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長三角鐵路客流預計較2019年增長近兩成

2024年03月29日19:40:04 國際 1887
清明小長假,長三角鐵路客流預計較2019年增長近兩成 - 天天要聞

1、長三角鐵路清明小長假預計發送旅客1630萬人次

記者從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上海局集團)獲悉,長三角鐵路清明小長假運輸方案近日出台。今年清明假日運輸從4月3日起至7日,計5天。長三角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630萬人次,日均發送旅客326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近兩成。

清明前後,正值江南春暖花開,長三角等地群眾有踏青祭祖的習俗,帶動「春遊熱」持續升溫。2024年清明節為4月4日,清明假日運輸期限從4月3日至7日,共5天,長三角鐵路客流預計將以旅遊、探親、商務等客流為主,預計客發最高日為4月4日,預測發送旅客將超360萬人次。

清明假日運輸期間,上海局集團在圖定高峰線和22對春遊臨客的基礎上,安排增開39對旅客列車,列車開行總對數達1386.5對,同比增加66對,為清明假期旅客踏青出遊提供儘可能多的運力。

直通方向增開上海虹橋至深圳北、上海虹橋至佛山西、上海虹橋至廣州南、深圳北至上海虹橋、佛山西至上海虹橋、廣州南至上海虹橋、上海虹橋至珠海等6對動卧列車,方便沿海地區旅客出行。

增開管內旅客列車29對,方向主要為:上海杭州間,徐州南京間,南京至太倉張家港蕪湖、上海、宿遷間,啟東至南京間,合肥淮北間等。

2、出任江蘇政法委書記未滿兩年,劉建洋又改任組織部部長

據「江蘇新聞」微信公眾號,經中央組織部同意,省委決定,劉建洋同志任省委組織部部長。

公開履歷顯示,劉建洋出生於1966年4月,江西蓮花人,1985年7月參加工作,198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研究生學歷,公共管理碩士。

劉建洋仕途歷經南昌市莆田泉州等地。

劉建洋早年在南昌市工作,曾任南昌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贛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等職。

2019年12月,他跨省履新,調任中共莆田市委委員、常委、書記。2020年1月份,劉建洋任莆田軍分區黨委委員、常委、第一書記。

2021年11月,劉建洋任福建省委常委。2021年12月,劉建洋跨市履新,任福建省委常委、泉州市委書記。

2022年12月,劉建洋調任江蘇,出任江蘇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一職至今。

2、馬鞍山:全面融入南京

馬鞍山日報3月29日消息,安徽省馬鞍山市近期出台《關於全面融入南京的若干舉措》(以下簡稱《若干舉措》),對接內容包括幹部能力提升、產業協同、科創人才、規劃對接和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社會事業六個方面,為城市乘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東風,在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道路上加速奔跑注入了新的動能。

馬鞍山市發改委區域合作辦公室(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辦公室)負責人介紹,根據《若干舉措》,2024年,馬鞍山市認真落實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關於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部署,進一步融入南京、深耕南京,以同城化思維建設區域發展共同體,實現聯動發展、共同發展。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陳抒怡

來源:作者:江南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海外智庫觀察-美國】中美與國際組織的AI治理標準之爭 - 天天要聞

【海外智庫觀察-美國】中美與國際組織的AI治理標準之爭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海外智庫觀察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在全球範圍的迅猛發展,圍繞其治理的國際競爭也愈發激烈。AI治理不再僅僅是技術管理問題,更成為國家軟實力輸出、規則制定權爭奪以及地緣政治博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過程中,中美兩國以不同的治理路徑和制度邏輯,試圖在聯合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國際電信聯盟...
文化強市再添新平台!東莞黨史學習教育基地正式試運行 - 天天要聞

文化強市再添新平台!東莞黨史學習教育基地正式試運行

近日,東莞黨史學習教育基地正式試運行。作為東莞文化強市建設十大文體設施之一,基地是文化強市建設和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平台,對傳承紅色基因、打造文化品牌、擦亮城市名片具有重要意義,將進一步增強市民對城市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成為全市學習傳承東莞
魯比奧很尷尬,專機飛繞亞洲國家轉了一大圈,就是進不來中國 - 天天要聞

魯比奧很尷尬,專機飛繞亞洲國家轉了一大圈,就是進不來中國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的亞洲行程成了個大新聞。這哥們兒坐著專機跑了一圈,去了日本、韓國、馬來西亞,還參加了東盟外長會議,可就是沒來中國。咋回事兒呢?這背後有啥故事?先說說這人吧。魯比奧,1971年5月28日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家裡是古巴移民
俄烏打了三年,打窮了三個國家,富了三個國家,中國也在其中 - 天天要聞

俄烏打了三年,打窮了三個國家,富了三個國家,中國也在其中

俄烏戰爭打到今天,已經整整三年了。從2022年開打到現在,這場仗不僅把烏克蘭和俄羅斯自己搞得焦頭爛額,還把全球經濟和政治格局攪得天翻地覆。有的國家被打得喘不過氣,有的卻趁亂賺得盆滿缽滿。中國呢,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沒閑著,在這場亂局裡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