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水位突破12米了。
這是如何做到的呢?此前給大家披露過,那就是我國三峽水庫今年的水位也出現了大漲,在15天的時間之中,水位就逼近了170米,這也是我國2023年9.10時段,啟動175米蓄水的快速變化。

所以,很多人可能看到鄱陽湖的改變,的確也想到了,是不是三峽水庫加大放水帶來的?的確,三峽水庫的放水動態變化是存在的。
這恰好鄱陽湖的水位也突破了12米,結束了一段時間的低水位以下的局面。
所以,這兩者是不是真的有關係呢?其實這個問題並不簡單。

的確,在三峽水庫逼近175米蓄水後,不少人就在呼籲應該加大放水,因為鄱陽湖,洞庭湖等湖泊沒有多少水,水位也是時不時保持低水位的狀態。
結果呢,也告訴了大家,三峽水庫其實也在放水,只是存在大小波動。
所以,很多人看到三峽水庫水位其實變化不大,一直保持逼近170米的態勢,一直沒有翻過這道坎,這也完全正常,畢竟水位的變化需要「動態維持」。

而且,175米的蓄水位只是一個「臨界值」,如何改變都是正常現象,只要最終蓄水175米的目標達到了就行。
同時,三峽水庫在每年汛末蓄水,在枯水期至次年汛前逐漸釋放並騰出庫容,以「蓄豐補枯」調度,為今冬明春長江流域的航運、供水、生態、發電等需求提供有力保障,所以,如果實現175米蓄水,那可能更加好一點。

而這一次關於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位上漲,的確有可能與時不時——三峽水庫加大放水存在一點關係,但這也並非是絕對性的關係,從綜合性的因素來講,還是與自身的變化關係最大。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鄱陽湖的屬性並不是大家想得那麼簡單。

的確,在經歷2022年的氣候巨變之下,不少人將鄱陽湖的改變與三峽大壩聯繫非常強烈,這與曾經的鄱陽湖完全沒有辦法比較,它在高水位——達到20米的時候,可以實現4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水面積,而平均水位而言,也是在14米——15米左右,也能夠超過3000平方公里的水位。
所以,這個時候的狀態,也才真正意義上算得上第一大淡水湖。

但是,自從2022年後,大家似乎一直看到水位都是保持較低的狀態,真的與三峽改變氣候有關嗎?這個問題已經多次說明了。
關於三峽大壩影響氣候的問題,我國也公開發布過關於這方面的報告,那就是——《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並且裡面明確說明了:
三峽建庫後,對庫區及鄰近區域溫度、濕度、風和霧的影響範圍一般不超過10公里。
對降水量的影響則是:域內的年平均降水量增加3mm,水庫上空及沿岸的背風地帶降水量會有所減少,氣流迎風坡降水量會有所增加。
從這個數據大家可以看到,根本改變不了所謂的長江氣候,更加不會直接影響到鄱陽湖的氣候,而我國長江的氣候改變,完全是因為地球的氣候改變了。

而且從氣候的改變模式來看,不僅是中國的長江,還有其他國家的河流也是如此。
所以,這兩者完全沒有自給性的氣候關係,這裡面誤解太深,可能很多人說,你看在修建三峽前,沒有看到什麼乾旱,少雨,修建之後就出現了
那你對比一下,曾經地球出現如此多的極端性氣候了嗎?世界各國說什麼超50度高溫,極端性乾旱了嗎?這不是一樣的道理嘛。

不要用所謂的曾經對比未來,這兩者沒有關係,地球的氣候改變了,這是事實。
而這一次鄱陽湖的水位上升,的確與三峽水庫加大放水存在「一丁點」的關係,可能實現「水平衡」。
但是,自身的變化才是最為重要的,而不是長江的水源問題。
因為鄱陽湖是需要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江河及博陽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區間來水。
這些水系的水出現了增加,那必然也就實現了水位的進一步提升了,而事實的數據顯示,的確江西的降雨增加了。

在9.11至9.26時段,江西全省降水量78.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3倍,尤其贛州地區107.6毫米,偏多近2倍。
而且,在9.27時段觀察的數據顯示,五河入湖流量1990秒立米,出湖流量1830秒立米,容積29.6億立方米。
所以,這就是推動鄱陽湖水位上漲的因素。

但是,這水位可能也維持不久,只要沒有降雨,那水位也會下降,依靠「長江水倒灌」來實現穩定,這個可能性也不大。
由於鄱陽湖是屬於過水性、吞吐型、季節性重要湖泊,所以,在這些時段的變化極大,這其實也是很多人期待建設鄱陽湖水利大壩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為只有建設完成之後,才可能實現水源的穩定性發展。

不過,關於水利樞紐的建設,一直都是爭議的階段,並且已經有長達20年左右了,這背後的原因主要是對鄱陽湖生態系統破壞的爭議。
所以,有人支持建設,也有人反對建設,但是終究這一個目標價值,還未徹底的走到一塊,以至於整個項目也就只有多次方案公布,但是沒有具體實施等問題。

所以,未來會不會建設起來,這個屬於未知數。但是,只要達到了一個平衡點,那鄱陽湖水利樞紐的建設,也就成為了顯而易見的事實。
反正綜合情況來說,修建不修建都要從實際性的價值出發,如果沒有達到都能接受的點,只會繼續這樣保持爭議,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還是那句話,氣候改變不斷增強,無論是我國,還是世界其他國家都是如此,不少人將水利樞紐與氣候改變的問題聯繫在一起。
這的確存在一定的關係,但是也沒有大家說得那麼強,改變的問題也披露了,如果還是堅持那麼認為,只能說,每個人看法不一樣,也不能左右,所以,參考,討論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