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初,據俄羅斯塔斯社消息,俄羅斯正式宣布暫停掉與印度進行盧比的貿易結算。
一直以來,印度都是俄羅斯的貿易夥伴,雙方在經貿、軍事、能源等多個領域都締結了牢固的雙邊貿易關係。
而且印度和俄羅斯合作由來已久,早在蘇聯時期,兩國關係就非常密切,蘇印關係甚至一度要好於中蘇關係。
可是,就在2023年,俄烏衝突爆發一年,世界邁向多極化發展趨勢的這個時代,俄羅斯與印度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問題,要導致兩國的雙邊貿易暫時停止使用盧比結算?
中俄印這個大三角關係,又將迎來怎樣的挑戰?
印度特色
在國際貿易上,一直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與中國人做生意,敲定單子就能發貨;與美國人做生意,付完定金就能發貨;與印度人做生意,全款沒到賬必不發貨。
這句話並不單單只是一句玩笑話,它是世界各國外貿公司在多年的國際貿易中,歷經無數經驗教訓總結出來的一句箴言。
中國人做生意講究信譽,因此即使不付定金,也不擔心後續會賴賬。而美國人比較注重程序,在做生意時會嚴格的按照流程辦事,因此只要交付定金,基本上就可以進行正常貿易。
除了美國以外,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商貿公司也是如美國這樣行事,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嚴格按照合同流程辦事,方便理清責任。
可是在這兩種交易模式之外,還有一個比較奇葩的國家,那就是印度。
在國際外貿中,吃過印度人的虧的公司數不勝數,以至於到後來,印度人在做生意這一塊的信譽可以說基本等於零。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印度人做生意的特點,那就是「干大事惜身,見小利忘命。」或者用我國網友說的,印度人做事,不佔便宜就覺得是吃虧。
在國際貿易中,唯獨以印度客戶最挑剔,在按照正常流程付過定金之後,收到定金的公司會把貨物發齊,然後對方再付尾款。可是,當印度人收到貨之後,總會以各種方式拖欠付款,甚至於直接賴賬。
關於印度人賴賬的歷史,可謂「罄竹難書」,數不勝數。舉個典型的例子,在2010年時,印度阿尼爾公司曾經向我國上海電信公司訂購了一批價值超過百億的設備。
而在當時,阿尼爾公司因為陷入債務糾紛,資金鏈斷裂,因此難以在短期內籌集到如此多的款項,因此,為了及早拿到設備,挽救自己公司的經營困局,阿尼爾公司選擇了找我國銀行貸款。
在2010年,阿尼爾公司在印度是屈指可數的大集團,我國銀行見是這個體量的公司,因此在經過正常的審批程序之後,就將錢貸給了阿尼爾公司。可是沒想到,這筆錢一貸出去,阿尼爾公司就再也沒提過還錢的事。
不僅如此,連上海電信公司的那批價值百億的設備,最後也被阿尼爾集團以各種方式賴賬,最後實際支付的資金不到60億。多年催款未果之後,中國銀行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在印度起訴阿尼爾公司。
可是,印度並不是如我國這般重視營商環境的國家,其國內政商勾結之深,貪腐之嚴重,是我們所無法想像的。印度政府甚至為了打贏這場官司,專門修改了幾條法律,以迎合阿尼爾公司。
如此這般,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我國的銀行損失嚴重,而阿尼爾公司所欠的貸款,至今也分毫未還。
令人氣憤的是,阿尼爾公司並非是償還不起貸款。在這筆交易之後,阿尼爾公司迅速的扭虧為盈,並且公司市值進一步擴大,到2014年底,阿尼爾集團的資產保有量預計超過5000億美元,且其集團現金流也無比充裕。之所以欠錢不還,只是其不想還,而非不能還。
在官司風波之後,阿尼爾非但沒能如我們所預想的那般,信用破裂,商業收縮。相反,他在印度還被視為「大英雄」,頻頻登報,接受電視台訪問。
在印度,欠錢不還並非是一件羞恥的事情,印度的老百姓反而將這個視為能力的象徵,尤其是能夠賴掉印度的「死對頭」-中國的錢,這更令印度的民眾感到「光榮」。
長久以來,印度就將自己的地位看得過高,他們不僅認為自己是南亞的「霸主」,更應該是整個亞洲的「霸主」。
而面對在二十一世紀以來迅速崛起的中國,整個印度從官方到民間,都對中國抱著一股莫名的敵意,因此阿尼爾集團的違約事件,在印度國內會給其造成的負面影響可想而知,基本上等於沒有造成負面影響。
從阿尼爾集團違約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大概了解到印度人做生意有多麼的不講信譽。需要說明的是,他們不僅僅是針對中國,無論和世界上的哪個國家做生意,印度人一貫以如此方式行事,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算是「一視同仁」了。
搞清楚這個前提,我們再回頭來看看此次俄羅斯與印度的這條新聞。
「二道販子」
俄羅斯宣布暫停掉與印度進行盧比的貿易結算,這條新聞的背後,其實還是印度的一次惡性違約事件所導致的後果。
自2022年俄烏衝突以來,西方世界對俄羅斯加緊了貿易制裁,美國不僅將俄羅斯驅逐出SWFT(國際資金清算系統),還號召其所有的盟友國停止購買俄羅斯的能源、糧食等產品。
西方世界對俄羅斯的貿易制裁,讓經濟情況本就不好的俄羅斯更加的雪上加霜。眾所周知,俄羅斯是一個能源和糧食出口國,其獲得外匯的主要方式就是石油、天然氣貿易。
早在蘇聯時代,俄羅斯的輕工業就發展的很緩慢,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的重工業體系優勢也不復存在。在失去了SWFT系統支持以後,俄羅斯在國際上進口國內市場的必需品就變得十分困難。
俄羅斯被制裁的難受,西方世界同樣也不好過。為了彌補禁售俄羅斯石油帶來的漏洞,美國總統拜登自2022年四月伊始至2023年5月,累計拋售了超過2億桶戰略石油儲備。
但是對於恐慌的國際能源市場來說,這仍舊無濟於事。尤其是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具體以中東國家為主)在宣布石油減產後,國際大宗能源價格瘋漲,且不見停止跡象。
在這輪制裁中,中國不僅沒有遭受多少損失,反倒是因出售石油期貨而從中獲利不少。當然,印度也同樣在其中,依靠出口石油而賺取了大量外匯。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生產國,所需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巨大,劇烈波動的國際能源價格本應是給中國市場帶來衝擊才對,但為什麼還會獲利呢?
這是因為,中國早先就與俄羅斯、伊朗等國簽署了長期的能源供應協定,波動的能源價格並不影響中國從這些國家中購買能源,因為其價格是協議擬定的,而非國際價格走勢。
與此同時,美歐等國,他們禁止從俄羅斯採購石油,但缺出來的石油供應卻無法從其他地方填補。美國自頁岩油革命以後,勉強解決了石油進口的問題,但石油資源匱乏的歐洲就沒有這麼好運了。
自從禁售俄羅斯能源後,北約各國CPI指數飆升,通貨膨脹嚴重,且疊加了新冠帶來的經濟萎縮,這導致歐洲經濟惡化到了難以想像的地步。
既然無法離開俄羅斯的石油,但是又無法公開從俄羅斯購買,那該怎麼辦呢?於是,歐洲各國想了一個「聰明」的辦法,從中國、印度、越南等國以高於國際能源價格的方式購買石油,彌補本國需求。
只是,中國作為長期需求能源的國家,再加上長期穩定的政策延續性,不可能因為國際局勢的變化而大量出售自己的石油儲備。因此在這輪國際石油貿易中,中國雖然有出售給西方石油,但是總量並不大。
同樣的,越南因國力問題,也無法大量進口俄羅斯石油再轉賣出去,那麼剩下的國家,自然只剩下印度。於是,印度搖身一變,變成世界上最大的「二道販子」,成為向歐洲各國供應石油的主要國家。
印度本身的石油產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他能夠向西方大量供應石油,自然是因為他們從俄羅斯大量進口石油。而俄羅斯的石油經過印度之手,突然又變成可以用的、「乾淨的」的石油了。在這輪貿易的背後,也揭示了西方所謂的制裁本質上就是霸權行徑。
印度通過轉賣石油賺取外匯,而俄羅斯同樣也需要將自己產的石油賣出去,於是兩國一拍即合。
但這同時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俄羅斯已經被美國開除出SWFT結算系統了,俄印之間的石油貿易無法用美元結算,印度也沒有那麼多的盧布可以支付。於是,經過兩國協商,俄羅斯允許印度用其本國貨幣盧比進行結算。
慣犯
就這樣,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印度大量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再轉賣給歐洲各國。印度賺取了大量美元外匯,心中自然樂開了花,可是俄羅斯的心中卻一直有股隱憂,那就是他賬面上的盧比過於龐大,已經快要達到失衡的地步了。
俗話說,「欠人十萬,你只是孫子,欠人一億,你就是爺爺。」當俄羅斯的外匯中聚集了大量的印度盧比的時候,俄羅斯就要考慮這筆外匯該怎麼花出去了。
印度不等於美國,他們的盧比的國際信譽並不高,很難在世界上其他的地方進行貿易結算。甚至可以說,俄羅斯擁有的盧比,除了找印度買東西外,根本沒有其他的用處。截止到2023年5月,俄羅斯外匯中的盧比已經累計有1470億美元了。
於是,自今年開始,俄羅斯商貿部拿著這筆資產到印度購買大宗商品。可這個時候,印度人雞賊的屬性再次暴露,他們竟然宣布,禁止俄羅斯在印度境內使用盧比交易,只能使用美元。
這下,俄羅斯人傻眼了。要知道,各國貨幣本質上就是一堆廢紙,只是因為國家政府賦予了其法定權力,它才能進行正常交易。由於印度貨幣在世界貨幣籃子中的權重並不高,因此盧比基本上只能在印度才能使用出去。可是印度現在竟然公開宣布拒收盧比,那麼俄羅斯手中的這價值一千多億美元的盧比豈不就是一堆廢紙?
另一方面,俄羅斯與印度的交易還在進行,俄羅斯賬面上的盧比還在源源不斷的增加。可是若沒有花出去的機會,要這堆廢紙又有何用?所以在今年6月2日,俄羅斯宣布暫停掉與印度的盧比結算,且並未通知恢復日期。
俄羅斯人一暫停,印度人又急了,他這邊賺美元賺的好好的,俄羅斯這個「冤大頭」突然不賣石油了,這誰受得了?於是,印度找到俄羅斯交涉,要求他們開放石油貿易通道。
可是俄羅斯人也不傻,你拿盧比買我的石油,一轉手都變成了美元,我手裡的盧比你又不讓用,那我這不等於白送么。於是,俄羅斯要求,要麼開放雙邊的盧比結算,要麼改用美元換成交易,要麼使用人民幣結算。
其實,看到這裡,身為一名中國人,倒也不必激動或開心。俄羅斯提出的用人民幣結算,本質上還是為了給印度「上眼藥」,而並非真的願意用人民幣結算。
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印度作為國際貿易逆差國,他手裡的外匯本就不多。在這為數不多的外匯中,美元更是佔了大多數,因此,印度根本沒有足夠的人民幣外匯來支付與俄羅斯這樣龐大的能源交易。
其二,印度一直將中國視為地緣政治的競爭對手,使用對手的貨幣進行貿易結算,這是印度不可能做出來的一個選擇。所以,俄羅斯的這個提議,本質上還是施壓印度,要求其換回美元結算,或是開放盧比-美元互換通道。
本屆的印度莫迪政府,隸屬於印度國內的「印人黨」,在此之前,印度的執政黨基本上都是傳統勢力的「國大黨」。國大黨以甘地家族為主要權力核心,甘地家族就是那個被西方稱之為「聖雄」的甘地。甘地死後,其家族後人長期把持印度政壇,是印度政壇中最深厚的一股政治力量。
作為新興勢力,莫迪政府並不如國大黨那般同西方有緊密的聯繫。因此,為了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莫迪政府就必須要具備自己獨有的價值,也即是統戰價值,才能不被國大黨打壓。
所以,與中國對抗,就是莫迪政府交給西方的「投名狀」,美國也樂見印度與中國對抗,這才是印度看起來在國際政治中順風順水的原因。
綜上所言,莫迪政府穩固根基的方式之一就是與中國進行地緣競爭,因此印度不可能在其雙邊貿易中選擇用人民幣結算。至於莫迪是否會同意恢復美元結算,直到現在,印度政府還在與俄羅斯商貿部商談之中,尚未有更確切的消息。
在這起新聞背後,我們可以看到,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格局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
無論是在政治方面,還是在經濟方面。於政治而言,我國政府從本國利益出發,並未參加西方各國如作秀般的對俄羅斯的制裁,始終保持與俄羅斯良好的貿易夥伴關係。
另一方面,西方也只敢在口頭上譴責中國支持俄羅斯,而不敢像制裁俄羅斯那樣制裁中國。因為作為佔有世界工業生產40%份額的中國,在當今這個經濟貿易全球化的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離開了中國都是難以想像的,除非願意過回原始生活。
當然,無論是西方角力,還是俄印爭端,本質上都與中國無關。我們還是要安心做好我們自己的事,完成產業升級,優化經濟結構,去除金融風險。以更好的姿態,更堅定的底氣,在這個動蕩不堪的國際局勢中,走出一條屬於中國的發展道路。
如何看待中俄印三國之間可能出現的巨變,屏幕前你又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