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全國兩會在北京召開,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湖北省委副主委、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主任章曉聯建議,優化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相關政策。
「因為我在醫學院工作,所以我準備的建議和醫療系統相關。」章曉聯接受九派新聞採訪時表示,她注意到現在醫院的藥品採集主要通過集中採購,這樣做相對公開透明,老百姓買葯會更便宜,但其中仍存在問題。
章曉聯介紹,集中採購的醫藥耗材分為國家集采、地方及聯盟集采。國家集采以通過仿製葯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為門檻,但部分地方及聯盟集採藥品未通過療效一致性評價。她認為,集採藥品藥效評價機制有待完善,且缺乏強有力的監督,同時,集採藥品還有可能影響部分創新葯企的積極性。
「集體採購藥品時,藥品的質量、效果要有保證,要重視老百姓的評價,要保證監督,同時新葯研發企業還要保持積極性。」章曉聯說。

章曉聯。圖/受訪者提供
為此,她建議應當統一集採藥品及耗材標準。針對國家集采、地方及聯盟集採的醫藥耗材,使用統一準入門檻;對於已經進入地方及聯盟集采、尚未達到國家准入標準的醫藥耗材,要求限期完成整改。
對符合條件的新葯採取「新葯保護周期集采實施辦法」。參照發達國家,如日本的分步壓價策略,保證企業在藥品上市前2年收回成本的情況下測算藥品保護價格,在後續年再逐步壓價。同時針對療效好、可替代性不強、不良反應少的原創葯,可以在原集采價格上上浮一定比例的價格獎勵。
完善臨床一致性評價體系。對集採藥企進行調研,根據調研結果制定合理的時間期限,要求進入集採的仿製葯在臨床一致性評價之外,提交臨床療效的上市後再評價數據。
分別針對耗材和藥品建立來自臨床一線的反饋監督體系並全國聯網,將相關數據納入集采考評。對於同類藥品、耗材中不良事件發生率年度排名位於前25%的醫藥耗材,取消中選資格;對於產品連續3次不良事件發生率位於前25%的醫藥企業,納入集采黑名單。
九派新聞特派記者 王佳箐 北京報道
編輯 任卓 劉萌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