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省兩會的召開,2024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成為關注的焦點。翻閱報告內容,不少方面都明確提及了威海。在住威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看來,這些「威海利好」都將成為我市下一步工作開展的切入點。
在總結2023年成績時,一組數字引人注目:「全省遊客人數、旅遊收入均增長60%以上」。這其中,少不了我市的貢獻——2023年,「千里山海」自駕旅遊公路火爆出圈,威海全年遊客接待量超5000萬人次,單日最高客流量接近城市常住人口總量三分之一。
「環翠區作為中心城區,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省人大代表,環翠區委副書記、區長於曉東表示,將按照報告提出的「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要求,圍繞濱海浪漫遊、山水休閒遊、冰雪潮玩游、鄉村體驗游等不同主題,打造精緻旅遊路線和產品;圍繞住宿停車、夜間消費等短板弱項,提升服務品質,持續做好「旅遊+」文章,不斷擦亮「最威海是環翠」文旅品牌,讓廣大遊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實體經濟是城市發展的根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提升棗莊鋰電新能源、濟寧智能裝備、威海醫療器械、菏澤中醫藥等產業集群能級」。這為我市壯大產業集群給出了方向。
「醫療器械產業是威海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也是省『十強』產業的重要內容。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專門提到了醫療器械,這對威海市協同創新能力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和期望。」省政協委員、山東藥品食品職業學院院長張暉說。
山東藥品食品職業學院醫療器械繫設置6個專業,涵蓋醫療器械生產、經營、質控、技術服務等多個方面。「我們將持續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進一步加深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的合作,緊密對接產業發展,特別是報告中『提升能級』的要求,優化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同頻共振,更好助力威海醫療器械產業能級提升。」張暉表示。
「核能」同樣成為威海發展的「利好」所在。報告在「抓實抓好降碳減污擴綠」工作中明確提出「開工石島灣核電擴建一期」,對我市加快核電項目建設,發展核能產業給予明確支持。
「威海是一個既有三代核電、又有四代核電的高地,在全國乃至世界上都很少有,所以核能發展也是全國乃至山東省未來在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方面的一個重頭戲。」省政協委員,國核示範電站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汪映榮說。
汪映榮介紹,目前,我省對核能的發展已經制定了中長期發展規劃。「華能的擴建工程已經開工,榮成核電發電以後,會給榮成乃至威海在供熱、海水淡化、制氫以及工業蒸汽方面帶來更多的核能『加速度』。」他表示。
省政協委員、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譚建宇提出建議,希望從學生入手加強新型核電知識的教育,推動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員工參與新型核電知識學習,並充分利用國家安全教育日和全國低碳日等特殊節點,推廣宣傳新型核電相關知識,實現全省範圍內核電知識的普及。
在保障民生福祉工作方面,報告中有不少內容同威海相關聯。在省人大代表、威海衛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主任儀慶春看來,報告中提出的「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便是我市重點推進的醫療保障工作。
「大力鼓勵中醫藥發展,我市中醫藥醫療改革經驗已被中央改革辦全國推廣。相信有了支持,我們就可以更加積極大膽地開展工作,工作起來就更有底氣。」儀慶春說,將努力把創新的醫療工作思路,轉化為本系統、本專業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並繼續深入實際,了解民情,傾聽老百姓的聲音,形成合理化建議提出議案,更好履職盡責。
威海日報記者:匙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