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威脅報復俄羅斯,難道忘了,若無蘇聯幫助他們早已亡國

2023年10月25日12:39:04 國際 1714

以色列政黨領袖阿米爾·魏特曼在接受俄羅斯媒體採訪時,公開發出了威脅:

他說:「俄羅斯正在支持那些想對我們實施種族滅絕的納粹分子,俄羅斯將為此付出代價。我們不會忘記你們做了什麼,我們將確保烏克蘭獲勝,我們將確保你們為所作的付出代價。」

這自然不是他個人的想法,而是代表以色列社會的一種意見。

但是以色列人似乎忘記了一件事,如果不是蘇聯的幫助,他們的國家最多只能活到1948年,會踏入世界上最短命的國家行列。

以色列威脅報復俄羅斯,難道忘了,若無蘇聯幫助他們早已亡國 - 天天要聞

電視畫面

蘇聯到底給了以色列多大的幫助呢?

以色列建國有兩個很關鍵的時間節點:

一是1947年巴勒斯坦分治方案獲得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這是法理基礎,沒有這個前提,以色列建國很難成功。

二是以色列的建國之戰,以色列裝備和兵力都處於絕對劣勢。前期被打得差點亡國,但竟然神奇逆轉。

在這兩個關鍵時間節點,給予以色列幫助最大的並不是美國而是蘇聯

以色列總理拉賓曾在回憶錄中說,如果沒有蘇聯的大力幫助,以色列能否存活,將是一個未知數。

關於聯合國投票這件事,在此前的內容中筆者已經詳細描述過,這裡就簡單概括一下。

二戰結束後,英國巴勒斯坦問題交給聯合國處理。從那時候起蘇聯就支持猶太人建國。

當年分治方案的投票結果是,33票支持、13票反對、10票棄權。按照聯合國規定,分治方案必須獲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贊同才能通過。

以色列威脅報復俄羅斯,難道忘了,若無蘇聯幫助他們早已亡國 - 天天要聞

聯合國大會


蘇聯及其控制的捷克斯洛伐克白俄羅斯波蘭、烏克蘭都投了贊成票。計算一下,假設沒有蘇聯的這5票,分治方案是無法通過的。

當然在投票過程中,美國也幫了很大忙。這一階段,美蘇的功勞可謂不分伯仲。

但到了第二階段,蘇聯發揮的作用,將直接影響以色列的命運。

猶太人宣布建國後,阿拉伯聯盟立即組織部隊進入巴勒斯坦作戰。為避免擴大衝突,聯合國出台了武器禁運決議。

此後美國官方就沒有給以色列提供過武器,不過美國有大量猶太商人,他們以走私的方式偷偷向以色列運輸武器。也有部分美國猶太人偷渡去以色列參戰。

但沒有官方許可,這種偷偷摸摸的方式,數量肯定不會很大。

阿拉伯聯盟中的埃及約旦伊拉克都是英國的保護國,英國在當地有駐軍,他們可以直接從英國的武器庫中獲取武器。所以戰爭初期阿拉伯國家在軍事方面佔據絕對優勢。

阿拉伯聯軍裝備了大量飛機、坦克和大炮,總兵力4.2萬人。

以色列最初只有不到3萬人的民兵。飛機和坦克幾乎沒有,就連步槍都無法做到人手一支。

戰爭初期阿拉伯聯軍勢如破竹:

埃及從南線推進到距離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30多公里的阿什杜德,外約旦從東部推進到距離特拉維夫僅有10多公里的盧德拉姆拉,還圍困了耶路撒冷伊拉克軍隊一直推到圖勒卡爾姆,距離地中海只有11英里,幾乎將以色列攔腰切斷。

只要再打下去,以色列會毫無懸念地亡國。

以色列威脅報復俄羅斯,難道忘了,若無蘇聯幫助他們早已亡國 - 天天要聞

第一次中東戰爭

關鍵時刻,美國和蘇聯站出來,通過聯合國要求雙方停戰4周。這關鍵4周讓以色列起死回生。

以色列向猶太富豪募集了5000萬美元資金,前往捷克斯洛伐克購買武器。只不過他們晚了一步,開戰前捷克斯洛伐克已經向阿拉伯國家出售武器了。

蘇聯解密的外交檔案顯示,他們出面向捷克斯洛伐克施壓,要求把武器賣給以色列。最終捷克斯洛伐克與以色列達成了合作。

雙方的第一份合同就包括1萬支步槍、4500挺重機槍、300萬發子彈。這些彈藥先經匈牙利運送到南斯拉夫的一個港口,再海運到以色列。

後來以色列又高價租用了外國飛機直接從捷克斯洛伐克空運武器,這項行動代號為「巴拉克」,整個戰爭期間執行了95次。

其中第3次有明確的物品清單,包含:10000支步槍,3400挺輕機槍,3000萬發子彈。

以色列還向捷克斯洛伐克訂購了大批飛機和坦克。

截至1948年5月,以色列共向捷克斯洛伐克購買了價值2000萬美元的武器。這是什麼概念呢?檔案顯示當時斯皮特費爾噴火式戰鬥機的成交價僅23000美元。

以色列國父本·古里安在一份電報中表示,在第一次停戰結束前以色列已經儲備了5000萬發子彈,輕武器處於飽和狀態,而且以後也一直保持這個水平。

捷克斯洛伐克是內陸國家,這些武器都要經過匈牙利或者南斯拉夫轉運。當時聯合國實行禁運,沒有蘇聯的支持,這些國家不可能頂著制裁的壓力放行。

以色列威脅報復俄羅斯,難道忘了,若無蘇聯幫助他們早已亡國 - 天天要聞

以色列建國場景(劇照)

蘇聯提供的幫助遠遠無法用金錢衡量。

在蘇聯表態同意後,捷克斯洛伐克不僅幫助以色列訓練飛行員、傘兵。還訓練了一個「捷克旅」到以色列參戰。

組織者是獲得過「蘇聯英雄」稱號的捷克軍官安東尼·索霍爾,成員大多為猶太人。

蘇聯控制的東歐國家還為以色列輸送了大量移民。從1948年到1951年,東歐國家向以色列輸出了近30萬猶太移民。

這些移民當中不乏作戰經驗豐富的二戰退伍老兵。

到1948年10月,以軍人數接近10萬人,而且建立了海陸空三軍。而阿拉伯人數只補充到7萬人。勝利的天平開始傾斜。

停戰結束後,以色列進行10天的反攻,解除了首都東面的威脅。接著美國和蘇聯第二次要求停戰,這次停戰持續了3個月,讓以色列有更充足的時間準備。

當然,阿拉伯聯盟內部的分裂也是失敗的原因之一。停戰期間,他們沒花多少時間在軍事準備上,而是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吵鬧。

其實阿拉伯兄弟們並沒有真的打算幫巴勒斯坦人建國,只是想多佔他們的地盤。

尤其是外約旦,想佔領耶路撒冷以及南部內格夫區一些要地後就單獨與以色列媾和。戰後,他們便立即吞併了佔領的約旦河西岸的地盤。

內部矛盾,給了以色列各個擊破的機會。最終埃及軍隊被趕回西奈半島,被迫簽訂停戰協議。其他國家也陸續簽訂了停戰協議。

戰後格局,變成埃及佔據加沙,外約旦佔據約旦河西岸,除耶路撒冷舊城以外的土地被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完全被瓜分。

這種情況下聯合國分治決議無法實施。巴勒斯坦人想奪回失地,不斷採取極端手段攻擊以色列。

以色列只能採取更狠的手段報復。因為他們已經跟埃及、外約旦、敘利亞等國簽訂的停戰協議,不可能輕易歸還國土。

以色列威脅報復俄羅斯,難道忘了,若無蘇聯幫助他們早已亡國 - 天天要聞

巴以衝突

所以第一次中東戰爭成了中東局勢的轉折點,此後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衝突再也沒有停止過。

毫無疑問,蘇聯是這個轉折點中最為關鍵的因素。蘇聯給人給武器,如果沒有蘇聯的幫助,以色列最多能活到1948年。

俄烏戰爭期間,澤連斯基曾多次向以色列索要武器援助,正是基於與俄羅斯的關係,以色列始終沒有鬆口。

但如今,以色列把俄羅斯看作哈馬斯的幕後操縱者,戰後他們的關係會發生轉變嗎?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何可、方興東、林宇陽 | 全球共通視角下中國國際傳播的知識圖景 - 天天要聞

何可、方興東、林宇陽 | 全球共通視角下中國國際傳播的知識圖景

【內容提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明確提出「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的戰略目標,進一步彰顯了國際傳播在新聞傳播學科中的重要地位,顯著拓展了其理論與實踐的內涵與外延,觸及國際關係、跨文化傳播、社會化傳播與文明互鑒等更深層次維度,
美國明尼蘇達州發生山火 過火面積超80平方公里 - 天天要聞

美國明尼蘇達州發生山火 過火面積超80平方公里

當地時間5月13日,美國明尼蘇達州聖路易斯縣發生山火,共燒毀超80.9平方公里的土地,摧毀數十座建築物。州長調動州國民警衛隊協助滅火。據悉,仍有150座建築處於強制疏散令之下。(央視記者 許弢) 2025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
【三抓三促 · 優化營商環境】張掖中院評查組督導評查山丹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推動司法鑒定工作提質增效 - 天天要聞

【三抓三促 · 優化營商環境】張掖中院評查組督導評查山丹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推動司法鑒定工作提質增效

為進一步規範司法鑒定評估工作,深化「鑒源」治理工作成效,切實提升審判執行質效和司法公信力。近日,張掖市中級人民法院專項評查組下沉山丹法院開展司法鑒定督導評查工作。此次評查主要通過調閱卷宗、現場指導、座談交流等方式,對我院司法鑒定等等方面工作
法治賦能 所所齊動  著力打造基層治理「法治樣板間」 - 天天要聞

法治賦能 所所齊動 著力打造基層治理「法治樣板間」

5月12日下午,徐匯區司法局組織召開2024年徐匯區司法所法治賦能基層治理項目成果展示會。上海市司法局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處處長俞靜賢、上海師範大學賀朝霞教授、徐匯區司法局副局長聶元軍出席會議。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科及13個街鎮司法所負責人參加
新聞分析:為何沙塵天氣近期頻頻「返場」? - 天天要聞

新聞分析:為何沙塵天氣近期頻頻「返場」?

雖已立夏,新疆、內蒙古、甘肅等地仍多次出現揚沙浮塵天氣,局地出現沙塵暴。甘肅省氣象局總工程師張強介紹,今年春季以來,西北地區沙塵天氣呈現多發態勢,局地沙塵天氣較歷年同期偏多。 沙塵天氣頻頻「返場」,引起公眾關註:沙塵天氣頻發的狀況是否正常?出現沙塵天氣的原因有哪些?今年沙塵天氣呈現哪些特點? 蘭州中心...
羅馬教皇這個表態,引起美國媒體關注 - 天天要聞

羅馬教皇這個表態,引起美國媒體關注

據美國新聞網站「每日野獸」報道,新當選的羅馬教皇羅伯特·普雷沃斯特近日在被問及「有什麼話想對美國說」時,給出了一個極為簡短但信息量很大的回應。 從「每日野獸」給出的視頻來看,在被一家美國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