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天突破12米!鄱陽湖水位上漲,與長江三峽大壩放水有關?

2023年10月03日20:00:23 國際 9924

好消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水位突破12米了。

這是如何做到的呢?此前給大家披露過,那就是我國三峽水庫今年的水位也出現了大漲,在15天的時間之中,水位就逼近了170米,這也是我國2023年9.10時段,啟動175米蓄水的快速變化。

17天突破12米!鄱陽湖水位上漲,與長江三峽大壩放水有關? - 天天要聞

所以,很多人可能看到鄱陽湖的改變,的確也想到了,是不是三峽水庫加大放水帶來的?的確,三峽水庫的放水動態變化是存在的。

這恰好鄱陽湖的水位也突破了12米,結束了一段時間的低水位以下的局面。

所以,這兩者是不是真的有關係呢?其實這個問題並不簡單。

17天突破12米!鄱陽湖水位上漲,與長江三峽大壩放水有關? - 天天要聞

的確,在三峽水庫逼近175米蓄水後,不少人就在呼籲應該加大放水,因為鄱陽湖,洞庭湖等湖泊沒有多少水,水位也是時不時保持低水位的狀態。

結果呢,也告訴了大家,三峽水庫其實也在放水,只是存在大小波動。

所以,很多人看到三峽水庫水位其實變化不大,一直保持逼近170米的態勢,一直沒有翻過這道坎,這也完全正常,畢竟水位的變化需要「動態維持」。

17天突破12米!鄱陽湖水位上漲,與長江三峽大壩放水有關? - 天天要聞

而且,175米的蓄水位只是一個「臨界值」,如何改變都是正常現象,只要最終蓄水175米的目標達到了就行。

同時,三峽水庫在每年汛末蓄水,在枯水期至次年汛前逐漸釋放並騰出庫容,以「蓄豐補枯」調度,為今冬明春長江流域的航運、供水、生態、發電等需求提供有力保障,所以,如果實現175米蓄水,那可能更加好一點。

17天突破12米!鄱陽湖水位上漲,與長江三峽大壩放水有關? - 天天要聞

而這一次關於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位上漲,的確有可能與時不時——三峽水庫加大放水存在一點關係,但這也並非是絕對性的關係,從綜合性的因素來講,還是與自身的變化關係最大。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鄱陽湖的屬性並不是大家想得那麼簡單。

17天突破12米!鄱陽湖水位上漲,與長江三峽大壩放水有關? - 天天要聞

的確,在經歷2022年的氣候巨變之下,不少人將鄱陽湖的改變與三峽大壩聯繫非常強烈,這與曾經的鄱陽湖完全沒有辦法比較,它在高水位——達到20米的時候,可以實現4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水面積,而平均水位而言,也是在14米——15米左右,也能夠超過3000平方公里的水位。

所以,這個時候的狀態,也才真正意義上算得上第一大淡水湖。

17天突破12米!鄱陽湖水位上漲,與長江三峽大壩放水有關? - 天天要聞

但是,自從2022年後,大家似乎一直看到水位都是保持較低的狀態,真的與三峽改變氣候有關嗎?這個問題已經多次說明了。

關於三峽大壩影響氣候的問題,我國也公開發布過關於這方面的報告,那就是——《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並且裡面明確說明了:

三峽建庫後,對庫區及鄰近區域溫度、濕度、風和霧的影響範圍一般不超過10公里。

對降水量的影響則是:域內的年平均降水量增加3mm,水庫上空及沿岸的背風地帶降水量會有所減少,氣流迎風坡降水量會有所增加。

從這個數據大家可以看到,根本改變不了所謂的長江氣候,更加不會直接影響到鄱陽湖的氣候,而我國長江的氣候改變,完全是因為地球的氣候改變了。

17天突破12米!鄱陽湖水位上漲,與長江三峽大壩放水有關? - 天天要聞

而且從氣候的改變模式來看,不僅是中國的長江,還有其他國家的河流也是如此。

所以,這兩者完全沒有自給性的氣候關係,這裡面誤解太深,可能很多人說,你看在修建三峽前,沒有看到什麼乾旱,少雨,修建之後就出現了

那你對比一下,曾經地球出現如此多的極端性氣候了嗎?世界各國說什麼超50度高溫,極端性乾旱了嗎?這不是一樣的道理嘛。

17天突破12米!鄱陽湖水位上漲,與長江三峽大壩放水有關? - 天天要聞

不要用所謂的曾經對比未來,這兩者沒有關係,地球的氣候改變了,這是事實。

而這一次鄱陽湖的水位上升,的確與三峽水庫加大放水存在「一丁點」的關係,可能實現「水平衡」。

但是,自身的變化才是最為重要的,而不是長江的水源問題。

因為鄱陽湖是需要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江河及博陽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區間來水。

這些水系的水出現了增加,那必然也就實現了水位的進一步提升了,而事實的數據顯示,的確江西的降雨增加了。

17天突破12米!鄱陽湖水位上漲,與長江三峽大壩放水有關? - 天天要聞

在9.11至9.26時段,江西全省降水量78.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3倍,尤其贛州地區107.6毫米,偏多近2倍。

而且,在9.27時段觀察的數據顯示,五河入湖流量1990秒立米,出湖流量1830秒立米,容積29.6億立方米。

所以,這就是推動鄱陽湖水位上漲的因素。

17天突破12米!鄱陽湖水位上漲,與長江三峽大壩放水有關? - 天天要聞

但是,這水位可能也維持不久,只要沒有降雨,那水位也會下降,依靠「長江水倒灌」來實現穩定,這個可能性也不大。

由於鄱陽湖是屬於過水性、吞吐型、季節性重要湖泊,所以,在這些時段的變化極大,這其實也是很多人期待建設鄱陽湖水利大壩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為只有建設完成之後,才可能實現水源的穩定性發展。

17天突破12米!鄱陽湖水位上漲,與長江三峽大壩放水有關? - 天天要聞

不過,關於水利樞紐的建設,一直都是爭議的階段,並且已經有長達20年左右了,這背後的原因主要是對鄱陽湖生態系統破壞的爭議。

所以,有人支持建設,也有人反對建設,但是終究這一個目標價值,還未徹底的走到一塊,以至於整個項目也就只有多次方案公布,但是沒有具體實施等問題。

17天突破12米!鄱陽湖水位上漲,與長江三峽大壩放水有關? - 天天要聞

所以,未來會不會建設起來,這個屬於未知數。但是,只要達到了一個平衡點,那鄱陽湖水利樞紐的建設,也就成為了顯而易見的事實。

反正綜合情況來說,修建不修建都要從實際性的價值出發,如果沒有達到都能接受的點,只會繼續這樣保持爭議,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17天突破12米!鄱陽湖水位上漲,與長江三峽大壩放水有關? - 天天要聞

還是那句話,氣候改變不斷增強,無論是我國,還是世界其他國家都是如此,不少人將水利樞紐與氣候改變的問題聯繫在一起。

這的確存在一定的關係,但是也沒有大家說得那麼強,改變的問題也披露了,如果還是堅持那麼認為,只能說,每個人看法不一樣,也不能左右,所以,參考,討論就行。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針對特朗普政府法案,馬斯克發出最嚴厲威脅! - 天天要聞

針對特朗普政府法案,馬斯克發出最嚴厲威脅!

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外媒報道,當地時間6月30日,圍繞美國總統特朗普稱為「大而美」的大規模稅收與支出法案,在美國參議院為最終表決進行辯論時,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通過在社交平台X發帖發出最嚴厲威脅。
澳洲拉響紅色警報, 航班大面積取消, 華人被困機場! - 天天要聞

澳洲拉響紅色警報, 航班大面積取消, 華人被困機場!

//前言//澳洲又迎來極端惡劣天氣!「炸彈氣旋」來襲,帶來狂風暴雨洪水,航班大面積停運,氣象局和中國駐悉尼總領館,緊急發出預警!#01:爆炸氣旋襲擊澳洲狂風暴雨洪水三重襲擊澳洲再度進入極端天氣模式,多地發布了緊急預警!
佩通坦被暫停泰總理職務 表示將在15天內努力申辯 - 天天要聞

佩通坦被暫停泰總理職務 表示將在15天內努力申辯

3月26日,在泰國曼谷,佩通坦(右)在不信任動議被否決後向人們致意。新華社發(拉亨攝)新華社曼谷7月1日電 泰國憲法法院7月1日宣布,受理有關調查總理佩通坦是否存在違憲行為的請願書,並決定即日起暫停佩通坦行使總理職權。
90天緩徵期臨近,印度歐盟直接對美國劃紅線 - 天天要聞

90天緩徵期臨近,印度歐盟直接對美國劃紅線

歐盟和印度坐不住了,眼見懂王的90天紅線即將臨近,歐盟印度連忙對美「跳反」,紛紛對對特朗普划出了紅線,而更讓一眾國家沒想到的是,我方直接開始乘勝追擊,再次堅定了自身立場。特朗普在今年4月2日宣布了他的「對等關稅」政策,在遭到世界各國的反制,
市政協舉辦委員履職分享專題講座 - 天天要聞

市政協舉辦委員履職分享專題講座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6月30日,市政協舉辦委員履職分享專題講座。市政協主席張錦出席,市政協副主席楊平、何曉東、李用奇、劉敏和秘書長吳勇參加。 講座邀請市政協委員楊雲蕾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解讀」為題,圍繞營商環境改善,從立法背景、核心條款、實踐路徑等方面進...
宋樂偉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專題黨課上強調:鍥而不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以優良作風為徐州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 天天要聞

宋樂偉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專題黨課上強調:鍥而不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以優良作風為徐州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根據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安排,7月1日,市委書記宋樂偉就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講專題黨課,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鍥而不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以優良作風為徐州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保障。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沈峻峰主持,...
通訊:在「香港共慶回歸賽馬日」聆聽「尖叫30秒」 - 天天要聞

通訊:在「香港共慶回歸賽馬日」聆聽「尖叫30秒」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香港7月1日電 題:在「香港共慶回歸賽馬日」聆聽「尖叫30秒」中新社記者 戴夢嵐驟雨初歇,薄霧瀰漫,香港賽馬會(簡稱「馬會」)沙田馬場跑道草皮更顯青翠。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紀念日,「香港共慶回歸賽馬日」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