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法拉
編輯|法拉
前言
一個軍隊的伙食,對士兵很重要,吃得好吃得飽,便有精力保護國家,但有些國家軍隊的美食卻強差人意。
韓國能吃出老鼠糞便,印度吃「豬食」,連曾經的大英帝國,軍隊伙食都讓人瞠目結舌。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盤點伙食最差的四個國家。
韓國軍隊伙食
2017年到2022年期間,韓國防部曾接到過118起「官兵伙食內發現異物」的報告,異物種類繁多,有害蟲、塑料、金屬、甚至老鼠糞便。
這讓人聯想到20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時期,當時駐紮在韓國的美軍,大量丟棄「奢侈」的肉類、乳酪、香腸等罐頭食品。
韓國士兵則從垃圾堆里刨出這些殘羹剩飯,加入當地特色的辣白菜,煮成了一道「美食」。
而韓國軍人的伙食,每人每日伙食費僅2144韓元,約合人民幣11.3元,難以滿足基本需求。
他們的一日三餐以白米飯為主,輔以豆製品、海苔等低蛋白食物,很少有肉出現在餐桌上。
在這種條件下長期服役,難免對韓國軍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還有評論指出,韓國胃癌發病率全球第一,一定程度上也與軍隊伙食中的泡菜攻佔有關。
不過韓國軍隊伙食問題也存在一定合理性。該國自然資源匱乏,又需要供養駐紮境內的數萬名美軍士兵。在這種背景下,韓國軍隊「小本經營」可以理解。
而韓國國會曾就此事展開辯論,但提案增加軍費的動議最終被否決。畢竟韓國面臨人口老齡化等嚴峻問題,各部門都在苦苦支撐。
如何在資源緊張的情況下改善軍人伙食,保障他們身心健康,仍是韓國國防部門亟待解決的難題。
印度軍隊伙食
印度軍隊規模龐大,陸海空三軍人數高達130多萬,但這支龐大的軍隊卻面臨吃不飽的窘境,基層士兵的伙食經常不如豬狗。這一現象似乎與印度每年高達800億美元的國防開支格格不入。
事實上,高昂的軍費開支中,大頭都被購買武器裝備佔去。光是單價就高達3億美元的陣風戰機,性價比遠不如同類機型。
軍費還要支付武器的維護和更新,士兵的工資福利等項目。等到真正落實到伙食這一末端時,已經所剩無幾。
基層士兵把軍旅當成養家糊口的工作,提不起勁頭。中層軍官們則權力尋租,各種名目報銷差旅費。
幾乎所有的錢都被耗費在非必要的項目上,等到編製預算時,鐵定會捨近求遠,先保證面子工程,然後想方設法壓縮伙食費這種無形的開支。
印度飲食中碳水化合物佔比高,蔬菜較少。又由於宗教原因很少食用豬牛肉。每頓必有的咖喱、油炸食品等都偏高熱量。
這種高碳水、低蛋白的飲食結構,疊加缺乏鍛煉的軍營生活,導致基層士兵肥胖率居高不下,各種代謝疾病也時有所聞。
為減少支出,後勤部門甚至以廉價豬飼料取代正規伙食,用這些劣質飼料熬制咖喱湯,靠辣椒的掩蓋來糊弄士兵們。
如果不是偶有炊事員良心發現,這個驚世黑幕還不知要隱藏多久。與高消費的武器裝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基層士兵連溫飽都難保證。
這導致軍隊內部矛盾重重,近年來自殺身亡的士兵有近800人之多,約佔一個營的規模。有專家分析,這與伙食問題等民生壓力有直接關聯。
英國軍隊伙食
英國一貫以來都有著「歐洲美食荒漠」的惡名,其黑暗的烹飪技術與貧瘠的飲食文化可謂世界聞名。
英國菜不僅難以下咽,對身體的傷害也巨大。過分油膩的食物與高糖高熱量的飲料無處不在,英國人均脂肪肝發病率更是全球之最。
儘管英國成為世界強國的光輝歷史已成過去,軍力更是名落孫山,但英國伙食的奇葩風格卻歷久彌新。
對於英國普通民眾而言,他們的日常三餐可以說五花八門,從油膩的炸魚薯條,到難吃的烤豆子,應有盡有。
而對於英國士兵來說,他們的伙食情況比想像中還要慘上幾分。
英國如今國力日漸衰微,其國防軍費開支早已不如往日。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英國單兵每日伙食費僅2.45英鎊,約合人民幣21元。
相比之下,同在英軍服役的軍犬,每日伙食費高達4.27英鎊。英國士兵與軍犬伙食之間巨大的反差,足以說明英國軍隊後勤供應有多麼捉襟見肘。
事實上,在大英帝國鼎盛時期,英國軍人也沒吃上什麼好伙食,當年他們需要在戰場上親自動手煮飯,可想而知戰鬥環境有多艱苦。
如今英國軍隊的伙食情況,更是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據英軍士兵爆料,他們的日常伙食主要就腌菜、土豆和麵包這些廉價食材為主。
這些食材的儲藏條件極差,發霉變質屢見不鮮,就算是豬吃了這些食物,恐怕也會上吐下瀉。可以說,英國軍隊伙食之差,已經嚴重影響軍事戰鬥力。
日本自衛隊伙食
日本自衛隊的伙食比較簡陋,每餐只能保證最基本的熱量需求,從早餐的米飯、湯到午餐的主菜都較為單一。
他們的早餐通常是一小碗米飯,配上一小盅味增湯和幾片乾魚,可謂清淡得很。午餐和晚餐也大同小異,主要增加的是常見的菜式,但分量很少,常常吃不飽。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基層官兵還存在蹭飯的行為,可見平時的伙食有多拮据。這種情況在亞洲發達國家似乎難以置信。
當然,這些國家軍隊的伙食出現問題,也是個別現象,但就算是正常的伙食,也未必是最好的。
那知道了全球軍隊伙食最差的國家後,有沒有人好奇,我們國家軍隊的伙食是怎樣的呢?
中國軍隊的伙食
抗戰時期,我軍面臨艱苦的經濟環境,日寇的封鎖使糧食購買量嚴重不足,大米、麵粉等糧油極度稀缺。
每個戰士的口糧只有7兩小米、6兩土豆做的軟飯,以及4兩玉米、4兩土豆、半斤南瓜熬的稠飯,有時候甚至沒得吃,可見主食供給之匱乏,完全無法滿足人體正常需求。
除主食外,我軍只能依賴當地蔬菜度日,但種類單一,無法提供充足蛋白質。
烹調用炒法居多,勉強保留部分營養成分,部分菜肴製作時分開炒制,避免營養流失。但這遠遠不夠支撐高強度作戰。
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軍伙食條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實行「4+4+2」餐制。
即每餐有4樣主食、4個主菜和2個小菜,配餐水果等也異常豐富,從粗糧到精米,從野菜到鮮肉,海鮮等等。。
這種科學全面的伙食配置,不僅豐富營養,也十分注重口感。南北菜系兼顧,照料士兵的地域口味。
紅燒茄子、魚香肉絲等家常菜滿足從小吃香的小夥子,也讓新兵們對軍旅生活刮目相看。
節假日還供應特色菜,如餃子、年糕等,讓戰士們感受節日氣氛。
隨著國力增強,我軍的後勤保障體系也日趨完善。伙食管理制度建設紮實推進,採購使用的標準和程序也越來越規範、透明。
70多年風雨兼程,中國軍人的伙食從疲弱到昌盛,這是國力實力快速增強的結果,也體現了我國對部隊建設的高度重視。
無論環境如何變遷,我軍都有能力保障伙食供給,確保戰鬥力和戰略後備力不可撼動。
信息來源:
海峽網《韓國軍隊伙食吃龍蝦、意麵和壽司,被批作秀,軍內供餐問題依然嚴峻》
排頭博覽《7年間自殺800人!印度軍隊內部有多黑暗?伙食跟牲口一個水平》
觀察者網《日本航空自衛隊曬「營養均衡餐」,被日網民吐槽「不如監獄餐」》
觀察者網《英國士兵抱怨伙食太差 上級警告稱這是詆毀餐飲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