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有關糧食危機的警告就不絕於耳。據統計,在2022年的前幾個月,全球飢餓人口就從2.82億激增到3.45億。近日,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又發出嚴正警告,稱人類或將面臨二戰後最大的糧食危機。在農業科學技術已經非常發達的今天,為何仍有這麼多人吃不飽飯?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呢?
自從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中東糧食安全遭受了嚴重衝擊。俄羅斯和烏克蘭是全球重要的糧倉,生產了世界55%的葵花籽油,32%的大麥,30%的小麥和20%的玉米。衝突爆發後,由於供應鏈中斷,俄羅斯和烏克蘭對中東的糧食供應大幅減少。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阿拉伯國家約有5500萬人面臨飢餓威脅,非洲糧食短缺了三千萬噸,整個非洲大陸的糧食價格上漲高達40%。據聯合國的數據,2021年全球受飢餓影響人數已達8.28億。
7月22號為恢復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問題,俄羅斯、烏克蘭與聯合國和土耳其簽署了協議,以確保俄糧食和化肥暢通無阻地進入世界市場。然而10月29號一聲炮響,俄羅斯黑海艦隊遇襲,俄羅斯宣布無限期暫停《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西方立即將威脅全球糧食安全的大帽子送給了俄羅斯。歐盟最高外交負責人博雷利發推特指責莫斯科的決定危及到應對全球糧食危機所需的糧食和化肥的主要出口路線。然而俄羅斯總統認為《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已經偏離了初衷。11月2號,俄羅斯國防部發表聲明說,已收到烏方書面保證,不會利用海上糧食走廊和烏克蘭港口對俄方發起軍事行動,俄方將恢復執行《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
2021年俄羅斯小麥產量在全球佔比9.7%,出口量佔比16.9%,出口糧食能為俄羅斯帶來收入,俄羅斯會自斷財路嗎?如果俄羅斯不會,那麼誰會要斷俄羅斯的財路呢?
由於美歐施加制裁俄羅斯的船隻被禁止前往地中海港口,外國船隻也被禁止前往俄羅斯港口運輸食物和其他貨物。今年七月和八月,俄羅斯小麥出口量同比下降了22%。今年三季度,俄羅斯小麥的買家僅有24個國家,而去年同期則有54個。同樣從事糧食出口的企業數量也從88家降至49家。而明年的糧食危機極有可能更為嚴重,因為制裁,俄羅斯的化肥同樣無法運輸到世界各地。而俄羅斯是全球化肥的最大供應國,是全球最大的氮肥出口國、第二大鉀肥供應國和第三大磷肥出口國。
需要指出的是,本輪糧食危機的癥結並非在總量,而是價格。全球糧食並不短缺,儘管近年來小麥、玉米庫存持續回落,但依然處在歷史高位,全球人口增長也沒有超過糧食總體供應能力。然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小麥期貨價格在過去12個月時間裡上漲了約12%,玉米價格上漲了約26%大豆價格上漲了約12%。價格的瘋狂高漲,是因為糧食的供應鏈發出扭曲,糧食到不了它該去的地方,這後面有一隻無形的手在操縱!
英國《衛報》指出「只要你活著,就無法逃脫全球四大巨頭。」所謂四大巨頭,是指世界糧食貿易巨頭:艾地盟ADM、嘉吉、邦吉和路易達孚。前面三家都是美國企業,後面的路易達孚雖然總部位於法國,但也有美國資本控股。這四家糧食貿易巨頭,控制著全世界80%的糧食交易量,左右著全球70多億人的日常生活。從表面上看,目前的格局是自然競爭的結果,但是其背後更像是華爾街產業資本和美國政府聯手精心布局多年的一手棋。其本質是美國在糧食和能源這兩個方面形成了對美元的支撐。它的基礎三角:美元、糧食和能源,而這個設計的背後是美國資本的貪婪和美國政府之間的這種勾連。
美國前農業部長約翰·布洛克曾說過,糧食是一件武器,而使用它的方式就是把各個國家綁在我們身上。100多年來,四大糧商在全球地理大通道上,像八爪魚一樣廣泛布局,在世界各地修糧倉、建港口、造駁船,一步步打造起一個遍及全球的物流網格。通過百年經營他們成功建立了一個像時鐘一樣精準咬合龐大的糧食生產體系。每一天,來自巴西的大豆、迦納的可可、烏克蘭的小麥印尼的棕櫚油被運往各地的工廠,加工成食品,銷往全世界。歷史上美國就多次利用對糧食的控制權,鞏固自己的霸權地位。石油、糧食、美元。誰要是動搖了美國霸權的根基,就會被無情地打壓!
美國糧食逆全球化、能源化和貿易寡頭化正是全球糧食安全問題的根源。憑藉糧食霸權地位,把糧食援助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美國一直在全世界搶飯碗、奪飯碗,甚至砸飯碗。如今,世界愈發成為共同體,人類命運緊緊相連,全球糧食安全問題急待全球協作。把口糧當作外交籌碼和政治武器,全然不顧對貧窮國家和人群的生存發展,這不僅不道德,最後也必將砸了自己的飯碗!