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真如鎮街道清澗新村第八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瑋達獲評「2022年普陀區擔當作為優秀居村黨組織書記」稱號。他說:「選擇了社區,就選擇了奉獻。」

曾經寶鋼「老法師」,如今社區「領頭雁」
2018年1月2日,在寶鋼工作了13年的徐瑋達,轉換職業生涯來到真如鎮街道,擔任清澗新村第四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從鐵花綻放的火紅熱浪,到社區鄰里的家長里短,對曾經的寶鋼「老法師」來說,社區治理是一道全新的命題。談及與寶鋼工作的不同,徐瑋達表示,「以前和設備打交道,現在是和人打交道。需要轉變心態和思維方式。想做好社區工作,最根本的是有一顆始終與居民共情的心。」

四年間,他輾轉了兩個居民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當時社區樓道堆物嚴重必須整改,但居民不樂意了,原本家裡面積就小,放在樓道里也不佔空間。
在做通思想工作的基礎上,徐瑋達以身作則,和居委會工作人員一同將樓道的大件物品逐一搬離,發揮不怕臟、不怕累的優良作風和團結協作的精神,戴上手套,對社區樓道堆積物進行了清理,切實改變了臟、亂、差的現象。徐瑋達從解決群眾需求入手,不僅為社區治理釐清了方向,也獲得了居民的認可。
懷著「兒女之心」,「守衛」最難時刻
做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的第二站,徐瑋達來到了清澗新村第八居民區,並帶領著居民出色完成了疫情特殊時期的挑戰。起初,徐瑋達就提前拖著行李箱住進了居委會,隨時應對突發情況。「當時只想著,萬一有特殊情況,這裡的居民該怎麼辦。」

清澗新村第八居民區有4800多人,看似一樁樁小事,當放大到上千個個體,就成了一項費時費力的「大工程」。疫情初期,他調動社區廣大黨員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發揮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以上率下,衝鋒在前。他以「與時間賽跑」的速度,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緊迫感,克服一切困難,千方百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問及「戰疫」最難忘的事時,徐瑋達長長舒了一口氣。「我的奶奶去年4月27日在醫院去世了,但我沒見到她的最後一面。」那段時間,他常常有情緒「趟不牢」的時候,獨自一人調整完之後又馬上投入工作,以堅守遙寄對奶奶的思念。

居民劉阿姨感慨,「當時我老伴發燒送醫,是徐書記一直在聯繫。他說他也有長輩,他把這件事當成自己爺爺奶奶的事來對待。這句話讓我們都很是感動。」這場艱難的戰「疫」中,徐瑋達稱當時心裡只有一個信念,「懷著『兒女之心』傾盡全力做好防控。清澗八的居民,一個都不能落下。」
居民協商議事,賦能社區治理
清澗新村第八居民區由清澗八小區和上海家園組成,一邊是老舊小區,一邊是商品房小區,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這兩個小區的治理方式也不相同。
近期,上海家園小區的改造也提上日程。面對居民層出不窮的訴求,小區應該怎麼改?徐瑋達積極發揮議事協商作用,成立了「家園建設發展工作小組」,以「漫談會」的形式發揮「潤滑劑」的作用,針對物業、停車、小區改造等群眾身邊的憂心事、麻煩事,黨組織牽頭,居民參與民主議事,這樣既密切了社區和群眾的聯繫,也能及時有效地調解居民問題,真正實現為居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實打實地服務居民群眾。
順風順水時他為居民區錦上添花,大風大浪時他用肩膀扛起責任、擔當和重任,在不斷走近居民的過程當中,不知不覺間,徐瑋達不僅和居民有了更深的情感聯結,他還發現了居委會工作的價值所在:為居民做更多好事、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