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關於推動疾病預防控制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新黃河記者在會上了解到,2023年,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方式下撥疾控項目經費176.87億元,用於重大傳染病、地方病等防控工作;我國傳染病網路直報系統,平均報告時間從5天縮短到4小時,國家層面建立了72小時內快速鑒定300種病原體的技術體系。

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王賀勝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完善多部門協作機制,提升疾病預防控制能力,落實傳染病綜合防控措施,疾控事業發展邁上新台階。
一是加大投入,改善疾控體系服務條件。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斷完善疾控工作穩定的投入機制。「十四五」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積極優化中央預算內投資結構,累計安排131億元,支持國家、省、市、縣四級疾控體系建設。2023年,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方式下撥疾控項目經費176.87億元,用於重大傳染病、地方病等防控工作。
二是多措並舉,疾病防治服務質效齊升。我國傳染病網路直報系統,平均報告時間從5天縮短到4小時。國家層面建立了72小時內快速鑒定300種病原體的技術體系,100%的省級和90%的市級疾控中心具備核酸檢測和病毒分離能力。國家衛生應急隊伍對各省份全覆蓋。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持續維持在90%以上,通過合理布點、網上預約、上門服務等方式,不斷提升預防接種服務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三是齊抓共管,夯實疾控體系工作基礎。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傳染病防控工作。相關部門分工明確、各負其責、聯防聯控。人民群眾健康防病意識大幅提升,「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王賀勝提到,我國傳染病防控成效顯著,公共衛生防護網進一步築牢織密。在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控方面,新冠疫情防控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人禽流感、鼠疫、中東呼吸綜合征等傳染病疫情得到有效處置,在歷次重大自然災害中實現了災後無大疫。在重大傳染病防控方面,重點地區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總體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結核病發病率從2015年的65/10萬下降至2022年的52/10萬,死亡率維持在較低水平;血吸蟲病流行縣全部達到傳播控制標準。建立覆蓋全國的環境健康監測體系,地方病防治水平不斷鞏固提升。通過世界衛生組織消除瘧疾認證。麻疹、乙腦、流腦等多種疫苗可預防傳染病的發病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記者:李運恆 編輯:曹夢佳 校對:劉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