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終於還是撐不住了!
當地時間25日,德國政府正式宣布,已批准向烏克蘭供應14輛「豹2」式主戰坦克,並允許盟國向烏克蘭援助此類德制坦克。對此,德總理朔爾茨表示,該決定兌現了德方會盡最大努力支持烏克蘭的承諾。
看來,經過了長達數周的猶豫,朔爾茨政府終究還是迫於現實壓力,選擇了向烏克蘭提供坦克。
壓力主要來自於三方面。
其一,歐洲是俄烏衝突的戰場所在地,而與德國同為「歐洲三雄」的英國和法國,都已決定向烏克蘭提供坦克或輪式戰車。而在歐盟內部,法國是第一個向烏克蘭援助坦克的西方國家,這讓「歐盟雙軸心」之一的德國情何以堪?
其二,德國雖然與法國並稱為歐盟的「兩架馬車」,但隊伍越來越不好帶了。波蘭等國早就宣布要向烏克蘭提供「豹」式坦克,可受限于軍購合同的要求,除非德國這位曾經的賣家允許,否則這幾個國家也只能承諾,不能行動。
在這樣的背景下,猶猶豫豫的德國讓波蘭等擁有「豹」式坦克,並承諾向烏援助坦克的國家大為不滿。波蘭甚至隱晦地威脅道,如果柏林的立場與他們的立場不一致,他們會選擇做「正確的事」。
比如,建立一個「較小的聯盟」,專門與德國就「援烏坦克」一事掰手腕。
其三,在德國做出決定前,也就是24日,舒爾茨和美國總統拜登通過一次電話。通話後,德國批准向烏克蘭提供「豹」式主戰坦克,而美國則向烏克蘭提供「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
很顯然,這其中存在不為人知的秘密。想來,作為北約的「領頭羊」,美國在通話中勢必向德國施加過壓力,而德國境內還有美國的駐軍,柏林方面的底氣自然不足。
由此可見,朔爾茨這個德國總理真不好當,在國內要和另外兩黨聯合執政,在國外還要面對歐盟內外,乃至於西方之外的壓力。
這個壓力,當然就來自俄羅斯。
同樣是在25日,俄羅斯駐美大使警告稱,任何派往烏克蘭的美國主戰坦克都將被俄羅斯軍隊摧毀。表面上看,這只是在針對美國,但其實是在威脅整個西方,尤其是距離俄烏戰場如此之近的德國。
相比法德,德國距離俄羅斯和烏克蘭很近,倘若俄烏局勢進一步失控,首當其衝的就是德國。所以,法國和英國的「拱火」行徑,其實也讓德國被架在了火上烤。
朔爾茨很清楚,這迫使他不得不做出一些彌補措施。
在宣布向烏克蘭派遣坦克後,朔爾茨第一時間公開表示,儘管德國決定向烏克蘭派遣坦克,但德國仍將堅持避免俄羅斯與北約之間升級的原則。
此外,朔爾茨還強調,德國已經向美國明確表態,不會在烏克蘭設立禁飛區,也不會向烏克蘭提供戰鬥機。很顯然,這是德國的底線,也是朔爾茨不敢逾越的雷區。
種種跡象表明,朔爾茨的內心其實有點慌。
一來,德國最新的民調顯示,大約一半的德國人對向烏克蘭提供坦克一事持謹慎態度,朔爾茨必須顧及民意。
二來,自二戰結束以後,德國在軍事問題上很少採取積極立場。如今,驟然發生的轉變,對德國政府和社會而言都是一大考驗,朔爾茨如果想趁勢加強德國對歐洲的領導力,恐怕沒那麼容易。
三來,俄羅斯不是吃素的,莫斯科已經在扎波羅熱方向發動新攻勢。此時此刻,烏克蘭也許正在為即將獲得的坦克而歡呼雀躍,但俄軍卻送上了當頭一棒,讓剛剛失去索列達爾的烏軍壓力更大了。
而日前,俄總統普京強調「俄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防空系統」,俄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則聲稱俄羅斯擁有充足的武器供應,這些表態既是在壯聲勢,也是在向西方和烏克蘭示威。
不難看出,俄羅斯沒有閑著,已經開始採取更積極的行動。誠然,美國領導的北約的「拱火」是成功的,俄羅斯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俄烏局勢走向了新的未知。
可這一切,真的符合德國的長久利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