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在堅持了1個多月對華遊客的針對性措施後,近日又再次有了「鬆口」的跡象。據《韓聯社》報道,韓國疾病管理廳廳長池榮美表示,韓方會考慮提前開放中國公民赴韓的短期簽證。
池榮美認為,當前數據顯示,中國的疫情已經有了明顯的緩和,因此,韓方正在考慮提前解除停發籤證的措施。另外,韓駐華大使的一名高官也表示,希望以此為契機,緩和中韓兩國的關係。
韓國在1月2日起,就正式暫停了簽發中國公民的短期簽證,並且對中國遊客採取了一系列的針對性措施,對此中方也採取了對等的措施,暫停了韓國公民的赴華短期簽證。
韓國的這些舉動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中韓兩國之間的正常人員往來受到了不必要的阻礙,同時也對中韓關係的發展製造了某些問題。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明顯不利益中韓關係的舉動,也逐漸顯現出了弊端。但韓方似乎鐵了心要在針對中國的路上漸行漸遠。就在日本宣布取消對華遊客歧視性措施後,韓方依舊決定,繼續延長停發中國公民簽證。
只能說,作為美國的「忠實」盟友,韓國的這些舉動,或許確實能夠博得美國的「歡心」,但於其自身而言,則是百害而無一利。
就在韓方依舊對中國遊客「緊閉大門」之際,泰國、印尼等,早就借著春節的旅遊高峰期,加快了恢復其旅遊業的發展,而日本也正在期待中國遊客的訪問。
在這種主流風向的影響下,韓國也果不其然地放軟了態度。此前韓國總理韓德洙就曾明確指出,若赴韓中國公民核酸檢測結果在可控範圍內,會考慮提前恢復簽證的發放。
就在韓德洙宣布這一消息後,僅過了不到兩周的時間,韓疾管廳就出來打了個「配合」,稱中國赴韓遊客核酸陽性率為零。而池榮美也再次提及了提前恢復簽證的發放。
從韓方的這一系列操作,其實能明顯感受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韓方對於中韓關係的恢復,以及中韓交流、合作,是極為迫切的。
而其中穩定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韓方自身的利益。這一利益大致分為兩個方面,即政治利益以及經濟利益。
首先,在政治層面。如今,韓國的盟友美國,都已經在近日宣布了,即將解除因新冠疫情引起的衛生緊急狀態,從這一角度來說,韓國借坡下驢,趁此機會逐漸解除對中國的措施,也不算過於「突兀」,或者有違其盟友的利益。
另外,當前世界各國的主要關注點明顯都在於發展,以及疫情局勢逐漸好轉後的經濟復甦,韓國即便繼續藉此事炒作,也掀不起太大的波瀾,更無法以此獲利。
其次,經濟層面。長期以來,中國都是韓國重要的合作夥伴。並且,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而這又是韓國主要的支柱產業之一。
在這種背景下,其實韓方也應該十分清楚,維持與中國的穩定合作,才是真正利於韓國利益以及長遠發展的選擇,並且,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的操弄下,新一輪的晶元問題可能又要來了。
數日前,美日荷三國簽署了一份限制中國半導體出口的協議,這也就意味著,接下來,美國將繼續在晶元領域對中國出手。
對於美國的這些舉動,其實韓國早就有所「體會」。因此,現在韓國放軟了態度,或許也是為了儘快地鞏固與中國在晶元領域的合作,為自身半導體的發展考慮。
總而言之,此次韓國接連發聲,向中國表明了即將恢復簽證的發放,其實不僅是為了人員的正常往來,更深層次的戰略目的,還是中韓關係穩定能給韓國帶來的諸多利益。
不過,還是需要強調一點,韓方如今對緩解中韓局勢的態度,僅僅表現在言語上,在行動方面,韓方並未做出任何實質性的舉動。
先前日本就是率先恢復簽證的發放,並解除相關歧視性措施。有日本的行動在前,韓方也應當明白,在國際交往中,看重的不僅僅是表態,更是行動。
既然如今韓方有意儘快恢復中韓關係的發展,那就需要儘快拿出誠意。不要像某個西方大國一樣,表面一套,背後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