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在《外交事務》雜誌上以「間諜與治國之道」為題發表評論文章炒作「中國威脅」,並稱美國已投入更多資源用於對華情報收集、分析和行動。過去兩年,中情局對華工作預算增加一倍多,招聘培訓更多會講中文的僱員,加大力度在拉美、非洲和印太等全球各地同中國競爭。
按理說,竊取情報這種事情嚴重違反了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一般都是遮遮掩掩、悄悄進行,美國倒好,竟不知羞恥地拿到檯面上公開宣揚,把偷盜、竊取、滲透、破壞的間諜行為包裝成所謂的「競爭」。
眾所周知,美國不光是個「超級大國」,還是個「超級監控大國」。一直以來,他們都對許多國家進行大規模的、無差別的監聽監視,間諜遍布全球。細數美國竊取情報的黑歷史,還真不是幾句話就能講完的。美國《時代》周刊一篇文章就曾指出,「間諜行為是一項已經嵌入美國歷史、根深蒂固的習慣。」
那麼,美國情報界的「業務範圍」有多廣呢?除了廣為人知的「稜鏡門」事件,下面一組數據會讓你有個大概的了解。
2015年,「維基揭秘」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竊聽德國總理默克爾多年,對德國官員使用的125個電話號碼進行了長期監聽,先後對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克、薩科齊、奧朗德都搞過監聽。
2020年,《華盛頓郵報》和德國公共廣播公司聯合調查發現,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中情局就和德國聯邦情報局利用設備竊聽了世界上的120個國家。這個數據意味著,全球絕大多數國家都在美國的監聽範圍內。
2022年,360公司發布報告,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利用網路武器對中國、英國、德國、法國、波蘭、日本、印度、韓國、阿聯酋、南非、巴西等全球47個國家及地區的403個目標開展網路攻擊,時間長達十餘年。
要說全球「頭號黑客」,如果美國自稱第二,真沒人敢稱第一!然而就算這麼多年過去了,「黑客帝國」不僅沒有放慢自己的步伐,反而更加肆無忌憚,試圖將世界更多國家置於自己網路竊聽的陰影之下,怒角計劃、星風計劃、拱形計劃等五花八門的美國竊聽竊密計劃不斷浮出水面。就連美國政客聊起竊密話題時,也絲毫沒有一點羞恥感,反而表現出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這些上不了檯面的行為在他們眼裡儼然成了「光明正大」的「正義」之事。就像一句話說得那樣,「只要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為何美國在竊密方面表現得如此瘋狂、歇斯底里?美國記者巴頓·格爾曼在《美國黑鏡》一書中這樣寫道:「沒有可避難之地,沒有可安息之所,美國政府不會接受任何地方處於其監控視野之外。」在長期的霸權主義思維下,美國政客把自己當成例外,認為美國有特權對其他國家搞間諜行為,有特權監控他國的一切。更何況,如果有其他國家指責,他們也會提前準備好所謂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某個國家威脅到了美國的安全,某個國家竊取了美國的情報,或者某個國家在美國安插了間諜等諸如此類的借口。所以他們要「反擊」,要監控他國,美其名曰「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如今,隨著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快,美國危機感重重,開始把中國看作「最大威脅」,還將中國當成了最首要、最長遠的戰略競爭對手,並把這一定位寫到了多個官方文件里。因此,時不時炒作一下「中國間諜」這一話題,是美國的慣用伎倆。
近日,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就再次搬出「中國威脅論」,公然渲染所謂「中國黑客瞄準美國的關鍵基礎設施,準備在中國決定發動攻擊的情況下,對美國公民和社區造成嚴重破壞併產生現實傷害」。敢問美方在缺乏有效證據的情況下就妄下結論,到底是何居心?別忘了,近段時間我國家安全部門多次通報美國間諜案件,到底是誰在威脅誰的安全?
以己度人是美霸權固有的思維邏輯,由於美國這種事情做多了,因此才會成天的誠惶誠恐,覺得其他國家也會採取相同的手段來對付自己。顯而易見,這完全就是一副小人心態。
說起來,還得「感謝」美國,中國的反間諜工作之所以能發展到現在的水平,「得益」於美國一直在情報領域對中國搞各種動作,倒逼著中國時刻繃緊「防間保密」這根弦。正如我外交部發言人回應表示,「伯恩斯局長作為全球最大間諜組織的負責人,一再走上前台,告訴世人美國間諜無處不在、無孔不入。」「感謝他的提醒,中方將一如既往地做好防範工作,不會讓美國的非法行徑得逞。」
來源:鈞正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