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近幾年出現了一個熱詞,小鎮青年。
百度百科有一個解釋:小鎮青年指出身在三四線及以下的縣城、鄉鎮,在老家生活工作、或前往大城市及省會周邊城市打拚的青年。
一個人,出生在落後的城市、農村,要麼在老家工作,要麼去到大城市打拚,那他就是妥妥的小鎮青年。
所謂的「小鎮」,就是一個地域範圍的限定。你出生在北上廣深,是當地的土著,那你就是大城市青年。出生於小鎮,那就只能是小鎮青年。
小鎮青年,不僅是一個代名詞,更是一種階層。出生在大城市,有車有房,基本是妥妥的城市中產。而小鎮青年,更偏向於低產。

02
在北上廣深,有無數的北漂、滬漂、廣漂、深漂。這些「漂族」,相當一部分,都是大學畢業的年輕人。
他們來到大城市的目標,有兩個。首先,為了謀求良好的工作機會,可以賺到錢;其次,希望紮根大城市,逃離山村、小鎮。
能夠達成這兩個目標的人,少之又少。因為大城市的競爭越來越大,門檻越來越高,對於普通人的要求也逐漸提升。
在廣州,如今一個7000元的崗位,就能引來名校碩士生的競爭、內卷。以前,本科生隨隨便便就能工資七八千,為什麼如今碩士生還要競爭月薪七千的工作呢?
因為大城市的整體學歷上去了,高學歷的人越來越多,而高工資的崗位非但沒有變多,還相對應減少,那高學歷的內卷就不可避免了。
在大城市找到工作,這是最基本的生存要求。如果連高收入的工作都找不到,那希望紮根在大城市,不過是幻想罷了。
身處於內卷漩渦當中的,大部分是小鎮青年。他們沒有選擇,只能硬著頭皮去內卷。

03
小鎮青年還需要面臨一個問題:到了35歲,就會被大城市的職場辭退。
圈中有個人,在上海工作,還未到35歲,就被公司辭退了。然後他就到處投簡歷,統統石沉大海。
後來,他才發現,現在的公司都招聘30歲以下的高學歷年輕人,而30歲甚至35歲以上的「老人」,就很難找到高薪的工作了。
雖然他還未結婚生子,但他這些年存款四十多萬,所以他毅然離開了上海,回到了四線城市的老家,如今靠網路接單生活。
我問他:未來有沒有結婚的打算?大城市那麼好,為什麼不在大城市再待一段時間,看看有沒有機會呢?
他這麼回答:我在老家只有一套老房子,存款也就四十來萬,有什麼資格結婚啊,與其婚後更痛苦,不如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至於說留在大城市,沒幾百上千萬,哪有資格在大城市買房,留在大城市?看過了繁華,不如回到老家,安安穩穩過好後半生。
這番話,說出了無數打工人的心聲。鐵打的大城市,流水的普通人。曾經的小鎮青年,終究活成了小鎮中年的模樣。

04
以往的小鎮中年,多半是指生活在三四線小城市、農村,已然結婚生子,勞碌工作養家糊口的中年人。
當下的小鎮中年,貌似發生了變化,有相當一部分人,單身生活,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隨著父母離去,就會活成「一人戶」。
上文談到的那個打工人,如今他已經超過35歲了,依舊單身,回到了老家。未來,像他這樣的人會越來越多。
當下,我們總說「農村光棍危機」,其實,這些人就是光棍群體的一份子。結不起婚,生不起孩子,沒有穩定的工作,是這些小鎮中年的宿命。
有人會說,如果結婚生子了呢?那處境會更糟糕。試想,連孑然一身的中年人都活得勉強,倘若還有一家老小需要他們養活,他們哪有這個能力呢?
小鎮青年,終究成長為小鎮中年,然後成長為小鎮老年。

05
小鎮老年,就更好理解了。不論你有沒有孩子,那你到了晚年,大概率需要成為留守老人,孤獨終老。
沒有孩子,需要孤獨終老,還能理解。為什麼有孩子的小鎮老年人,依舊需要孤獨終老呢?
因為他們的孩子,會在大學畢業後,涌到大城市打拚。孩子一打拚,就是十幾二十年的時間,留守小鎮的父母,不就沒有孩子陪伴了嗎?
父母早年到大城市打工,35歲後回到了小鎮安穩生活。隨著他們的孩子長大,也會到大城市打工,然後接近中年的時候回到小鎮生活。
小鎮青年,成為了大城市的打工人。小鎮中年,回到老家,活成了無奈者。小鎮老年人,只有孤獨終老的結果。
所以說,小鎮青年、中年和老年,是無數人都逃不過的宿命。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