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選舉進入第3天,眾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11度挑戰議長失利,眾院自當地時間3日中午開議至今,已經舉行11輪投票,眾議院議長之位卻依然懸而未決,刷新了一百年來的最新紀錄。
美國歷史上總共有14次議長難產,有13次是在南北戰爭前,不過更有意思的是,共和黨1854年創立後,議長席位難產似乎都是共和黨的「鍋」
。
1855年的議長投票經歷了133輪投票、1859年則經歷了44次投票,兩次都造成眾議院超過兩個月的停擺。不過當時可以將問題歸咎為「體制不成熟」以及「內戰影響」,畢竟共和黨在才剛剛成立不久,內部派系林立意見無法統一,而民主黨本身也因為「內戰」導致意見不一,最終才會有如此離譜的結果。
至於上一次也就是一世紀前、1923年那次,投了9輪,當時也是共和黨內鬥導致,不過不同於這一次,當時是進步派抵制保守派,最後保守派承諾會漸進式改革雙方才達成共識。總的來說,是政治理念不同導致。
這一次的鬧劇性質,則是貨真價實的「爭權奪利」。
對於反麥陣營的要求,麥卡錫不是沒有讓步,比如他答應未來只要五名議員提議,就能「罷免議長」,也承諾會對罷免拜登一事加大力度。
但反麥陣營真正想要的是更實際的政治利益、更多的政治權力,除了要求「只要一個議員就能提出罷免」,反麥陣營的代表人物馬特蓋茨,更要求坐上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的主席位置,這個位置負責對國防部、美軍各軍種、能源部大部分機構的監督及撥款,並審查每年的國防授權法案。
如果說眾議院被拿下,讓拜登成了跛腳總統,那軍委會被反麥陣營拿下,麥卡錫就變成跛腳議長了,所以麥卡錫到目前為止也未鬆口。
誰能解決這個僵局呢?特朗普在1月4日就發文呼籲「共和黨員應該歸隊團結、不要把偉大的勝利變成巨大而尷尬的失敗」。
顯然特朗普的呼籲沒有效果,1月5日第11輪投票中,反而讓特朗普喜得1票。這小小的1票,除了表示共和黨不齊心,更重要的是彰顯特朗普影響力已經式微的訊號。
這場創下一百年來新紀錄的鬧劇會如何收場?麥卡錫已經表達出「不在意創下最多議長表決紀錄」,代表明面上他會下放更多的權力,至於私下如何給糖,則是另一回事。
根據反麥陣營之一的鮑勃古德表示:「花費幾星期選出最適宜的眾議院人選是划算的。」代表反麥陣營也是有著打長期戰的決心,要不到糖是不會妥協的。
所以說這場鬧劇,才剛剛開始而已。
不過以現狀來看,時間拖得越久,將對麥卡錫越不利,投票次數的增加,代表著麥卡錫未來執政風險的增加,而他所屬的溫和派的耐心會消退,也會對到底要讓步到哪個程度感到沮喪。
另外共和黨內鬥,影響到的可不只共和黨,甚至不只是眾議員們。民主黨籍的戈麥斯在1月6日,將自己4個月大的小孩用嬰兒背巾綁在胸前帶進眾議院,進行投票,相當的吸睛。
這種作法雖然有趣、有話題性,卻變相反映出,這場鬧劇越長,會影響越多眾議員的家庭生活,要知道只要眾議員一天無法順利上任,就等同無法回家過正常日子,這中間會不會有人因此倒戈,也是難說得緊。
這一次議長難產鬧劇,讓世界再一次看到美國政治弊病,雖然拜登感嘆「我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這怎麼可能發生呢?」
其實比起特朗普兩年前國會山事件,造成多人傷亡,這場鬧劇充其量不過是爭權奪利的「文斗」場,並不算太過離譜。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美國現在經濟下滑,加上美國政治圈本來就是山頭林立,經濟好時可以共富貴,現在蛋糕變小變少了,大家都希望別人患難,才會造成這場吃相難看的鬧劇。
最後不得不說,美國真不愧是世界當前的領頭羊,帶頭刷新自家黑歷史紀錄,而美國以內鬥鬧劇開場的2023年,也預示著這將會是不平靜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