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7年6月27日,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個叫阿萊克的26歲年輕人,昏倒在家裡,再也沒有醒來。
阿萊克是一家餐廳的經理,同時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
按照美國的相關規定,26歲之前,阿萊克可以一直使用父母的醫保購買救命的胰島素。
2017年5月20日,也就是他26歲的生日,開始進入了無醫保的裸奔狀態。
在美國,沒有醫保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
但是阿萊克無論如何計算,每年大約3.6萬美元的收入,讓他都無法承擔每個月將近1000美元的胰島素費用。
因為沒有足夠的藥物,酮症酸在他的血液里不斷堆積。
阿萊克呼吸困難、嘔吐,在撐了27天後離開人世。
估計全世界沒有多少人能相信,會有美國人因為買不起胰島素而死在家裡,但是悲劇就是這樣真實地發生了。
很多人認為,每個月只要一兩百美元的醫療保險,根本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事實上,美國有很多患者買不起胰島素。
明尼蘇達州2021年為此通過了一項法案,名字就叫《阿萊克史密斯可負擔法案》,將胰島素費用限定在每月35美元。
聯邦醫保則在2022年8月後,也要求每月胰島素費用,不得超過35美元。
阿萊克因為沒有保險而失去了生命。
2024年12月5日,年薪高達1000萬美元的聯合醫療公司ceo湯普森,早晨去紐約一家酒店開年會的時候,被一名槍手從背後射殺。
他是因為掌控了太多人的保險而死。
在開槍的過程中,手槍曾3次卡殼,槍手冷靜地處理後,繼續跟進射擊。
令人不寒而慄。
但是,讓湯普森的同事和美國媒體、專家感到震驚的,並不是監控錄像記錄的槍擊現場,而是社交媒體的留言區。
案發後,評論區幾乎看不到同情。
美國網友不僅表現的極為冷漠,甚至有數萬人為槍擊案點了贊。
很多人講述了自己如何被拒理賠的經歷。
有的人調侃,我確實想幫助尋找兇手,但是我需要預先授權。
這些人所說的預先授權,是保險公司要求患者在手術或治療前,需要醫生提交額外的文件,來證明治療和處方是合理的。
保險公司說這樣,可以減少過度醫療。
但是很明顯,這也容易耽誤治療,或者讓患者認為故意設置障礙,醫生、患者都不滿。
很多人認為,對於像聯合醫療這樣服務4900萬美國人的保險公司來說,服務不會完美。
但大家沒有想到,有這麼多人,對醫療保險公司有這麼深的怨恨。
美國人為什麼對保險公司憤怒,甚至仇視呢?
湯普森
二
要弄清楚憤怒的原因,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美國的醫保。
美國不是全民醫保。
政府的負責的醫保,主要有兩種,一種是medicare,一種是medicaid。
第一種主要是為老年人、殘疾人以及長期腎透析患者提供的醫保,第二種是為低收入家庭提供的醫保。
其他人,需要到市場上購買商業醫療保險。
保險公司美國的醫療體系中佔據著核心位置。因為,不管哪一種醫保都繞不開它。
很多人會奇怪,政府醫保和商業保險公司會有什麼關係?
美國老年人、貧困家庭的醫保,雖然是政府保障,但是,其中很多服務,是由聯合健康集團這樣的商業保險公司提供的。
比如,患者服用的處方葯,就是由一個叫做藥品福利管理機構的「中間商」來完成。
也就是說,政府負責出資、監管,具體業務由這些機構來執行。
他們的工作大概有三類:
一、代表政府醫保部門和商業保險公司,和製藥企業談判,採購藥品;
二、設計醫保計劃。比如,決定哪些胰島素,可以進入到患者醫保計劃和處方葯的目錄裡面。
三、給患者報銷、理賠,和藥店結算。
「中間商」把政府、保險公司沒有能力做,或者做起來很費勁的業務,都給承擔下來了。
因為擁有非常龐大的客戶群,並且業務高度專業化,這也讓他們在整個醫療體系中的角色越來越重,生意越做越大。
2022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為了弄清楚美國葯價為什麼這麼高,對藥品福利管理公司進行了反壟斷調查。
調查發現,排名前三的美國藥品福利管理公司,處理了美國80%以上的處方。
患者能夠用哪種葯,製藥企業能否進入醫保,甚至定價,都得和他們談,這種獨特的優勢,讓這些公司獲得巨大收益。
比如cvs的caremark,年收入高達1680億美元。
在排名前三的中間商,其中有一個是optumrx,就屬於此次發生槍擊案的聯合健康集團。
調查還發現,這些年,像聯合健康集團這樣的超大型企業,進行了上下游的併購、整合。
現在,不僅是保險公司,為政府服務的「中間商」,還連鎖藥房的大股東。
這些公司,現在已經被提起了訴訟,而主導調查的,是今年只有35歲的聯邦貿易委員會主席莉娜汗。
此人是巴基斯坦裔,在過去4年中,曾經起訴了微軟、蘋果、谷歌等科技巨頭。
這些醫藥巨頭也是莉娜汗的目標。
不過,隨著新一屆聯邦政府組閣,她的前途堪憂。
三
為什麼很多美國人對保險公司如此不滿呢?
美國的媒體說,大家並不是針對保險公司,而是對整個醫療體系普遍不滿,保險公司只不過是這個體系中富有且最討厭的一個。
所謂的不滿,其實有兩層含義。
一、在患者層面,保險公司如果拒不理賠,或者要求事先授權,或者流程非常複雜,就無法順利地治療、報銷。
普通人並不一定完全理解理賠範圍和條件,大家會認為,一個每年幾千億美元收入的公司,應該更有責任感。
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不應該用各種方式「為難」他。
美國有一個醫療行業的智庫組織kff,它曾在2023年進行過調查,大多數人在上一年使用保險時遇到了問題。
包括索賠被拒、預先授權等。
在一些批評者的眼中,為了增加利潤,所有的保險機構都有欺騙客戶的動機,這些公司缺少道德感。
此次被槍擊的湯普森,其任職的聯合醫療,在10月份的時候因為預先授權拒簽率飆升,剛被美國參議院調查小組委員會點了名。
二、在社會層面。因為醫療、保險的複雜性、專業度都非常高,大部分人其實無法搞清楚這些超級公司背後如何運作。
最終呈現給美國病人的情況是,葯價極貴,費用極高。
如果沒有醫療保險,基本上一場病就會破產。
美國的醫療費用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複雜到始終沒有找到確切病根,也一直沒有拿出過成功的解決方案。
2024年9月24日,一家有名的丹麥製藥企業被叫到國會聽證。
議員伯尼桑德斯問,為什麼德國人每個月花140美元、英國人花92美元就可以買到的減肥藥,到了美國,就要1349美元。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因為不僅是減肥藥,其他同樣的葯,到了美國也會馬上身價倍增。
出席聽證的ceo在一連串的追問下,最終將鍋甩到了藥品福利管理機構。
他說,製藥企業不僅要向這些機構支付「回扣」,而且要配合藥品福利管理機構定一個更高的價格。
上面我們也說了,藥品福利管理是來幫醫保砍價、談判的,為什麼會讓葯企定一個更高價格呢?
答案當然是利益。
因為美國的醫療體系,醫院是醫院,醫生是醫生,藥品是藥品。
所有項目,包括麻醉師,都是單獨付費的。
所以,一個人買了醫療保險,不一定涵蓋了你想要的處方葯,即使保險涵蓋了這種葯,也不一定全額報銷。
患者仍需要自己支付部分費用。付多少,視情況而定。
比如,有的合同約定,個人支付到2000美元,之後的費用由保險公司付。
有的病花費很高,保險公司在2000美元之外,也不想完全承擔,就提出雙方共同支付。
比如患者承擔30%,保險公司承擔70%。
當然,有的保險也會設定一個自付限額,比如2萬美元,只要你自付金額超過了這個數,之後不管花了多少錢,都算保險公司的。
在美國看病,只要有醫療保險,確實不存在看不起病的情況。
先看病再付款也是可以的。
即使因為看病欠了債或破產,如果達到了聯邦貧困家庭的標準,那還有聯邦政府的medicaid來兜底。
但是,看病確實會讓一個家庭財務陷入困境。
回到上面的話題,葯價太高,患者自付、共付的費用就會增加,保險公司不僅沒有損失,甚至可能還有利潤。
這也是ftc在調查中發現的一個「秘密」。
被起訴的美國藥品福利監管企業否認自己推高葯價的說法,他們堅稱,製藥企業才是高昂葯價的元兇。
根據kff今年2月份的一個調查,三分之二的美國人認為醫療保險公司要承擔「很大責任」。
不管誰承擔責任,在這個體系中,只有兩個人因為葯價高而吃虧。
一個是患者,自付費用大幅增加了,一個是政府醫保,他需要支付的資金更多了。
2024年美國的聯邦預算,支出最多的項目就是medicare醫保,佔到了全部預算支出的16.8%。
約為1.32萬億美元;
另外兩項大支出是養老金和國防,分別佔比為16.4%和13.3%,都超過了1萬億美元。
非常神奇的是,美國的葯價高,不是一個秘密。10幾年前,美國的媒體就對這個問題進行過飽和攻擊
8年前,懂王剛剛當選時,也對葯價點名抨擊。
但是葯企完全不理,繼續提價。
上面說到的胰島素,1999年,一瓶humalog售價21美元,到2022年,價格是279美元,漲了10倍多。
懂王也毫無辦法。
高昂的葯價創造了財富盛宴,美國醫療相關的企業形成了一個規模超大的利益群體。
他們不僅賺了大錢,在遊說支出上也最捨得投入。
根據「公開秘密」的數據,2015-2024年,遊說支出最多的目標行業是醫藥,約33.98億美元。
排在第二位的是保險,20.47億美元。
排在第五位的是醫院,約17億美元。
醫療行業對國會、議員的遊說支出,不僅超過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行業,也超過了電子設備行業。
這也意味著像藍十字、聯合醫療、輝瑞等一大批醫療企業,有更多機會去影響美國的醫療決策。
以上所有這些,讓不少美國人感到沮喪。
美國的媒體說,社交媒體上的那些冷血評論和留言,只代表很少一部分人。把對醫療體系的不滿,推到一個被槍擊的人身上,不公平。
後面說的對,前面一句說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如果他們認為這樣能安慰自己,能讓湯普森的家人,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