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廣東南沙基層立法聯繫點(下稱「南沙基層立法聯繫點」)在廣州市南沙區正式掛牌成立,並與深圳福田、珠海香洲建立「一點兩辦」合作共建模式。
這是繼2020年江門市江海區基層立法聯繫點啟用之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廣東省設立的第二個「國字型大小」基層立法聯繫點,也是全國首個以「一點兩辦」合作共建模式開展工作的基層立法聯繫點,將進一步豐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廣東實踐。
「一點兩辦」打造國家立法「直通車」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介紹「新增基層立法聯繫點情況」時表示,南沙區位於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承載著廣東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廣東自貿區最大片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等戰略使命。
2015年6月,南沙區人大常委會成為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聯繫點,此後建立了較好的工作基礎,並輻射港澳。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王衍詩等19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了請求在廣州南沙設立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立法聯繫點的建議。2023年12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正式批複確定廣州市南沙區人大常委會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繫點。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廣東南沙基層立法聯繫點在廣州市南沙區正式掛牌成立。(圖源:南方+)
南都記者從揭牌儀式現場了解到,南沙基層立法聯繫點肩負著為國家立法提供灣區經驗、向國家立法機關反映灣區立法訴求的重任。為暢通民意渠道,創新探索了「一點兩辦」合作共建模式,即在廣州南沙設立基層立法聯繫點,在深圳福田、珠海香洲設立辦公室,合力形成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工作格局。據了解,這是全國首個以「一點兩辦」合作共建模式開展工作的基層立法聯繫點。
南沙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劍表示,南沙基層立法聯繫點將以「一點兩辦」的合作共建模式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開展工作,打造高水平的國家立法「直通車」。同時將與廣東省江海區人大常委會攜手並肩、共同擦亮廣東「國字型大小」基層立法聯繫點的「金字招牌」。


南沙基層立法聯繫點以「一點兩辦」的模式合作共建,在深圳福田、珠海香洲設立辦公室。(圖源:南方+)
「我們將攜手深圳、珠海,原汁原味反饋灣區民眾的意願聲音,為國家立法工作更好地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提供有力支撐,不斷豐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廣東實踐。」南沙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廣東廣州南沙區基層立法聯繫點負責人李德球表示,南沙區人大常委會將運用好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繫點這個平台,以法治建設的紮實成果為基礎,以深化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為優勢,以涉外糾紛解決豐富實踐案例為窗口,用南沙力量書寫立法民意徵集的「灣區註腳」,通過不斷豐富和拓展新時代民主立法實踐,努力打造基層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模範樣本。
構建港澳立法徵詢網路
據介紹,目前南沙基層立法聯繫點已與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繫點辦公室建立暢通的工作渠道。同時積極構建立法意見徵詢網路,將利用好廣州地區內的省、市高校、人民團體、各專業行業協會為主體的立法聯繫單位,並建立以港澳企業、港澳學校、港澳協會、港澳熱心人士等組成的港澳立法徵詢網路。
對此,廣州市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認為,生活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居民以及市場主體,在面臨三個法域的機制對接、規則銜接不順暢的問題時,能夠通過南沙基層立法聯繫點反映到全國人大,從而提高制度設計的科學性。
「我們成立了一個粵港澳跨境公證協作中心,就是為了幫助在南沙居住的港澳人士或者企業,在遇到家事或者投資等法律問題時,建立三地法律實施的銜接和合作機制。在跨境法律服務方面,我們辦理了很多真實具體的案例,可以把遇到的普遍問題總結成書面材料,提交到基層立法聯繫點。」南沙基層立法聯繫點立法聯繫單位代表、南沙區公證處主任雷傑峰向記者介紹,作為南沙基層立法聯繫單位,南沙公證處將發揮法律專業和面向基層單位、服務群眾的優勢,計劃組織發動公證行業和其他法律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組成固定聯繫團隊,參與立法聯繫點開展的各項工作。
南沙基層立法聯繫點立法聯絡員、南沙域外法查明中心副主任林啟迪表示,中心將在提供域外法律服務的同時,充分收集境外法律服務從業者、境外引進人才和港澳居民的意見和建議,開展與法律專業相關的討論,積極反饋基層的聲音。
「南沙基層立法聯繫點的設立,將有利於充分發揮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廣泛帶動香港和澳門居民積极參与國家立法,推動港澳更好融入祖國發展大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走深、走實、走細。」華南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伍勁松說。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南沙基層立法聯繫點要立足「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灣區特色,紮根灣區、輻射灣區、服務灣區,創造性地把聯繫點各項工作落實好、把作用功效發揮好,真正搭建起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參與國家立法的「直通車」「連心橋」。
把基層聲音「原汁原味」傳達給最高立法機關
2024年是首批國家級基層立法聯繫點獲批後的第十個年頭。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顯示,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繫點共45個,帶動省、市兩級人大設立基層立法聯繫點6500多個。
基層立法聯繫點一頭連著立法機關,一頭連著基層群眾。通過多種方式把工作觸角延伸到基層的各個角落,為廣大基層群眾和各界人士表達立法訴求、反映社情民意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平台和載體,為立法機關提供了大量的可行性、具有參考價值的意見。
對此,南沙區人大代表、廣州小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宋經理莫璐怡體會頗深:「比如無人駕駛作為一個新興領域,在道路安全責任劃分和產品責任機制方面,亟需進行制度、立法上的創新。這幾年我們作為企業代表多次參與過相關的立法調研,不斷與國家和省市立法機關進行交流,分享國內外無人駕駛領域相關法律的進展、行業的前沿動態、企業面臨的困難,表達對政策和立法的訴求。」
莫璐怡相信,通過南沙立法基層聯繫點,可以更加暢通與各級立法機關的溝通和聯繫渠道,精準傳達行業的聲音,「期待未來能夠在立法層面上做出突破創新,助力無人駕駛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基層立法點打通了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最後一公里」,對於如何調動提高基層群眾對國家立法工作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廣州市人大代表、廣東國智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徐嵩建議,基層立法聯繫點可以主動聯繫利益相關方,尋求意見和建議。其次可以藉助專業律師的輔助,對群眾反映的意見進行梳理和初步的合法性審查。同時,對被採納的建議提出的群眾予以表揚,並廣為宣傳,激發群眾提出意見和建議的積極性。
「南沙基層立法聯繫點的設立,實際上能夠讓最原汁原味的基層的聲音直接傳達到最高立法機關。」廣東省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劉濤接受採訪時表示,基層立法聯繫點作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實踐,有助於針對基層存在的客觀問題作出專門立法,這種優勢無可比擬。
數據顯示,自2023年3月以來,通過基層立法聯繫點,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後就27部法律草案和立法規劃稿已徵求群眾意見、建議9394條。基層立法聯繫點極大豐富和拓展了國家立法、地方立法集中民意、匯聚民智的渠道和方式,這一成功實踐被寫入2023年新修訂的《立法法》,開啟了立法聯繫工作的新篇章。
統籌:南都記者 吳璇
采寫:南都記者 王瑜玲 吳璇
視頻:鄭鴻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