事法院對杜特爾特「肅毒戰」的調查,試圖將其送上法庭;2025年2月,副總統莎拉·杜特爾特遭眾議院彈劾,其父女二人被踢出國家安全委員會。
杜特爾特家族因堅持對華友好政策,成為馬科斯鞏固權力、配合美國戰略的主要障礙。
美國視菲律賓為印太戰略的橋頭堡
面對馬科斯的打壓,菲國內親華派成立反對「代理人戰爭」的聯盟,指出南海問題升級是美菲勾結的產物,強調與中國合作的實際利益遠超對抗。這也反映出菲國內對馬科斯外交路線的不滿。
在軍事方面,馬科斯深化與美國的戰略合作,把菲律賓綁上了美國的戰車。2024年4月,馬科斯承認新增4個美軍基地專門針對中國在南海的行動,使菲境內美軍基地增至9個。
這些基地靠近台灣海峽和南海爭議海域,直接服務於美國「第一島鏈」封鎖戰略。
菲美日三國計劃在南海開展聯合海軍巡邏,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更揚言「菲方人員傷亡即可啟動《美菲共同防禦條約》」。
此外,菲律賓與日本簽署《互惠准入協定》,並拉攏加拿大、法國等國家建立軍事存在,構建多邊安全合作網路。
2025年,菲政府允許美國在呂宋島部署「堤豐」中程導彈系統,射程覆蓋中國東南沿海及南海大部分區域。此舉被中國國防部批評為「開門揖盜」,嚴重破壞地區戰略平衡。
在南海問題上,馬科斯政府更是不斷製造衝突與輿論攻勢。他們推翻杜特爾特時期與中國達成的「君子協定」,頻繁派遣船隻強闖仁愛礁,試圖運送建築材料加固非法「坐灘」軍艦。
中國海警依法攔截後,菲方卻炒作「中國威脅」,塑造「受害者」形象以博取國際同情。
菲眾議院還以「國家安全」為由,指控中國留學生在卡加延省高校「滲透」,要求調查中菲教育合作。此類麥卡錫主義行徑旨在煽動反華情緒,呼應美國對華技術封鎖策略。
馬科斯政府推動重組海事委員會,納入國家安全顧問和情報部門,協調美日等外部力量介入南海,還企圖聯合美國主導的「印太四國」開發南海資源,侵蝕中國海洋權益。
馬科斯的這些戰略選擇,讓菲律賓陷入了三重困境。在安全上,過度依賴美國導致自主性喪失,一旦中美衝突,菲律賓將首當其衝,成為美國的犧牲品。
在經濟上,中菲經貿合作受阻,對華出口驟降,菲律賓錯失了區域發展的機遇。在政治上,國內親華派與親美派撕裂社會,家族鬥爭加劇政局動蕩。
美國為了自身的霸權地位,不擇手段地干涉他國內政,利用馬科斯政府打壓異己,攪局南海。
結語
而馬科斯為了所謂的家族利益和政治地位,甘願充當美國的「馬前卒」,犧牲菲律賓的國家主權和人民利益。這種行為是極其短視和不負責任的。
中國始終強調通過對話解決分歧,但面對菲方的挑釁,也加強了南海常態化巡航和島礁建設。
如果馬科斯政府繼續執迷不悟,按照美國下達的命令一步步走下去,不僅無法實現所謂的「安全承諾」,反而會將菲律賓推向不可逆的危機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