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以色列又搞出了一個迷惑行為,或許會對目前的戰況造成直接影響。
在過去二十幾天里,以色列的糟糕表現是一個接著一個,先是對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言論暴跳如雷,要求其立刻辭職;在聯合國大會高票通過呼籲以色列停火的決議時,以色列又聲稱聯合國已經「沒有任何合法性」;以色列駐聯合國代表還在大會上展示了斬首視頻,遭到泰國代表的抗議。
(被泰國代表抗議的視頻片段)
這些拙劣的外交表演嚴重破壞了以色列的國際形象,透支了以色列及其背後的美國的軟實力。此外,以色列又搞出了一個令人極為不解的外交操作,那就是切斷了法塔赫的資金來源。
據《環球時報》報道,10月30日,以色列財政部長莫特里奇下令,停止向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法塔赫)移交資金,因為他懷疑法塔赫對哈馬斯提供了資金支持。
《以色列時報》稱,以色列內閣將會討論如何處理這些資金,是將其扣押下來,待衝突結束後再還給法塔赫,還是直接將這些資金用於以色列軍隊的費用或補償人質家屬。
不過並不是所有以色列人都支持這一決定,一些以色列官員就表示,切斷法塔赫的資金來源,可能會導致其崩潰,在約旦河西岸地區製造權力真空,最終讓哈馬斯或更加極端的政治組織趁虛而入。
(一)
法塔赫的資金來源為什麼會被以色列捏在手中呢?這就需要簡單介紹一下這個組織的歷史了。
1959年,巴勒斯坦民族英雄阿拉法特創立了法塔赫,主張通過武力消滅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屬於阿拉伯人的民族國家。隨後,阿拉法特領導法塔赫組織對以色列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襲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游擊戰時期的阿拉法特)
不過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中,埃及—敘利亞聯軍先勝後敗,迫使埃及和以色列單獨媾和,阿拉伯民族主義受到重創;在1982年的第五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軍隊衝進黎巴嫩南部,給予法塔赫沉重打擊。
自此之後,法塔赫就逐步轉變,放棄消滅以色列和堅持武裝鬥爭的綱領,主張使用和平方式,建立和以色列和平相處的巴勒斯坦國。
法塔赫的溫和主張一度取得了一些進展,比如在1993年,阿拉法特就和以色列總理拉賓簽署了《奧斯陸協議》,明確了「以土地換和平」的方針。但好景不長,1995年拉賓被極端猶太民族主義者刺殺,《奧斯陸協議》淪為一紙空文,法塔赫的聲譽因此受到打擊。
(在美國的調停下,1993 年巴勒斯坦總統阿拉法特與以色列總理拉賓簽署《奧斯陸和平協定》)
2004年,阿拉法特去世,法塔赫內部群龍無首,成為了一盤散沙,以色列則趁機收買了相當一部分法塔赫的幹部。
在這個過程中,組織更加嚴密、高效,對以色列態度更加堅決的哈馬斯,則迅速成長了起來。在2006年的巴勒斯坦選舉中,哈馬斯以絕對優勢一舉成為巴勒斯坦地區的執政黨。
對此始料未及的法塔赫拒絕交出政權,而以色列顯然也不願看到哈馬斯成為巴勒斯坦的執政黨,於是便大力支持法塔赫和哈馬斯打內戰。雖然法塔赫得到了以色列的支持,但哈馬斯卻擁有絕大多數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所以法塔赫大敗而歸,加沙地區完全被哈馬斯所控制,法塔赫只能在以色列的幫助下控制約旦河西岸地區。
由於是在以色列的幫助下才能發動內戰並繼續控制約旦河西岸地區,所以法塔赫對以色列的依賴性便不可避免地提升了。
原本以色列希望吞併約旦河西岸地區,不過在南黎巴嫩地區的治安戰和2006年的黎以戰爭讓以色列意識到,即使將該地區佔領,也要面臨無窮無盡的治安戰,不如讓一個溫順的代理人來管轄此地,所以法塔赫就在以色列的支持下繼續控制約旦河西岸地區。
不過以色列人的支持是有代價的,法塔赫允許以色列警察部隊在約旦河西岸「維持治安」,同時,法塔赫政權的全部關稅和超過六成的其他稅款,也由以色列「代為徵收和保管」。
(法塔赫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地區)
一旦法塔赫有什麼異動,以色列警察部隊就可以衝進約旦河西岸控制局勢,以色列財政部也會凍結稅款,威脅法塔赫就範。在2014年的護刃行動期間,以色列就曾凍結了法塔赫的全部稅款。
不過現在以色列凍結法塔赫的稅款,完全是損人害己的行為。因為法塔赫經過十幾年的馴化,完全唯以色列馬首是瞻。比如10月17日,加沙一座醫院被炸毀,造成數百人死亡,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民眾走上街頭進行抗議。可法塔赫居然出動安全部隊,使用催淚彈和震爆彈驅散抗議民眾。
一些評論家認為,此舉說明法塔赫已經成為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地區建立的「維持會」性質的組織。法塔赫不惜鎮壓聲援加沙民眾的示威活動,可以色列卻切斷了法塔赫的資金來源,這顯然會削弱法塔赫的行動力。
若約旦河西岸再爆發反以抗議,恐怕就得讓以色列警察部隊親自去鎮壓了。
此外,這一舉動也會進一步削弱法塔赫在巴勒斯坦人民心中的形象,從而導致其對約旦河西岸地區的控制力大幅度降低,甚至可能讓哈馬斯的勢力在約旦河西岸地區紮下根來,讓以色列陷入被兩面夾擊的被動局面。
(以色列或陷入被兩面夾擊的狀態)
(二)
按理說,以色列應該繼續支持法塔赫,讓巴勒斯坦民眾從內部分化,孤立哈馬斯勢力,但是卻跳出來痛擊自己的代理人,這若不是損人害己,還有什麼是損人害己呢?
那麼以色列政府為什麼要做這種損人害己的行為呢?這是因為現在的以色列政府所有政策的目的不是實現長久的國家利益,而是宣洩極端民族主義情緒。
如今的以色列執政黨利庫德集團前身就是臭名昭著的猶太恐怖組織伊爾貢,曾策划過大衛王飯店爆炸等恐怖襲擊,還曾屠殺過多個阿拉伯人村莊。利庫德集團和內塔尼亞胡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常常人為製造緊張態勢,然後再通過強硬手段「解決」相關問題。
這就使得不僅僅利庫德集團充斥著極端民族主義者,連絕大多數以色列人也被這種極端情緒所感染。「阿克薩洪水」行動後,受極端民族主義思想洗腦的以色列人強烈要求復仇,然而由於以軍戰備水平低下、軍事動員體系和預備役體系已經崩壞,對加沙的大規模地面攻勢又無法儘快展開,直到現在以軍也只攻入了加沙城郊的農業區,未能對城區發起攻勢,所以以色列亟需找到另一個組織來當自己的出氣筒。
而法塔赫高度依賴以色列,對以色列的欺凌根本沒有還手之力,簡直就是完美的出氣筒。而且自本輪巴以衝突爆發後,法塔赫也的確在一些國際場合譴責以色列、聲援加沙地區民眾、呼籲儘快停火。
雖然法塔赫實質上已經成為以色列的代理人,但名義上還是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是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巴勒斯坦代表。如果不在國際社會上為加沙人民說話,那麼其合法性就將蕩然無存,未來即使有以色列的支持,也無法繼續在約旦河西岸地區立足。
可是就連這幾句沒有實際意義的外交辭令,以色列也無法容忍,將其視為法塔赫與哈馬斯合作的「證據」,切斷了法塔赫的資金。
(被突襲後,以色列需要找到一個發泄口)
正如前文所述,這種行為顯然是極度損人害己的,但以色列已經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斷力。致使以色列失去外交能力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點是以色列建國最初的幾十年里都生活在亡國滅種的陰影之下,儘管隨著以軍在贖罪日戰爭中反敗為勝,阿拉伯國家消滅以色列的可能性已經極為渺茫,但這種與生俱來的安全焦慮卻始終縈繞在以色列人的心頭,驅使著他們做出一件又一件遠超必要的事情,不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外交場合。
第二點原因則是美國的偏袒,得益於本國對於美國中東戰略的重要性,以及猶太人在美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領域的重要地位,以色列自建國以來就一直得到美國的無底線偏袒。
無論以色列幹了多麼出格的事情,比如製造貝魯特大屠殺、轟炸聯合國維和部隊觀察站等等。這些事情若是別的國家所為,早就會被聯合國制裁,可是在美國的一再袒護下,以色列沒有為此付出任何代價。
這就讓以色列認為,不論自己做出什麼事情,都不會有代價,所以便愈發恣意妄為。然而美國的霸權不是永恆的,不可能永遠為以色列的行為買單。以色列這種只顧發泄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的外交政策,遲早會反噬以色列,為其帶來空前巨大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