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9日,美國聯合韓國、日本、澳大利亞、英國等11國在華盛頓成立「多邊制裁監測組」運營委員會,並召開首次會議,旨在繞過聯合國框架強化對朝制裁。這一動作迅速引發朝鮮強烈反彈,朝方不僅譴責該組織「非法」,更警告將採取「戰略手段」反制。
這場圍繞朝鮮問題的博弈,不僅折射出美俄關係轉向後的微妙影響,也揭示了朝鮮在多重壓力下的外交抉擇。
美國「雙重施壓」與朝鮮的「戰略反制」
美國近期的對朝策略呈現經濟與軍事雙重施壓的態勢。
軍事層面,美韓於2025年2月在朝鮮半島南部邊境舉行聯合實彈演習,並派遣核潛艇進駐韓國釜山基地,同時計劃於3月啟動「自由之盾」大規模軍演,進一步升級對朝威懾。
經濟層面,美國主導的「多邊制裁監測組」試圖通過追蹤違反對朝制裁案例,切斷朝鮮與國際市場的聯繫。
然而,此舉因缺乏聯合國授權而備受爭議,被朝方斥為「拉幫結派的非法工具」。
朝鮮國防省新聞室長在2月21日的談話中直指美國「雙標邏輯」,批評其一面強化核武庫,一面指責朝鮮自衛能力「不正當」。朝方更明確表示將以「戰略手段」應對威脅,這一表述在朝鮮語境中通常指向核威懾或導彈試射等軍事反制措施。朝鮮的底氣既源於其近年來核導技術的突破,又體現於近年導彈試射頻率顯著增加,從而一定程度上震懾了美方的行動。
俄羅斯的「沉默」與戰略權衡
作為朝鮮的「全面戰略夥伴」,俄羅斯在此輪博弈中的態度耐人尋味。
儘管俄朝於2024年11月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承諾在安全與經貿領域深化合作,但面對美國的新一輪施壓,俄方既未公開聲援朝鮮,也未批評美方行動。這種沉默背後可能存在多重考量。
其一,俄羅斯當前戰略重心仍在俄烏衝突,無暇顧及朝鮮問題;
其二,美俄關係近期出現緩和跡象,雙方在能源合作、烏克蘭停火等問題上試探性接觸,俄方不願因朝鮮議題破壞這一進程。
不過,俄羅斯的「低調」並不意味對朝支持減弱。
2024年4月,俄方在聯合國安理會否決延長「朝鮮制裁委員會專家小組」任期,直接導致該機制解散,迫使美國轉向「多邊制裁監測組」這一缺乏國際法依據的替代方案。此外,俄朝貿易額在西方制裁背景下逆勢增長,俄羅斯能源出口成為朝鮮經濟的重要支撐。
這種「實質性支持」為朝鮮提供了對抗外部壓力的關鍵籌碼。
中朝關係強化與半島局勢的未來
在俄羅斯態度模糊化之際,朝鮮迅速轉向中國尋求戰略依託。
2025年2月18日,朝鮮副外相朴明浩主動會晤中國駐朝大使,強調「遵循兩黨領導人意志,深化中朝傳統友好關係」。
中方回應稱將「堅定不移發展中朝合作」,並呼籲通過對話維護半島穩定。
此舉被解讀為朝鮮在美俄關係變動下的「外交自救」,旨在通過經濟與安全綁定鞏固對華關係。
然而,半島局勢的複雜性遠超雙邊關係調整。
美國試圖將朝核問題與台海、南海議題聯動,在2025年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聯合日韓施壓,迫使朝鮮進一步倒向中俄。
在會間,美國主導的「多國陣營圍攻」與朝鮮的堅決反制,本質是東北亞地緣格局重塑的縮影,而朝鮮的強硬表態,則是小國在大國夾縫中維護生存的無奈選擇。
這場博弈都已表明——單邊施壓無法解決朝核問題,唯有均衡各方利益的對話機制,方能避免半島滑向不可控的衝突。
參考資料
北京日報網:《11國聯合開會,朝鮮發聲:堅決反制》,2025-02-24,
央視新聞:《韓美舉行聯合空中演習》,2025-02-20,
人民網:《朝鮮譴責特朗普政府軍事挑釁》,2025-02-24,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俄外交部:《俄朝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正式生效》,2024-12-05,
聯合國:《安理會朝鮮制裁委員會專家小組任期延長決議草案遭俄羅斯一票否決》,2024-03-11
新華網:《朝鮮副外相:強化發展朝中友好是朝方一貫立場》,2025-02-19,
央視新聞:《朝鮮譴責美國涉朝表態:將堅持核力量強化路線》,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