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新冠病毒主要的養蠱基地。新年伊始,被認為「傳播力最強」的xbb1.5及其子變種毒株,成為美國頭號流行毒株。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每周新增病例的7天平均值,增加了16.2%。xbb1.5毒株已經佔據美國東北部超過70%以及全美約28%的新增病例。由於疫情防控形勢非常嚴峻,拜登政府不得不延長針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公共衛生緊急狀態。
與美方面臨的處境完全不同。據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的監測數據顯示,中國暫時沒有發現xbb.1.5的本土病例。儘管已經有79種奧密克戎進化分支輸入到中國,但目前比例較高的前三位毒株分別是ba.5.2、bf.7和bq.1.1。
中國本土沒有出現類似xbb1.5的變異毒株,美方卻對中方反咬一口,要求來自中國的旅客在出發前接受檢測,給出的理由竟然是中國國內疫情蔓延,且中方報告的流行病學和病毒基因序列數據不夠充分、缺乏透明。
實際上,在中方調整防疫政策後不久,美方就出台一系列針對中國旅客的防疫限制措施,具體包括:從中國大陸、香港或澳門飛往美國的兩歲及以上乘客,需要在飛行前不超過兩天時接受新冠病毒檢測,並在登機前向航空公司出示「陰性檢測證明」,檢測手段可以是核酸檢測,也可以是抗原自我測試。美國聯邦衛生官員表示,該規則既適用中國直飛美國的乘客,也適用於從韓國首爾等熱門第三國轉飛的來自中國的所有入境者。此外,美方還要求,飛往美國的航空公司,必須在登機或拒絕乘客登機前,確認所有中國乘客的新冠檢測結果為陰性或康復證明。
被最強傳播力毒株攻陷的美國,反過來對沒有這種毒株的中國,實施歧視性的防疫措施,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更不合法,中方必然要有所回應。關於美方對中方所謂「疫情數據不透明」的無端指責,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從三方面駁斥了美方的說法。
一方面,疫情發生以來,中方一直及時同國際社會分享有關的信息和數據,持續同世衛組織、全球流感共享資料庫,分享中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基因序列,為各國疫苗和藥物研發作出積極貢獻。
另一方面,包括世衛組織在內的國際權威機構多次表示,中方提供的病毒基因數據,同其他國家提交的中國感染旅客病毒基因序列一致,沒有發現新變種或顯著突變。
另外,歐洲疾控中心也發表觀點稱,中國目前流行的毒株是歐洲和其他地方已流行過的毒株,不會對疫情產生重大影響,呼籲旅行措施應是科學、適度、非歧視性的。
作為對等回應,汪文斌認為,美方應當及時、公開、透明地同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分享疫情有關信息和病毒數據,積極回應國際社會關切,共同應對。
既然美方執意加強對中國旅客的防疫限制措施,將病毒問題政治化,就不要怪中方的防疫政策限制了美方人員赴華。在美方對中方人員入境美國進行限制,抹黑中方防疫工作的同時,中方秉持科學、精準、高效的原則,繼續動態優化防控措施,延續來華人員在登機前48小時進行核酸檢測的措施。中方此舉並非針對美方,但中方明確指出,保留該措施,既是便利人員跨境流動,也為了防病毒的跨境傳播。至於對美方人員赴華會受多少影響,美方自己去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