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演員孫藝洲在微博發文稱收到一張蟹卡的快遞,最後發現疑似詐騙。上海市公安局隨後發布微博稱,這是一種新型騙局:不法分子大範圍投遞大閘蟹兌換卡、濕巾等,以領獎為由,引導受害人掃碼進群後實施刷單詐騙。
《

漫畫:李曉軍
陌生快遞暗藏風險
今年國慶假期,山東濟寧市民張女士收到一份陌生快遞,裡面有一封以天貓名義寫的致謝信和一張金秋蟹禮提貨單。
致謝信上寫著:為讓更多顧客朋友享受到實打實的優惠和回饋,現全網隨機抽取100000名在平台有5年以上購物記錄的活躍用戶贈送2388型(價值約500元)鮮活螃蟹提貨卡。提貨卡背面提示需要用微信或瀏覽器掃描二維碼聯繫客服進行提貨。
張女士掃碼後進入一個類似客服聊天的界面。一名自稱是商家聯盟平台的客服稱,她「有幸」被選中,獲得18元紅包和大閘蟹一份。隨後,客服又給她推送了一個二維碼和一組數字,讓她掃描後進入商家活動群。進群後,群主開始發任務紅包,要求群里每個人完成相應的截圖任務,便可收到數額不等的紅包。
幾輪下來,該群突然被停用。但很快張女士又收到了群主的好友申請,通過後對方要求她下載商家App,有新人獎勵38.88元和大閘蟹禮品,並附上下載鏈接。張女士點擊鏈接顯示是另一款軟體,註冊完成後她又被拉入一個有近千名成員的群內,群主稱可訂閱相關商家店鋪獲得返利,後期升級後可接數據福利單做任務。
和張女士收到的蟹卡不同,廣東湛江的陳女士收到的快遞是一個水杯,裡面還有一封自稱來自「淘寶聯盟」的感謝信,以及商家周年回饋贈送的「刮刮樂」。
刮開後,陳女士發現中了一個10元的紅包和一份四季水果,兌獎方式為掃描「刮刮樂」右上角的二維碼。陳女士掃碼後,又跳出一個新的二維碼。因害怕受騙,她沒有進行下一步操作。
四川成都市民羅女士在莫名其妙收到一個手機支架後,選擇掃一掃二級頁面的二維碼。很快,頁面跳轉至一個聊天界面。客服讓羅女士提供手機號碼、「刮刮樂」照片、快遞單號進行驗證,通過後便讓她免費挑選一件贈品,可選項包括大米、牛奶、洗衣液、食用油等,隨後又發來一個二維碼要求其加群。
進群後,羅女士發現,群主會不定期發任務,群成員完成任務即可領紅包。任務多為安裝App、關注店鋪,每個任務會發4.8元或5.8元紅包。她根據指示下載App並完成註冊後,又被拉進兩個新群組,群主介紹稱:「能來到這個群的都是忠粉,忠粉有福利,可以升級會員,會員返的錢更多。完成一次捐贈任務即可升級,捐30元返60元。」
「具體任務是在某支付平台公益欄目內,選擇一個項目捐款30元,再上傳捐款證書截圖。隨後添加『數據分析師』,對方會指導我們在下載的App內完成一次購買,便能得到60元紅包。」羅女士回憶說,還有更高金額的返現,如捐150元返200元、捐350元返500元等,但前提是要往一個銀行賬戶內轉錢。
記者近日隨機採訪北京、湖南、廣東等地數十位群眾發現,不少人都收到過類似的陌生快遞,有的是手機支架,有的是充電寶,有的是網店促銷宣傳單或者刮獎卡,但無一例外這些物品上面都印著一個二維碼。有人及時止步,也有人損失了不少錢財。
刷單返利套路多多
這些陌生快遞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湖南長沙一位民警告訴記者,目前一些不法分子改頭換面,不再以短視頻、搶紅包等途徑發布點贊、刷單等虛假兼職信息,而是大範圍投遞大閘蟹兌換卡、濕巾、水果、手機支架、洗衣液、水杯等,以收快遞掃二維碼領獎為引流方式,引導受害人掃碼進群後實施刷單。
「這些人的套路是讓你看到實實在在的甜頭,逐步放下戒備,最後對他們絕對信任。這時候,他們就會引誘你下載軟體,完成刷單任務。當你不斷加大投入後,你會發現自己的本金和傭金都無法提出。此時,詐騙分子又會以『系統卡頓』『任務超時』『操作失誤』等理由,要求你繼續充值墊付。實際上,這些都是他們的話術,你根本沒有辦法提取自己的本金和傭金了。」該民警說。
他指出,這些陌生快遞之所以能夠精準發貨到人,是因為不法分子從源頭上掌握了大量的公民個人信息,「通過互聯網黑灰產業鏈獲得潛在受害人的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等,這些信息可能在各種網購環節中泄露」。
為什麼快遞送小禮物容易讓人上當受騙?該民警分析道,將具有實用性的日常生活用品作為「小禮物」,能讓目標群體嘗到甜頭。印在物品上的二維碼就容易讓人喪失警惕性併產生好奇心,進而掃碼操作。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杜秀軍提出,不法分子通過送小禮品或紅包套取用戶個人信息,然後利用個人信息進行詐騙等違法活動,根據後續行為可能構成詐騙罪、集資詐騙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等。而就套取用戶個人信息出售或提供給他人行為本身來說,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若平台方泄露個人信息,根據情節可能需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嚴重的可能構成刑事犯罪。不僅被泄露信息的個人可以依據民法典相關規定追究其民事責任,有關主管部門還可以根據網路安全法相關規定責令違法平台立即改正,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處一百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關閉網站、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可追究其刑事責任。」杜秀軍說。
合力打擊快遞詐騙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刷單返利、虛假網路投資理財、虛假網路貸款、冒充電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檢法、冒充領導熟人、婚戀交友10種詐騙類型已經成為最常見的高發案件,占發案的80%左右;其中刷單返利類詐騙發案率最高,占發案的1/3左右。
多地警方提醒,網路刷單返利類詐騙已逐步演化成變種最多、變化最快的一種主要詐騙類型,成為虛假投資理財、貸款等其他複合型詐騙以及網路賭博、網路色情等其他違法犯罪的主要引流方式,被騙百萬元以上的重大案件時有發生。受騙人群多為在校學生、老年人、低收入群體及無業人員。
受訪的業內人士提出,在此背景下,凝聚多方合力打擊陌生快遞詐騙刻不容緩。快遞公司要從嚴把關,實行快遞實名收寄制度,從源頭上阻止陌生快遞詐騙行為。市場監管、公安機關等部門應對此類詐騙行為採取「零容忍」態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過高額罰單、追究法律責任等方式,讓不法分子付出代價。
「梳理陌生快遞詐騙的套路,不難發現兩個特點:一是操作手段大批量、廣撒網,二是很多依託於網路平台和社群運營。」杜秀軍說,因此當務之急是斬斷泄露、販賣用戶個人信息的灰色產業鏈,公安機關可以考慮和快遞公司合作,針對此類快遞內容物輕薄、大批量寄出等特點,及時發現可疑行蹤,對詐騙窩點進行查封處理。
他認為,根據我國現行的郵政法和《快遞暫行條例》,快遞企業應當依法建立並執行郵件收寄驗視制度。發現郵件內夾帶禁止寄遞或者限制寄遞的物品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對於快遞包裹內有不明二維碼等疑似詐騙的情況,可以及時報公安機關處理。
「平台要落實好監管責任,通過技術甄別、暢通舉報渠道、做好風險提示等手段,及時發現並屏蔽可疑詐騙網站、規範社群運營,盡量為用戶創造安全可靠的使用場景。」杜秀軍建議。
他同時提醒,收件人也要加強防範,不輕易簽收陌生快遞,如遇可疑情況應拒絕簽收;切勿掃描陌生快遞內的二維碼,也不要點開陌生鏈接填寫銀行卡、身份證、手機號等個人信息;及時銷毀快遞單上的個人信息,做好個人信息保護。
作者|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麗娟 實習生 鄭婷 畢冉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